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的养猪大省 ,也是我国猪瘟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些年来 ,虽然采取各种措施 ,对猪瘟有了一定的控制 ,但其流行和发病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危害仍然十分严重。1 流行与发病特点1 .1 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流行 由于猪瘟的危害严重 ,所以一直被广泛重视 ,不论大型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散户 ,猪瘟是必防的项目 ,加之现在猪瘟疫苗的可靠性较高 ,使得猪瘟的大面积流行越来越少 ,而呈现散发性、区域性流行的趋势。1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 ,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1 .3 在加…  相似文献   

2.
猪瘟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较好地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但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猪瘟的流行与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近年来 ,全国各地陆续有猪瘟的发病报道 :阎高峰 1 998年对青海西宁市部分猪场进行猪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平均血清阳性率达 1 9.1 4% ;李继祥等对重庆某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瘟的常规免疫 ,但母猪流产死胎仍然严重 ,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猪血清猪瘟抗体阳性率 82 .2 2 % ,但仔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0 ;王庆普报道 1 999年 1 0月普兰店市某猪场仔猪 2 0 1头发生猪瘟 ,其中死亡 1 93头。纯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病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1发病特点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均不典型,病理剖检无特征性,发病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其症状及发病特点亦不同。1.1流行特点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有时有地方性流行,同窝仔猪只是个别发病而不是整窝发病,流行速度缓慢。发病幼龄化,虽然各年龄猪均有发病但30~40日龄仔猪多发,临床上哺乳仔猪发病的病例较多。发病率不高,潜伏期和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1.2临床症状典型性猪瘟常表现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广泛性出血、梗死,皮肤黏膜发绀,先期便秘后期下痢。而非典型猪瘟则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极少见到皮…  相似文献   

5.
试述当前国内猪瘟流行特点、疫苗现状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猪瘟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 (HCV)引起的一种 A类烈性传染病。因其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而受到各养猪国家的关注。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 ,并提出当前应采取以免疫接种为重点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本文就当前国内猪瘟流行 (发病 )特点 ,疫苗现状及防制对策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1 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 ,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 (慢性 )猪瘟和无名高热等 ,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  相似文献   

6.
猪瘟(The hog cholera或The classical swinefever)简称(HC或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传染病。张掖市是猪瘟受害严重的地市之一,没有间断地使用猪瘟弱毒疫苗开展“春、秋”两季免疫工作来防治猪瘟,在疫苗接种量越来越大,防疫注射密度越来越高,免疫次数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完全控制猪瘟的发生.不但没有消灭猪瘟,而且发病范围由一县扩大到全市六县(区)。猪瘟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品种无关;一年四季都发生,但初春和秋末呈现两个发病高峰期;流行形式,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的区域散发流行;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猪瘟的症状表现多样化,由急性转为温和型,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复杂的多样化非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由典型病变发展为不典型病变;死亡数与急性比较降低.但与其它猪传染病相比死亡率比较高.居于各类猪传染病之首;由单一的猪瘟感染发展为猪瘟与仔猪副伤寒等猪病的混合感染。张掖市猪瘟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不重视猪瘟防疫工作;一年只进行春秋两次免疫,政幕性造成一大批猪空免;野毒株的流行;未开展免疫抗体或仔猪母源抗体的监测,没有制定适合当地的科学免疫程序;猪瘟病猪、死猪、病猪肉无害化处理不彻底.而是继续流向社会,形成恶性循环。不规范的防疫;不到位的检疫:不严格的消毒等原因造成猪瘟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以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过去猪瘟发病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有时大面积流行,现在很少见到。目前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发病缓和,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低,发病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而且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笔者就多年来在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将猪瘟的流行特点及免疫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点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以经过1~2次疫苗免疫的猪群多发,发病后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眼屎脓状糊两眼、高烧发抖腰弓起、皮肤指压不褪色、先便秘后拉稀),病程长,可达2~3周,有的长达1月以上,仔猪死亡率高于大猪.  相似文献   

9.
夏道伦 《兽医导刊》2013,(10):19-21
近年来,猪瘟在我国虽然没有大规模流行,但在一些养猪场户中猪瘟仍然常常呈散发性流行,而这种散发性流行与之前相比较,其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转变;猪的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且死亡率降低,多表现为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则死亡率较低或可耐过;发病猪群没有季节、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差异,猪群一旦感染,其免疫系统会遭到破坏,患猪的免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接种疫苗为主的动物防疫措施的不断落实,典型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得到了控制,但是由于免疫压力造成的非典型猪瘟却时有发生,常常给猪场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必须引起重视。1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非典型性猪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剖检无明显变化,各地、各场、各猪群情况不同,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特点:1.1各种品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以断奶前后发病较多,特别是断奶后40日龄发病最为严重。1.2非典型性猪瘟多呈散发,流行速度慢,同一群或同一窝的猪不完全发病,只有个别几头猪发病。发病率低,潜伏期长,接种疫苗出现不明原因的免疫…  相似文献   

11.
1特点 非典型猪瘟与温和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均不典型,病理剖检无特征性。发病随时问和地点的不同,其症状及发病特点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发病情况2013年9月15日,陈某购进70头40日龄左右的仔猪,一星期前后,先后有5头仔猪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发病期间饲养户试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发病第三天,突然发生一例高热仔猪,出现精神颓废,皮肤黏膜发紫,粥状稀便恶臭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集中化猪场均实施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但近年来,集约化猪场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繁殖障碍)等。当前非典型猪瘟在我国较多的集约化猪场不同程度地发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病病或继发并发感染而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为了有效地防制当前集约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就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早年又称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已遍及全世界,急性型,死亡率可达高达80%~90%。国际兽疫局(OTE)的国际卫生法规,将猪瘟列为16种A类研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其慢性经过时,多拌有其它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加剧。1病原猪瘟病毒(HCV)是引起猪瘟的病原。在抗原性的结构上与牛粘膜病病毒和绵羊边界病病毒相关。其理化特征,HCV对干燥、腐败或热等抵抗力较差。在56℃60min或60℃10min即可灭活,PH低于4或高于11迅速灭活。2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变化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出现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本文简单阐述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瘟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猪瘟的防疫密度接近100%,但由于受猪瘟疫苗的质量、防疫程序、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瘟发病率仍较高。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以致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出现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本文简单阐述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的临床症状。由于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猪链球菌等病在临床上表现与猪瘟极为相似,加上近年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加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猪瘟(HC)流行有地区性零星散发为主,正规免疫的猪群常发,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高发,规模猪场猪瘟发病严重和通过生猪调购传播猪瘟的比例上升等特点;从临床上分析,猪瘟发病多的原因有存在一定的亚临床感染,流行毒株病毒变异,母源抗体干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干扰及其他原因等。应对猪瘟发病的新特点,防制上应采取加强猪瘟诊断淘汰隐性感染猪,利用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免疫剂量维持群体均匀、稳定的抗体水平,实行定期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以及研制新疫苗、疫苗保护剂和增效剂,猪瘟检测新技术和抗病育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制猪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张日茂 《养猪》1992,(3):29-30
一、非典型猪瘟是目前猪瘟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广泛使用疫苗,猪瘟病的流行方式和发病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流行方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区域性散发流行。发病头数减少,死亡率降低,流行持续时间长,后期急性病猪死亡,部分猪康复。在发病特点上,由于疫苗接种的不断施行和免疫效果的不一致,临床上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猪瘟,即人们常说的温和型猪瘟。非典型猪瘟的特征主要是症状不典型,死亡率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