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对花生油脂酸价、过氧化值、酸败劣变指标进行探讨。通过二次测定结果相关性表明:酸价与酸败没有相关性,而过氧化值与酸败则有着极密切的相关性。经一年室内储藏的观测,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酸价的升高不显著,而过氧化值和酸败劣变极显著。初步认为:过氧化值在0.11~0.21%时油脂将近酸败,过氧化值在0.22~0.36%时油脂开始酸败,过氧化值在0.59%时油脂已严重酸败了。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结果一致表明:过氧化值和酸败的检测是鉴别油脂劣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条件植物油实仓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变化规律研究分析,发现相同条件下,油罐罐容越大,装油比例越高,油脂氧化稳定性越强。油脂过氧化值在第一储藏阶段(入仓后前4个月)上升最快,罐容越大,中后期储藏稳定性越高,当罐容过小(≤3000 t)时,油脂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全程上升都较快,保管难度较大。当装油比例≥90%时,油脂储藏性质比较稳定,过氧化值增长较为缓慢;当装油比例≤60%时,油脂储藏性质较为活跃,过氧化值增长速度显著提高。目前国内储备规模最大的几种油脂氧化稳定性从优到劣依次为:菜籽原油>三级菜籽油>大豆原油。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份油脂试样在不同的存放条件下放置40d,期间每隔10d检测一次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存放条件下油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在增长变化,空气、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油样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同时为验证微胶囊化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微胶囊化前后的苦杏仁油为对象,采用烘箱加速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每3 d测定1次苦杏仁油和微胶囊中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共轭二烯烃值,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扫描鉴定其中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料液比1∶16(g/mL),乳化剂添加量2.1%,芯壁比1∶85(g/mL),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4.07%±0.37%,符合预测值。苦杏仁油在(60±1)℃的条件下储藏至第12天时,其过氧化值超过国标中的最低限量标准(0.25 g/100 g);而微胶囊化后的苦杏仁油在整个储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油脂微胶囊化保存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95%乙醇提取铁甲草的活性物质并在客家传统腊肉的制作过程中加入。然后,将客家传统腊肉真空包装。包装后的腊肠样品存放于37℃恒温箱中使其加速氧化,每个星期检测客家传统腊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结果表明,铁甲草醇提物能在一定程度抑制客家传统腊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增长,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远不如亚硝酸钠对客家传统腊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抑制程度大。而且,同时添加亚硝酸钠和铁甲草的活性物质,其效果远不如单一添加亚硝酸钠对客家传统腊肉的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抑制增长程度好。可以说,亚硝酸钠并没有影响铁甲草的活性物质对客家传统腊肉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抑制效果,铁甲草的活性物质也没有影响亚硝酸钠对客家传统腊肉酸价及过氧化值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的脂质氧化劣变,将不同浓度(0、0.5%、1.0%和1.5%)的猪骨蛋白酶解物添加到大黄鱼肌肉中,通过观察和分析4℃冷藏条件下鱼肉感官品质及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猪骨蛋白酶解物对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猪骨蛋白酶解物的各处理组鱼肉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均显著降低(P<0.05),鱼肉感官品质显著提高(P<0.05),但不同浓度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0.5%浓度的猪骨蛋白酶解物即可有效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的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的生成,对控制大黄鱼冷藏期间的肌肉脂质氧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品种、不同罐容散装油脂储存一年内品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脂入库时酸价无显著性差异,水分及挥发物和过氧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期间,油脂在不同月份的水分及挥发物、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油脂类别对品质变化趋势影响不显著;同时10000 t罐容储存油脂稳定性总体优于2000 t和5000 t罐容。  相似文献   

8.
