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2.
全元复混肥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施用全元复混肥的蔗茎产量比通用复合肥和高美施复混肥,分别增加8.0%和7.6%,一月份甘蔗蔗糖分增加1.2%和0.45%(绝对值)蔗农每667平方米增收44.6元~126.9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4.
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多点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结合地膜覆盖建立了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并于2005年在广西6个不同蔗区进行新植和宿根蔗不同酒精废液施用量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个施用酒精废液的处理(45、75、105t/hm^2),甘蔗平均产量分别为92.3、102.5、93.7t/hm^2,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1)增产13.24%、17.55%和14.92%,比常规施肥处理(CK2)增产7.66%、11.75%和9.25%;甘蔗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66%、14.85%和14.83%,分别比CK1提高0.06%、0.25%和0.23%,比CK2提高0.11%、0.30%和0.28%。表明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t/hm^2的处理效果最佳。推广酒精废液直接还田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既可增产增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消除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年的试验表明,采用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自行研制的甘蔗内生菌(ScBS1)菌剂对甘蔗进行浸种和淋浇,使蔗苗出苗快、长势旺盛、增产明显,且对甘蔗糖分影响不明显,含糖量均能达到1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沼液施用量代替化肥运筹甜瓜对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甜瓜生产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化肥处理(CK)与沼液处理,其中CK施用复合肥600 kg/ha,T1、T2、T3和T4处理沼液总施用量分别为100、140、180和220 t/ha,各沼液处理均按照基肥与果实膨大肥的比例为1∶1进行运筹。在甜瓜的生长特定期测定株高、茎粗、病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器官干重,以及果实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沼液在基肥用量为70~110 t/ha时,甜瓜的株高和茎粗与CK施用效果无明显差异;T4处理的甜瓜植株叶绿素SPAD值最高(86.61),而T3和T4处理的病害指数最低(14.06);除T1处理外,其他沼液组干物质积累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T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240.66 g);T4处理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为9.71%和88.27,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沼液处理土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低于CK,且随着沼液施用量增加相对丰度不断减少;T3处理土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10.08%),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最低,分别为2.92%和2.23%。真菌中T3处理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最高(81.19%),而T3和T4处理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明显低于CK及T1和T2处理。同时,T3处理土壤的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真菌的Chao1指数低于CK、T1和T4处理,而Shannon指数最低。【结论】沼液总施用量在180 t/ha(基肥90 t/ha,果实膨大肥90 t/ha)条件下能促进甜瓜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升果实品质,并提高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同时降低真菌的多样性,可在甜瓜实际生产中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与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 号’或‘新台糖16 号’在广西7 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对比示范试验,综合各地平均,公顷产量:‘桂辐98-296’为103.29 t,对照为82.27 t,‘桂辐98-296’比对照增产21.02 t,增幅25.55%;蔗糖分:‘桂辐98-296’为15.22%,对照为14.13%,‘桂辐98-296’比对照增1.09%(绝对值,下同);每公顷含糖量:‘桂辐98-296’为15.71 t,对照为11.65 t,‘桂辐98-296’比对照增4.07 t,增幅34.97%;每公顷经济效益分析:蔗农植蔗增收9879.40 元,制糖企业增效16845.89 元,工农业经济效益合计增加值达26725.29元。  相似文献   

8.
旱地甘蔗机械深松耕技术,能改善甘蔗土壤物理结构及空气、水分、养分的保持和供给等生态环境,有利甘蔗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我局于1983年秋开始与广东省农科院协作,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试验、示范,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至1995年全县推广旱地甘蔗机械深松耕技术面积达18880.0公顷,占全县甘蔗累计面积的35.49%,平均公顷产93.41吨,比对照平均公顷产增11.07吨,增产13.44%,累计新增总产116.755万吨,新增总产值17883.93万元,扣除投入深松耕费5592.08万元,蔗农新增纯收入12291.85万元,蔗农投入产出比为1:3.2。同时,实施该项技术,可以结合蔗头(叶)回田,净化蔗地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孳生场所,增加土壤有机质,为我县旱地蔗公顷产突破75吨,并持续公顷产超75吨,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面肥对优质稻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万代红""百禾乐"及"中国丰"等三种高效叶面肥,在水稻品种玉香占的苗期和大田生长期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期喷施叶面肥处理能明显促进秧苗的稳生壮长,增强秧苗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的综合素质;在大田生长期适时进行喷施处理,能促进大田水稻早生快发,促进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保持生长健壮,抗病力明显增强;各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施肥水平下、4种浓度的BR120浸种及苗期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R120浸种及苗期处理,对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以0.1mg/L浓度处理以及在高肥条件下的效果最佳,单株产量在高肥区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低肥区增产5.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旱拌种剂的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幼苗抗旱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抗旱拌种剂施用量:0(CK)、1.5、3.0、4,5、6.0 kg/ha.设5个处理分别进行室内水分胁迫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对玉米的出芽率、相关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室内轻度干旱(R=55%)水分胁迫下,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3.0 kg/ha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好,与CK相比分别提高9.99%和9.10%,且各农艺性状指标相较CK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田间试验中,不同施用量抗旱拌种剂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的株高具有促长作用,且对玉米苗期的促长作用大于其他时期,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鲜产量,其中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6.0kg/ha处理的生物量和鲜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5.79%和5.25%,处理2次之.