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5%,严重时达205%,严重时达2030%。近年来,南方和西南的马铃薯种植区也都有的趋势。发病原因: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图1),周生鞭毛的单细胞菌体呈短杆状,极少双连,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边缘齐呈整圆形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京郊快菜软腐病的病原,对取自北京不同区县的发病快菜植株进行组织病原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菌株中,17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其余12株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同时也识别到9株非典型Pcc菌株,表现为不能分解柠檬酸盐或不具备在37℃和7%Na Cl条件下生长的能力,可微弱利用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D-麦芽糖。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仅2株Pcb菌株和1株Pcc菌株表现为中等致病力,其余菌株均表现为高等致病力。明确了引发北京地区快菜软腐病致病菌的种类为Pcb和Pcc,且致病力普遍较强,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马铃薯StPR1基因在抗病中的作用,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tPR1,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StPR1基因导入烟草中,采用不同的致病菌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处理,对其抗病性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细菌病害软腐病(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菊欧氏菌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和青枯病(茄科雷尔氏菌)、真菌病害干腐病(接骨木镰孢、燕麦镰孢)致病菌。结果表明,接种致病菌后,转基因型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上的病斑直径会随着病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且转基因型烟草病斑直径明显小于野生型烟草;在生理特性分析中,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烟草叶片中生理指标都会随着病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转基因烟草SOD、POD和CAT活性较野生型烟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性及生理特性分析结果均表明,转基因烟草对于致病细菌和真菌均具有更强的抗性,说明StPR1基因在马铃薯植物抗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PR1基因在植物的抗病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志愿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50-255
黑胫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由细菌引起。近几年在遵义地区发病严重并与青枯病混发,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因此,加强烤烟黑胫病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烟草黑胫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发病机制,烟草黑胫病化学防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研制的新型杀菌剂,提出加强对农药的抗性风险评估、加强新型药剂和混剂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用药等策略,以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与稀释分离法,对西部马铃薯生产基地(河西加工型马铃薯基地)贮藏期不同品种的种薯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较长、面积较大的品种陇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带菌率为25%~32.7%。共计鉴定出真菌性病原菌11种,细菌性病原菌3种,其中优势真菌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尖镰孢菌F.orysporium、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estans分离率为10%~46%。优势细菌为密执安棒形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e、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分离率为10%~46%。茄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acearum是生产上值得监视的一个细菌。为马铃薯种薯包衣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烟草行业黄淮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合作,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研究了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与马铃薯抗病的相关性,检验其在马铃薯中抗软腐病、青枯病、干腐病的能力。在前期的马铃薯抗病性研究中对PRs的17个家族基因结合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及基因的筛选,最终确定PR1为试验的研究对象。选用马铃薯大西洋品种为材料,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提供,主要进行StPR1基因的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真菌接骨木镰孢、燕麦镰孢以及导致软腐病和青枯病等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菊欧氏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茄科雷尔氏菌接种到马铃薯块茎后进行StPR1基因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StPR1基因长度为540 bp,编码179个氨基酸,蛋白质疏水性及亲水性预测PR1蛋白序列的GRAVY值在+4~-3之间,含有亲水区及疏水区,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其属于混合型蛋白,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为紧密复杂的螺旋结构,具有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其与辣椒PR1基因在一个进化分支上,相似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StPR1基因的表达量表现为抗真菌胁迫高于细菌胁迫,并预测其抗干腐病的能力强于抗软腐病及青枯病的能力。综上所述,当马铃薯受到外界病原菌侵害时,StPR1在马铃薯的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眼下,正是春马铃薯播种时节。过去,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马铃薯黑胫病,近年来随着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种薯多从北方调运过来,该病在南方马铃薯产区也呈多发趋势。2017年,浙江部分地区已有零星发生马铃薯黑胫病。因此,各地在种植马铃薯的时候,需高度重视马铃薯黑胫病防控,从种薯播种开始,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以免该病大面积暴发,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9.
阎洪志  刑莉等 《种子》1990,(1):54-55
马铃薯黑胫病Erwinia Carotovora pvatroseptica 在我国北方普遍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主要侵染来源是带病种薯。解决其危害的有效途径就是在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中利用快速检验手段,及时汰除病薯,保证种薯质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测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件由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和云南大学共同申请的发明专利:阿氏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烟草黑胫病中的应用。该发明所述的阿氏芽孢杆菌命名为阿氏芽孢杆菌J-6(Bacillus aryabhattai J-6),已在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为2013年10月17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475。该阿氏芽孢杆菌J-6(Bacillus aryabhattai J-6)应用于防治烟草黑胫病。据称,该发明的优点在于阿氏芽孢杆菌J-6具有对人、畜、农作物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对烟草黑胫病防治有显著效果。又讯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一件由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青蒿提取物在防治烟  相似文献   

11.
五种常见马铃薯病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青海省互助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的主要传统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马铃薯是该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87万公顷。互助县生产的马铃薯在西宁市享有“北山洋芋”之称,可是,近年来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这五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必须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现将这五种常见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危害调查与病原菌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探讨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 cerata菌株HG201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烤烟的促生作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利用该菌株制备发酵液和固体菌剂,通过拮抗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抑制作用、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54份国外引进烟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黑胫病、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及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主要病害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并对上述资源同步开展了TMV及黑胫病人工接种抗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到2份资源抗黑胫病、TMV及PVY,5份资源双抗黑胫病及PVY和1份资源双抗TMV及PVY。黑胫病与TMV抗性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为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证实,即筛选到11份资源含抗TMV的N基因和14份资源含抗黑胫病的Ph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大批量的开展种质资源的抗性筛选,加快抗病烟草品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太原市西北部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通过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田间调查,提出了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探明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ignita Chitwood)与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用抗黑胫病品种——斯佩特G140(Speight Gl40)在烟草根结线虫与烟草黑胫病并发发严重的地块,用铁灭克(Temik)和瑞毒霉(Ridomil)分别防治根结线虫和黑胫病,或两药并用兼治两病,以不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程度(y)与烟草根结线虫病情(x)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755,决定系数γ~2=0.570,说明本试验中烟草黑胫病病情有57%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进一步推导出经验回归方程y=6.753+0.395X,此方程可描述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量变关系,对防治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西南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北部和西北大部都有发生,早疫病、黑胫病、病毒病及其他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发生面积有所增加。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病虫为害,针对我国不同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趋势,采取分区防控技术,力争将马铃薯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马铃薯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烟草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了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烟草黑胫病在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为了给今后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植物源杀菌剂防治烟草疫霉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生防机理。此外,笔者还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生物防治烟草黑胫病面临的新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药剂防治烤烟根茎病害新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青枯、病黑胫和根黑腐病是中国南方烟区多发性的主要土传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抗病品种、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由于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从根本上进行防治。2004—2006年先后采用“单药灌茎”、“两插两灌”和“三药灌茎”等药剂防治方法对烤烟青枯病、黑胫病和根黑腐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两插两灌”和“三药灌茎”对三种根茎性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