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铝盐絮凝作用强,常用于水体水质治理工程中,但铝盐的添加是否对沉水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明矾)对沉水植物苦草的影响。设置了三个不同铝盐浓度处理组:对照组(无添加)、一次加铝组(15 mg•L-1明矾)、三次加铝组(45 mg•L-1)。结果表明:(1)一次加铝组叶绿素a、反应活性磷、pH、碱度较实验开始时均有下降,且三次加铝组显著低于一次加铝组;(2)三次加铝组中水体总氮浓度最高;(3)三次加铝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说明铝盐的使用能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污染,高剂量使用虽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对沉水植物苦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使水体水质恶化,在湖泊生态修复时铝盐絮凝剂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明矾)净水效果及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不同铝盐浓度处理组:对照组(无添加)、一次加铝组(15mg/L)和三次加铝组(45mg/L).结果表明:(1)一次加铝组叶绿素a、反应活性磷、pH、碱度较试验开始时均有下降,且三次加铝组显著低于一次加铝组;(2)三次加铝组中水体总氮浓度最高;(3)三次加铝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说明铝盐的使用能在短期内降低水体污染,高剂量使用虽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对苦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使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的优劣对鱼类生存、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掌握和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特点以及水质与鱼类生长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控制水质变化,保持优良的水质,为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水体环境。做到健康养殖,减少病害,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质量。1养殖水体环境主要构成鱼类养殖水体不仅有适宜鱼类生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还有对鱼类生活有害的生化物质。判断养殖水体优劣的主要几项指标包括:水温、溶  相似文献   

4.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成活和生长。科学进行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是提高养殖品种生长速度,达到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目的的关键,而底质的改良无疑又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一部分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等有机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体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比较试验,监测使用EM菌的刺参养殖池与未使用的池塘水质和刺参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EM菌的使用可使水体溶解氧上升,氨氮含量下降,并使刺参均重增加30%以上。原因可能是EM菌通过菌体代谢,改善水体环境,使其更加适合刺参生长;EM菌随水进入刺参体内后,提高体内各种酶活性,增强了刺参的抗病力,加快了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精博活菌王采用国外新一代、生长速度迅速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发酵混合而成,施入水体后,迅速生长繁殖,快速形成优势种群。本品可使水体中的菌相与藻相达到和谐均衡,快速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状态,创造水产动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开展金鱼的养殖,通过采取合理使用地下水、科学换水、泼洒生石灰、加盖遮阳网、使用生物制剂、加盖塑料薄膜等水质调控技术措施,使养殖水质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保证了金鱼的快速、健康生长,较好的解决了水泥池小水体环境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EM菌、高效菌、底净剂调节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培铃  蒋焕彬 《河北渔业》2007,(1):26-28,59
将人工生产的微生态制剂EM菌、水产高效菌和底净剂引入水产养殖环境中,检测池塘水质因子变化。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EM菌、水产高效菌和底净剂等水质调节剂可以通过菌体代谢有效降低底质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氨氮、COD,改良底质,净化水质,通过微生物竞争作用,抑制底质及水体有害致病微生物、有害藻类的生长与繁殖,促进有益藻生长、繁殖与稳定水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黄颡鱼的露天规模养殖提供参考。试验塘(A、B、C)水深约为2.0 m的土质塘,放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667 m~2放养1.00,2.00和3.00万尾,试验持续315 d,在试验第1,109和315 d进行3次水质检测,试验结束后测定各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黄颡鱼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均减小;肥满度先下降后上升;饲料系数和变异系数增大;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从试验开始到第109 d,水体中硝酸盐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试验后期,B塘水体中硝酸盐含量剧增;试验前期水体中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含量稳定;中后期亚硝酸盐和总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放养密度增加会抑制黄颡鱼的生长,水体中亚硝酸盐增加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0.