[结论]在轻度干旱R=55%条件下,施用3.0kg/ha的抗旱拌种剂,可增强玉米幼苗抗旱能力,提高玉米幼苗出芽率及成熟期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研制的30%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既能促进甘蔗生长又能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多功能复合肥。【方法】按氮、磷、钾三要素相等设4个处理,分别是A":丰岭牌"30%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单施;B":丰岭牌"25%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加施呋喃丹;C":丰岭牌"25%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单施;D: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配施。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出苗率、分蘖率、生长速度、虫害情况;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并验收产量。【结果】处理A出苗率较高,其次为处理B,处理C、D出苗率较低。分蘖率方面,处理A前期较多,后期较少;而处理C、D则是前期较少,后期较多。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在9月前及10、11月株高长速均较快。处理A实收产量71565kg/ha,比处理B、C、D分别增产8595、11700和11835kg/ha。处理A、B对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A的效果优于处理B。4个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处理A农业效益达6756.4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2661.30、2949.00和2885.55元/ha,工业效益达13883.5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1478.7、1839.00和2805.45元/ha。【结论】30%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危害,且可促进甘蔗早分蘖,提高成茎率,增加有效茎,促进蔗株伸长,增加单茎重,从而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西甘蔗研究所研制的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既能促进甘蔗生长又能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多功能复合肥。【方法】按氮、磷、钾三要素相等设4个处理,分别是A:“丰岭牌”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单施;B:“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加施呋喃丹;C:“丰岭牌”25% N-B多元素甘蔗专用复合肥单施;D: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配施。在甘蔗生长过程调查出苗率、分蘖率、生长速度、虫害情况;收获期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分析甘蔗品质,并验收产量。【结果】处理A出苗率较高,其次为处理B,处理C、D出苗率较低。分蘖率方面,处理A前期较多,后期较少;而处理C、D则是前期较少,后期较多。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在9月前及10、11月株高长速均较快。处理A实收产量71565 kg/ha,比处理B、C、D分别增产8595、11700和11835 kg/ha。处理A、B对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A的效果优于处理B。4个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差异不大。处理A农业效益达6756.4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2661.30、2949.00和2885.55元/ha,工业效益达13883.55元/ha,比处理B、C、D分别增加1478.7、1839.00和2805.45元/ha。【结论】30% N-B多元素甘蔗专用杀虫复合肥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危害,且可促进甘蔗早分蘖,提高成茎率,增加有效茎,促进蔗株伸长,增加单茎重,从而显著增加甘蔗产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能源甘蔗光合性能及相关指标对生物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为能源甘蔗品种选育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甘蔗研究所近年来自育与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种,进行小面积高生物量用作能源生产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参试品种按生物量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特高、较高和高产3类,类平均生物总量分别达216699、186634、145416kg/ha。各高产类群的甘蔗叶面积指数(LAD从7月至11月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结论】高产能源甘蔗LAI与生物产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高生物量栽培模式中,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能源甘蔗生物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就黑河流域绿洲潮土上玉米施锌的效果和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绿洲潮土上玉米施锌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施锌玉米籽粒增产量为34.3-74.2kg/亩,增产率为10.2-23.4%。并且,施锌增产率与土壤有效锌含量间呈幂函数曲线关系,即y=9.388x#+-1.908。施锌最有效的方法是锌浸种加叶面喷锌。并初步确定,土壤有效锌(DTPA-Zn)临界含量为1.00pp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蜜酒精发酵液蔗田施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增糖、消除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并为在试验地蔗区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把糖蜜酒精发酵液作为液肥与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糖蜜酒精发酵液施用量为120 t/ha,锤度为7.0~7.5.试验期间调查不同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叶绿素和田间锤度,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30.2%.[结论]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甘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施微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叶面喷施微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肥供给水平上,喷施硼、锌、钙、钼等单一微量元素处理,花生荚果产量增幅为6.00%~8.38%,籽仁产量增幅为6.66%~8.96%;喷施硼锌处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增加13.05%和13.06%;喷施硼钙处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增加12.44%和14.21%;叶面喷施微肥各处理荚果和籽仁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硼锌处理花生蛋白质含量和油亚比分别增加0.60个百分点和0.34,喷施硼钙处理脂肪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值分别增加0.20个百分点和0.27。综合分析,在供试条件下,喷施禾丰硼(450g/hm2)+禾丰锌(270g/hm2)或喷施禾丰硼(450g/hm2)+果蔬钙肥(675mL/hm2)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优质稻“丝香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香1号”是以从广东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丝苗香”为母本、性状优良株系“608号”为父本(西山香×桂99的选育株系)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其特征特性表现为:生育期早造124d左右,晚造107d左右;综合农艺性状好,株型集散适中,每穗总粒数130.4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3.2g;适应性较广,易获得高产稳产,在2006~2007年区试中,产量为6401.10~6806.25kg/ha;米质优,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胶稠度等5项指标达农业部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垩白度等5项指标达二级标准。其高产栽培要求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调控水肥及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