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分离自生牛乳及其环境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毒力风险,对其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进而为肺炎克雷伯菌(KP)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鉴定32株hm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以半定量结晶紫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PCR对hmKP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2株hmKP中共鉴定出ESBLs阴性菌株(non-ESBLs-KP)24株(占75.00%)、ESBLs阳性菌株(ESBLs-KP)8株(占25.00%),均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17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株表现为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hm KP中有7株来自生牛乳样本,且ESBLs-KP中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检出率(37.50%)高于non-ESBLs-KP中的检出率(29.17%)。所有hmKP至少携带4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耐药风险排序依次为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其中ESBLs-KP均携带8种以上的耐药基因;32株hmKP共表现出30种基因谱类型,无明显的优势耐药基因谱类型。在32株hmKP中共检出wabG、fimH、mrkD、entB和ybtS等5种毒力基因,其中,wabG、entB、fimH和mrkD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ybtS基因检出率为21.88%,未检出rmpA和iutA基因;存在2种毒力基因谱型(fimH-mrkD-wabG-entB和fimH-mrkD-wabG-entB-ybtS),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携带ybtS基因;虽然ESBLs-KP和non-ESBLs-KP间在毒力基因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ESBLs-KP中的ybtS基因检出率高于non-ESBLs-KP。【结论】生牛乳中hmKP存在高毒力和多重耐药风险,是临床KP感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建议居民切勿直接饮用生牛乳,且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牛乳中hmKP的耐药及毒力监测,兼顾其分布规律,以便对其潜在风险进行精准防御。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以膜截留的有机物量的变化间接反映SMP在反应器中的积累情况,以及其对污泥活性和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60降至0.28,MBR中被膜截留的有机物浓度由226.4 mg/L增加至504.0 mg/L,积累程度加剧,并会抑制污泥脱氢酶活性,对反应器中混合液过滤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crp为靶标基因,建立凡纳滨对虾腐败菌株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WS13无痕敲除方法,初步研究crp基因对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Pir蛋白依赖的质粒p MMB1构建缺失载体,利用质粒pBBR1MCS-2-PaacC1构建回补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实现对crp基因的无痕敲除,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成功获得crp缺失株(Δcrp)和回补株(Ccrp)。通过对S. putrefaciens WS13野生型(WT)、Δcrp和回补株Ccrp形成的生物被膜作定量分析,发现突变株Δcrp生物被膜量明显下降,回补菌株Ccrp的生物被膜量相对Δcrp明显上升,揭示crp影响S. putrefaciens WS13生物被膜形成。研究结果表明,质粒pMMB1和pBBR1MCS-2-PaacC1可用于S. putrefaciens WS13基因无痕敲除与回补,成功实现对靶标基因crp无痕敲除,并证实crp是影响WS13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_3)聚合氛化铝(PAC)壳聚糖(Chitosan)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絮凝剂PAC的效果最佳.PAC使活性污泥的污泥比阻减少80%,平均粒径增大了53%,上清液TOC含量降低了63%,EPS含量增加平缓.建议采用PAC改善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以减缓活性污泥对膜的污染速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抗细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菌肽是一类有望解决全球范围内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新型抑菌多肽。抗菌肽主要有3种抑菌机制:其一是针对细菌细胞膜作用,膜作用主要针对两种不同菌膜结构特性的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富含脂多糖,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富含磷壁酸,抗菌肽可靶向作用于此类细菌菌膜结构特定组分。此外,抗菌肽可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分解已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抗菌肽作用于特异性酶或靶向作用于DNA产生抑菌效果,其抑制作用可抵抗细菌耐药性产生。基于抗菌肽改变菌膜结构并抑制细菌外膜及酶合成的特性,此杀菌策略已应用于抗菌药物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清洗过的果汁饮料加工设备的管件中采样分离细菌,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化反应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分别采用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银染法和结晶学染色法均证明金色葡萄球菌能形成生物被膜,从而证明清洗后的果汁饮料加工管件中依然可能形成金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7.