徐彬 《齐鲁渔业》2007,24(8):32-34
研究了麦饭石和过氧化氢作为水质净化剂对水体中水化因子的调控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且基本无残留;麦饭石对养殖水体具有双向调节酸碱度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麦饭石的一次使用量为50 mg/L,一次效应为8天左右。随着使用量的提高,水体中的NH_4~ -N和NO_2~--N的浓度降低的效果更为明显,且效用时间更长,尤其是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三毛金藻又叫土栖藻,是金藻门类的一种单细胞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疾病的一种藻类。该藻可在水体中释放大量鱼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发生时一般在冬季和春秋季,此时水质指标基本与鱼类正常生长时水质指标一样,因此很难预防,在发病时也很难从水质指标上来判断。发病的这些塘口的水体属于盐碱地水体,水体中含有大量钙、钠离子,这些离子与鱼毒素形成具有活力的复合物,引起鱼类中毒,尤其三毛金藻作为一种有害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水泥池养殖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遮光条件和自然光照条件2种模式下罗非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变化情况。实验设置以13 mm厚度的红色建筑模板覆盖的水泥养殖池作为遮光条件的实验组,以不使用模板覆盖的水泥养殖池作为自然光照条件的对照组,每组共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6个水泥养殖池。实验期间使用70 cm直径的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温度(Wt)、溶氧(DO)进行监测,每周采样测定水体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叶绿素a(Chl-a)等含量。实验中使用商品配合饲料对罗非鱼进行投喂,记录配合饲料的总使用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为期56 d的实验时间内,遮光条件和自然光照条件对罗非鱼的成活率、生长指标、饲料系数等均无显著影响,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对水温、叶绿素a含量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影响尤为显著。因而在遮光的室内环境下进行罗非鱼养殖更需要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以异养细菌为主的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因其具有细菌群落稳定、不会引起水体中pH的变化、且不受光照条件的限制等优势,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14.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进而关系到水产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及时测量和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养殖水质的调节十分必要,也是水产养殖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而测量水产养殖水质离不开水质分析仪,了解各类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水质分析仪器则是做好水产养殖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一、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推荐的测试标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水产养殖用水质分析仪器电测量的测试原理如下。1、温度测量:采用数字温度计电路…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鱼虾养殖池水体中残饵、粪便量大,水质易恶化。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能将水体和底泥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转变为有益物质,从而改良水质,促进鱼虾生长、增产增收。常用的生物活性改良剂有下列6种:1光合细菌高密度鱼虾池水体中所含的大量粪便和残饵,腐败后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污染水体和底质,造成鱼虾生长缓慢甚至中毒死亡。同时,水体富营养化后病原微生物滋生,鱼、虾会感染发病。光合细菌能吸收水体中有毒物质,长成自己有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在养殖水体中加入特定的芽孢杆菌及酵母菌 ,能使其定殖于养殖水体 ,生长繁殖后测定各项水质指标 ,证明其能迅速而有效的降低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并对水中溶氧的影响较小 ,能够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鱼菜共生是利用生态循环理念搭建的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对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尿进行分解处理,为蔬菜的生长提供养分,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保证养殖水体较好的水质,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生态共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19.
池塘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这一生活环境优劣的关键性因素。那么在养殖生产中以什么来描述养鱼水质的好坏?什么样的水质适合鱼类的生长繁殖?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现可以使用溶解氧、pH、碱度、硬度、营养盐等水质的化学指标来表示养鱼水质的好坏。下面就这些化学指标的具体函义及其与养鱼生产的关系作些介绍。一、溶解氧溶解氧,水中分子状态氧,简称DO,并且以1升水体(近似为1公斤)所溶解氧气的量来描述水体中含氧量的多少。单位主要有毫克/升,ppm、毫升/升。前两者意义虽不同,但数值近似相等。溶解氧是水中一切生物呼吸所  相似文献   

20.
<正>活菌净水液体制剂是采用生长速度快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发酵而成,加入水体后迅速生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使水体中的菌相与藻相达到和谐和平衡,使水质快速达到"肥、活、嫩、爽",为水产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一、快速形成优势种群,维持时间长有益微生物在水体中起有益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