不同储藏温度下腊肉中油脂氧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常温(15℃)、冷藏(4℃)、冷冻(-18℃)三个温度下储藏180 d期间腊肉中水分活度、p H、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腊肉中油脂的氧化规律,为制定腊肉货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腊肉油脂在常温储藏过程中较冷藏和冷冻发生了大量降解;过氧化值先升后降,TBA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水分活度和p H呈逐渐下降趋势。常温储藏条件下的腊肉油脂氧化程度显著高于冷藏和冷冻储藏。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油脂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而使产品品质下降,往辣椒萝卜中加入适量的BHA,BHT,TBHQ,PG和VC,在室温下贮存60d后,对其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比较它们在即食辣椒萝卜中的抗氧化效果。从过氧化值和酸价指标综合看来,同时添加BHT0.075g/kg,BHA0.06g/kg和TBHQ0.04g/kg,对辣椒萝卜中油脂的抗氧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肉糜为试材,研究2~4 ℃储藏条件下碧萝芷、生姜、大蒜、阿魏酸、枳实提取物对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8 d的储藏期内,空白对照组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值、酸价和挥发性盐基氮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添加碧萝芷提取物能显著抑制脂肪的酸败变质,在0~2 d,碧萝芷组的MDA值基本没有变化,4~8 d内MDA值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表明碧萝芷不仅可以抑制氧化产物的产生,而且可能对已经产生的氧化产物MDA有降解作用。碧萝芷对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抑制作用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倍和2倍,但总体上对挥发性盐基氮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表明碧萝芷提取物对2~4 ℃储藏的肉糜具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人造肥牛脂肪的稳定性及贮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室温下6h内可以保持较高的乳化稳定性,在贮藏期内(温度为4℃,21d),乳化稳定性保持在80%以上。对肥牛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细菌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牛脂肪在冷藏过程中酸价、氧化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均有所下降,但仍符合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邹欣洋  计瑶  张晶  陈钰  孙晶 《保鲜与加工》2022,22(10):23-31
为探究桂皮、生姜、八角茴香复合香辛料提取物对冷藏期间猪肉糜氧化稳定性及品质的影响,分别向猪肉糜中加入浓度为0.3%、0.7%、1.1%的香辛料提取物溶液,测定不同处理组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蛋白质羰基、总巯基、pH、蒸煮损失、色差、质构特性等指标,并通过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香辛料提取物的猪肉糜TBARS值、羰基含量和巯基损失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添加浓度为0.7%和1.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与空白组相比,冷藏后期3个不同提取物浓度组肉糜的pH、蒸煮损失、L*值、a*值、质构特性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降低了因氧化诱导引起的微观结构的改变,但1.1%浓度组肉糜a*值较其他浓度组低(P<0.05),说明高浓度的复合香辛料提取物对肉糜色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添加浓度为0.7%的复合香辛料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冷藏猪肉糜的氧化和品质的劣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储备库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分别在15℃、25℃、40℃环境条件下,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低温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14.
箬叶提取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热水煮提、配比不同浓度的乙醇从箬叶中提取水溶性、醇溶性提取物,正交实验表明:水提箬叶工艺条件为箬叶、水配比15g:200ml,110℃,时间120min,测得的吸光度值高;醇提的工艺条件为时间90min、温度60℃、质量分数为90%乙醇时测得的吸光度值高。箬叶水提取物在浓度0.4~51.2mg/ml之间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增长趋势,当浓度为51.2mg/ml时,达到33.33%,而乙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呈负增长趋势;水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浓度0.4~51.2mg/ml之间呈增长趋势,当浓度为51.2mg/ml时,达到13.88%;而乙醇提取物呈负增长趋势,当提取物浓度超过6.4mg/ml时,呈负增长趋势显著增加,达-93.75%。总的来说,箬叶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25种山葡萄籽中的油进行提取,分析不同品种葡萄籽出油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出油率因品种的不同差异明显,范围为3.09%~11.95%,平均出油率为7.51%,其中"92"最高,"84001"最低。对"92""雪兰红""长白五号""长白八号"和"北红"5个品种的葡萄籽粗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4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葡萄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均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92"各项数据均为最低,而"雪兰红"各项数据(除碘值外)均为最高,总体上"92"油脂品质较好。"北红"的碘值最高,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山葡萄种质资源的评价及葡萄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脂的检验方法有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油脂的比重,折射率,溶点、凝固点、粘度等的测定为物理检验法;酸价,皂化价,碘价,乙酰值,过氧化值等的测定为化学检验法.在处理食用油脂的时候,如果了解这些理化测定目的和测定值的意义,则方便多了.因此,下面就测定方法的概要以及测定值的意义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7.
四级菜籽油样品分装后在40℃环境条件下,采用充氮、添加抗氧化剂TBHQ两种不同方式储藏,同时与40℃常规储藏作对照,模拟油罐密封储藏,研究油脂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脂肪酸组成等储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温度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明显增加,溶残、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TBHQ更有利于油脂储存。  相似文献   

18.
以核桃粉微胶囊为试材,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通过对微胶囊壁材乳化剂的溶解性和不同溶剂对微胶囊粉中油脂溶解度的试验,确定正己烷对壁材溶解性最佳。通过进行核桃粉微胶囊氧化稳定性的试验,确定其包埋率80.2%,微胶囊的货架期233 d,采用索氏抽提法得到微胶囊油脂含量30.4%。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核桃粉中油脂氧化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植物油脂氧化机理及氧化稳定性评价方法,对不同来源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及油脂抗氧化剂进行分类和介绍,同时介绍了植物油脂的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植物油脂抗氧化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植物油脂在食品加工与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玛仁糖为试验材料,在高温(35 ℃)和常温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铝箔复合包装袋(PET/AL)与尼龙复合包装袋(PA/PE)两种包装材料,进行真空包装与非真空包装。通过分析不同包装方式贮藏过程中水分含量、色差、过氧化值和酸价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玛仁糖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包装形式。结果表明:玛仁糖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采用PET/AL真空包装能够有效延缓水分含量的增长,保持较好的色泽,同时有效减缓玛仁糖中核桃仁油脂的氧化程度,延长产品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