E.coli Nissle 1917是被广泛认可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被膜定殖在肠道中抑制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通过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curli菌毛合成基因(csgA)和鞭毛调控基因(hnsA)突变菌株,探究curli菌毛和鞭毛对EcN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curli菌毛对EcN运动能力以及生物膜形成没有影响;EcNΔhnsA菌株的运动能力下降,生物被膜含量升高,说明鞭毛通过促进EcN运动,抑制细菌的附着,从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已知的群体效应系统是Agr系统和LuxS/AI-2系统,其在细菌浓度等于或大于1×10~7 CFU/mL时会被激活,通过调控相应基因,间接或直接调控生物被膜的产生和降解、细菌毒素的分泌以及细菌的生长。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寻找新方向,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生物被膜的形成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系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浓度为2~3mg·L-1的条件下,HRT为3,2和1h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3%~97.2%,88.5%~97.3%和80%~91.1%,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8.9~11.2,41.6~10.8和63.4~35.8mg·L-1。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建议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HRT控制在1h;若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则HRT建议控制在2h。实验同时考察了不同HRT条件下,活性污泥浓度(MLSS)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污泥浓度应控制在6000mg·L-1左右。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一类具有强抗菌作用的天然小分子多肽,它们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本文通过RT-PCR法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肝脏中分离到抗菌肽-2(LEAP-2)基因,该基因编码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氨基端的信号肽由28个残基组成,成熟肽含有41个残基;对于鱼类和哺乳动物显示高度保守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位于多肽的羧基端区域.通过对LEAP-2基因添加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和对pET32a进行双酶切处理,成功构建了"pET32a-IpL-2"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工程茵E.coli BL21(DE3).在工程菌对数生长后期加入诱导剂IPTG、经25℃培养后,可溶性的"trxA-IpL-2"融合蛋白得到高程度的表达.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草-溞生物组合对农田周边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滤食性动物代表,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沉水植物代表,考察单一生物及2种生物组合对农田周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大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厚鳞柯叶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Lithocarpus pachylepis leaf, AEL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为开发安全高效、低毒环保、无残留的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AELL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以比浊法绘制AELL处理后MRSA的生长曲线,并通过酶标仪测定、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AELL处理后MRSA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纤维蛋白原黏附率、呼吸代谢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AELL可能通过影响MRSA对数生长期而发挥抑制或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均为0.15625 m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AELL处理后MRSA的生物被膜含量明显下降;随着AELL处理浓度的增加, MRSA相对黏附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47.486%下降到5.440%。随着AELL处理时间的延长, MRSA的呼吸代谢活力逐渐降低,且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AELL可能是通过抑制MRSA呼吸链脱氢酶活性促使菌株处于死亡甚至呈破碎状态。经AELL处理后,MRSA可溶性蛋白呈明显下降趋势,还扰乱MRSA细胞周期分布,使其停滞在S期,同时抑制DNA合成; MRSA的细胞凋亡率和胞内ROS水平均随AELL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 MRSA的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细胞塌陷,细胞间隙出现裂痕,细胞壁严重弯曲、变形。【结论】 AELL具有开发成抗MRSA兽药、植物杀菌剂的潜力,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清除MRSA生物被膜,降低其对纤维蛋白原黏附力,抑制蛋白和DNA生成,阻碍呼吸代谢,延缓细胞繁殖周期及促进菌体内脂质过氧化等,从而导致菌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冬季利用园地消纳沼液对赤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排放通量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为冬季园地适宜的沼液施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柱培养方式,分别以每隔6(S6)、12(S12)和18 d(S18)的频率浇灌沼液,连续72 d观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研究沼液施用的影响效应;此外,通过5 d的短期培养试验,研究沼液和葡萄糖配合施用对土柱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纯水处理相比较,S6处理的土壤CH4、CO2和N2O累积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P<0.05);虽然S12和S18处理的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纯水处理,但是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沼液中添加葡萄糖,施用后土壤的CH4、CO2和N2O排放通量分别是纯沼液处理的1.8、25.0和3.9倍;回归拟合显示,S6处理的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结论]冬季在园地土壤施用沼液的间隔期应大于6 d,且应避免与新鲜的有机质同时施用,以减少沼液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脂肪酸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设置0.01、0.1、1、5 mg/L的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油酸(十八烯酸)及3种脂肪酸混合物添加到菌液中共同形成生物被膜,并检测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同时选取诱导效果较好的3种脂肪酸混合物组对其生物被膜的密度、膜厚及胞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脂肪酸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幼虫的附着变态率显著上升(P<0.05),通过对混合脂肪酸组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随着混合脂肪酸物浓度的增加,相比海假交替单胞菌单一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更加分散,胞外脂类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则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脂肪酸是通过促进生物被膜胞外脂的产生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5.
