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服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以植物遗传育种课程为例,论述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介绍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并总结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如找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点、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期为实现“三全育人”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东北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方向以及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昆虫学”进行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践、课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示范辐射,总结该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典型教学案例,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课程进一步建设计划,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流农科本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在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的同时,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应放到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围绕以下方面发力,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解决政治方向和信仰、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培养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同向同行,建构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解决好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方面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要聚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既不错位,也不越位,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中,构建思政大格局,协同实现“三全育人”和同频共振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化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针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信息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各阶段进行优化,以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解惑者”“授业者”,也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传道者”“耕耘者”。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的“切入点”,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实施的“发力点”,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强化育人本领,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着力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难点”和“堵点”,推动专业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统一,培养新时代林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7.
考核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教育的目标和效果有导向性作用.在充分把握课程考核对于教学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院校现行课程考核的现状和实施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课程考核体系的建议,以期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普通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代国家教育战略需求。混合式一流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学团队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三识、四能和五技”人才的课程目标为着力点,对普通昆虫学混合式课程进行建设。本课程将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线上系统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以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普通昆虫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相似文献   

10.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提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能与道德的融合,技能提升与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高校教育面向"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得到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的科学性等启示,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对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是融合“课程思政”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特有的内在要义机理与教育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课程目标、网络平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建构起“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通过有效实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功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课堂教学平台融入思政、网络辅导平台助学思政、课外活动平台拓展思政和实习实训平台强化思政的实施途径。最后,从结合金融行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素材,用心选取教学案例,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培养具备良好品质、掌握操作技能、恪守职业操守的金融行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抓手。协同育人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逻辑主线,但协同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高校课程思政教改模式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专业课程“心灵鸡汤化”“泛意识形态化”的现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讲授两种使命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文章借助中国哲学史上特有的“体用”思维范式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处理教学改革中异化现象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功能性还未充分体现。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作物育种学为例,采用文献导读教学方法将“多样化”“隐性化”“特色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探索文献导读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模式,发挥农学专业课程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作用,并为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层面设计的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五方面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立思政目标和育人重点,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育人模式,搭建育人框架,创新评价机制。经实践,建设成效明显,内容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库丰富了育人手段,“分层、分类、分阶段”的教育模式凸显了育人特色,“三课联动”的教育框架夯实了育人实效,教师主体发挥了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学校团队建设氛围不够,课程思政的有效资源缺乏以及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农业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从完善机制、集群建设、联动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通过完善“培训教育—专项建设—日常应用”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推进专项建设项目集群化建设,加强“目标链—元素链—资源库”联动建设等措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高职院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 “生命线 ”作用,加强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应对疫情防控的挑战;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思政课为平台,统筹课上课下,将疫情防控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防控与育人两手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深入,为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阐述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意义与现状、建设内容与实践路径,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核心是要引领高职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影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困难和因素很多,在现行体制机制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苦练内功、固本培元。文章依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十几年来办学历程,从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到江苏省高水平学校建设,构建并运行了“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三大体系,形成了“增值赋能”人才培养方案与成果,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十项重大任务中的“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是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增值赋能”“三教”改革和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