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诱变是选育小麦新品种、创制新种质和挖掘新基因的有力工具之一.以丰产、稳产、广适的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为材料,通过60 Co-γ辐射诱变,对获得的2869个M2代穗系进行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表型筛选,结果获得89个幼苗、叶、茎、穗、生育期等生物学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突变体,突变频率为3.102%.经M3代验证,共发现22个表型稳定的突变体,其中叶部突变体4个、茎部突变体5个、穗部突变体11个、生育期突变体2个.对M2代中茎部突变体和穗部突变体衍生的M3代株系,收获后进行考种,数据分析表明,其中8个突变体在穗长、穗粒数、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硬度、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等性状上有一个或多个优于对照扬辐麦4号.这些优良突变体可作为新的种质资源为培育小麦新品种提供基础,此外,构建的突变体库将有助于开展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穗小麦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riffing(6-2)对3个推广品种和3个大穗材料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株高、小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高;不孕籽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低;其余性状GCA与SCA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穗粒数、穗长遗传力高,抽穗期中等,单株穗数、单株产量低。(2)105-2-3-6的穗长、主穗粒数、小穗数的?i最高,Vs?最高,F1正向超亲显性或部分显性,有利于作大穗粒多的杂交亲本,同时便于早期选择;攀82007-1株高、抽穗期gi最高,Vsi最高,部分隐性遗传,可作早熟、矮杆种质利用;兰考770205-9-1是穗长短、主穗粒数多、分蘖少的矮杆密穗小麦资源。(3)新春6号×105-2-3-6是一个较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9个国家的60份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密穗小麦抽穗期从151~195 d,包括了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多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度总体偏高,少数适中。单株有效分蘖数大多在10个以上,有效穗数变幅为6.8~30.2个,成穗率平均为70%。穗长、小穗数和单位长度着生小穗数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现为密穗型。大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明显偏低。多数材料严重感染白粉病,仅有8份材料抗白粉病。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抽穗期缩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但小穗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大拇指矮和偃展1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调查其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单株穗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重组自交系后代中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根据抽穗期、单株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优良株系的筛选,均得到超高亲的株系,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藏半野生小麦察雅折达29和偃展1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进行了株高、穗长、单株穗数、抽穗期、开花期、单穗总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千粒重共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根据千粒重、穗长、单穗总小穗数、单穗结实小穗数和单株穗数5个性状在RILs中的遗传表现和统计分析,均选择出这些性状的超高亲株系,为今后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长穗偃麦草后代矮秆种质31504、31504-1、31504-3为材料,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氮、磷含量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秆种质材料在高氮磷水平下株高、穗长均高于低氮磷水平下表现,但对株高构成指数的影响不大;矮秆种质系在高氮磷含量条件下旗叶面积较大,但籽粒不饱满,千粒重较低;不同氮磷含量对矮秆种质系的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和穗粒数等穗部性状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矮秆种质系的进一步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57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不同种质资源在山西的种植表现,来解决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亲本贫乏的矛盾,有目的地选择亲本,加快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小麦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粒重,为23.70%,最小的是每穗小穗数,为7.98%,这说明了穗粒重的遗传基础丰富,每穗小穗数则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每穗小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06、0.471、0.405,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穗粒数这一性状的选择,从而达到提高小麦单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多小穗小麦新种质10-A和普通小穗小麦品系88-1463,及其与非1RS/1BL易位系小麦川育12构成的重组系为供试材料,选用4个RFLP标记和1个醇溶蛋白标记Gld1B3分析了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RS/1BL易位系的每穗小穗数目和株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非易位系,其千粒重略高于非易位系(p<0.1),而每小穗结实粒数却显著低于非易位系。抽穗期、穗粒数和穗粒重几个性状间差异不显著。1RS/1BL易位染色体在增加每穗小穗数目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每小穗结实粒数的作用,这可能是导致易位系和非易位系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91份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S.)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栽培二粒小麦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具有单株有效穗多、千粒重较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其中株高与穗长、生育期,有效穗与抽穗期,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数与生育期,抽穗期与生育期间相关和偏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中抽穗期、穗长、有效穗及粒重等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8.16%,以抽穗期因子的贡献率最大(38.12%)。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50水平上聚为4类,其中类Ⅰ为高秆大穗晚熟型,类Ⅱ为高秆寡分蘖晚熟型,类Ⅲ为矮秆粒多早熟型,类Ⅳ为粒多强分蘖早熟型,其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地理来源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西农1376×WT212)×花育888复交得到的F1,对F1花药组织培养获得DH群体,遗传分析表明,此DH群体的株高、旗叶长、旗叶宽、主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百粒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3%、78%、18%、81%、38%、64%、29%和74%;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约为3、4、13、4、8、5、9和4对。控制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旗叶宽和主穗小穗数的基因间存在互作,控制旗叶长、单株穗数和百粒质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12.