用1日令—4周令白洛克雏鸡,1日令—6周令京Ⅲ系雏鸡,以玉米、黄豆、小麦等组成的饲粮,加或不加硒(Se,Na_2SeO_3)和(或)蛋氨酸(DL—Wet),测定了饲粮不同蛋氨酸水平对硒生物效能的影响。以体增重,料肉比,全血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组织硒含量等指标为判据,试验结果表明,在0.1,0.2ppm硒水平,雏鸡饲粮蛋氨酸水平影响亚硒酸钠硒的生物效能,对饲料硒的生物效能也有所影响。在本试验饲粮条件下,补加蛋氨酸提高硒的生物效能,而以硒0.2ppm和蛋氨酸0.5%的用量(饲料自身含量+添加量)为适宜配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同源克隆结合RACE的方法从大菱鲆(Scophthal mus maximus)肝脏中克隆了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全长cDN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994074)。大菱鲆hepcidin基因cDNA全长778bp,包含有1个27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长90氨基酸的前体肽。将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的成熟肽序列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用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显示在29ku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出现,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约占总蛋白的26%。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与GST抗体相识别。这些结果表明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成功实现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3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壳聚糖(Chitosan)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将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培养至6500mg/L使其达到稳定,再加入到MBR中。在MBR恒通量操作条件下,测定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絮凝剂PAC的效果最佳。PAC使活性污泥的污泥比阻减少80%,平均粒径增大了53%,上清液TOC含量降低了63%,EPS含量增加平缓。建议采用PAC改善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以减缓活性污泥对膜的污染速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港保税区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建立工程为例,在分析工程概况及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标准.该设计对类似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及黏附素和ica操纵子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为系统掌握新疆地区奶牛源SA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164株SA新疆流行株,采用结晶紫半定量黏附试验(MPA)测定各流行株的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SA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64株奶牛源SA新疆流行株的生物被膜阳性率为86.0%(141株),其中弱(+)生物被膜形成有69株(占42.1%)、中等(++)生物被膜形成有38株(占23.2%)、强(+++)生物被膜形成有34株(20.7%).在141株MPA阳性SA分离株中,clfA、clfB、fnbA、fnbB、cna、fib、icaA、icaC和ica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3.7%(n=118)、58.9%(n=83)、75.2%(n=106)、78.7%(n=111)、75.9%(n=107)、58.9%(n=83)、90.1%(n=127)、79.4%(n=112)和100.0%(n=141);ica基因(icaA、icaC和icaD)检出率总体上高于其他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和++)的菌株尤为明显;clfB、fnbA、cna和fib基因检出率则表现为MPA阴性菌株高于MPA阳性菌株.9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7个基因(clfA、fnbA、fnbB、fib、cna、icaC和icaD)在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SA分离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奶牛源SA新疆流行株生物被膜形成率高,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携带率也较高,其中clfA、fnbA、fnbB、fib、cna、icaC和icaD基因的表达与SA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拮抗酵母菌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装液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其体外对柑桔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DB装液量对2种拮抗菌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DB装液量;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生长速度比膜醭毕赤酵母快;拮抗菌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与其浓度有关,随着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