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推迟,千粒重降低,并显著减产;中国其它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略推迟、千粒重变化较小,并略减产。【结论】CIMMYT品种可在云南、青海和新疆直接推广种植;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为其次适宜地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但主要用作杂交亲本;在黑龙江以作杂交亲本为宜。为提高引种效率,并考虑到性状的重复力大小,在CIMMYT为中国选种时应重点选择籽粒较大的材料。为云南所选材料可略矮、适当晚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选材料可略高、较早熟,青海所选材料可较高、熟期相当,黑龙江应主要选择高纬度材料、植株偏高且晚熟。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相对较高,但Zeleny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指标间不协调。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下降的趋势。优质品种粒重显著较低,这也是提高其产量潜力的重点改良性状。总体来看,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协调的,山东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育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气候和生产条件,单位面积穗数接近600 m-2、穗粒数40粒、粒重40 mg以上。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品种总体品质状况较差,而且各项品质指标非常不协调,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少小穗早熟与多小穗晚熟杂交方式创造多小穗中早熟种质,使小麦品种(系)的小穗数目和单穗粒重可大幅度提高。12个组合65个品系的小穗数平均达到25.9个,每穗结实68.3粒,单穗籽粒重量平均达到2.33g。F_1多小穗性状优势明显,表现为倾“多”遗传。F_2小穗表现出超多亲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华北地区先后审定的16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研究材料,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7.96%~26.51%)表现为千粒重主茎穗长株高主茎穗粒数单穗重平均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各农艺性状在4省市的差异较大,北京地区小麦品种具有株高高、主茎穗长长、千粒重高的特点;河南小麦品种具有穗粒数多、单穗重高的特点;山东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河北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协调。各小麦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85)、平均穗粒数(0.39)、单穗重量(0.37)、主茎穗粒数(0.27)、主茎穗长(0.20)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达显著正相关(0.19),与千粒重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中指出,在高产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继续增产的关键在于提高单穗生产力和单位面积粒数。单位面积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有密切关系。每穗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也存在明显正相关。根据当地气候和小麦发育特点,一方面必需选育具有较大小穗分化强度和多小穗的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栽培措施增加总小穗数及其结实率以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穗粒重密切相关,但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关系的T值大于千粒重与穗粒重者。通过分析表明,穗粒数在提高穗粒重中作用大于千粒重。因此,必需选育具有千粒重高、整个灌浆期和灌浆前期灌浆强度大而过程短的品种。栽培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粒重遗传潛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试验探寻出适应贵阳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栽培的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试验在贵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场进行,以贵农15、黔98353、黔麦15、夏繁29、"98-28"、贵单5号、黔98284-82、黔0110、"98-22"为试验材料,统计分析了株高、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在各品种(系)上的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统计分析了单株产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分蘖数>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单株产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黔麦15、黔98353、贵农15与其他6个品种(系)都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7对性状达极显著相关,有效分蘖数与穗长达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穗长与单株产量、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与穗粒数、株高与穗长、株高与有效穗数、株高有效分蘖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筛选出的黔麦15、黔98353、贵农15是适应现阶段在贵阳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19.
用云南稻品种(籼粳各二)与普通稻品种(籼粳各一)杂交,其F_2的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株高、主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百粒重六性状均出现了广泛的分离,从中可以选择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5、1976、1979和1984年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并对1984、1985年小麦中抗—抗赤霉病品种(系)进行了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析。小麦抗赤霉病性与株高、每穗粒数、穗中部最大小穗粒数表现正相关;与穗长关系不密切;与每穗小穗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没有相关;与小穗密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复杂,表现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状已有改进,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