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是奶牛产科临床多发、常见病症。据文献记载特别是高产奶牛,第三、四胎的奶牛产后常发本病。而2005年在我省民和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澳洲荷斯坦奶牛中,先后发生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6例均为头胎牛,笔者进行了探索性诊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学谦 《畜禽业》2005,(5):27-27
自2003年以来,笔者先后诊治了5例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的病牛,经过6-10d的治疗,5头病牛全部治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增池 《畜禽业》2012,(4):74-75
<正>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大多发生于3~6胎(5~9岁)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大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头三天内(多数发生在产后12~48 h),而且多数发病牛膘情较好,有此膘肥体壮牛亦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的综合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高产奶牛分娩后,由于大量泌乳,糖丢失过多,且能量和糖源供应不足,而导致血糖降低和血酮浓度增高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病.笔者近年来收治40多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据统计,该病主要发生在母牛产后20d之内,最迟不过7周,个别有在产后6个月内发病的.虽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营养供应不全,特别是在奶牛泌乳高峰期当饲喂大量精料高蛋白和高脂肪性饲料,而碳水化合物饲料青饲料、干草等供给不足,以及运动不足时,最易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经产牛比初产牛发病率高,青年高产牛比其他牛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何学谦 《畜禽业》2005,(5):27-27
自2003年以来,笔者先后诊治了5例奶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的病牛,经过6~10 d的治疗,5头病牛全部治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湛 《畜禽业》2010,(4):79-79
<正>牛瘤胃酸中毒是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笔者自1993年以来共诊治该类病牛178头,其中产后母牛61头,幼小犊牛54头,老弱病牛47头,其他16头,均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共治愈166头,死亡9头,淘汰3头,治愈率93.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12)
德宏奶水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德宏州用本地的德宏水牛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一种奶、肉、役兼用的水牛。育成的奶水牛,在用于挤奶的同时,还可役用。产后酸中毒是近年来在奶水牛产后发生的一种疾病,患病奶牛都发生于产后3 d内,而且都是高产或有难产史的奶牛。该病发生迅速,病初奶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减弱,步态蹒跚,站立不稳,喜卧。后期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流涎,瘤胃蠕动音消失,病牛趴卧不起,排水样稀便,有酸臭味,有的有时有血丝。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牛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1发病经过某奶牛场饲养的1头黑白花母牛产仔1个月,突然不吃,反刍减少,鼻镜干燥,迅速消瘦,体温41℃,可视黏膜苍白,经用青霉素5%糖盐水治疗不见好转,于第四天死亡,死亡牛只黏膜苍白、黄染、尿色血样。在该奶牛病重期间,又先后有多头奶牛发病,其中青年母牛2头,1岁公牛1头。2临床检查病牛精神沉郁、气喘、鼻镜干燥、可视黏膜黄染间白色,病重牛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反刍停止,尿为红色血样和葡萄酒样尿,后期卧地不起,经3~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1两种病的相同点(1)都属于产科病;(2)都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的高产奶牛,低产奶牛极少发生;(3)都属于营养代谢病,因营养失衡引起;(4)都有瘫痪症状,卧地后不能自行起立;(5)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2两种病的不同点2.1发病原因不同生产瘫痪系因血钙降低所致,并兼有血磷血镁降低的原因;奶牛酮病系分娩前后血糖浓度突然急剧降低所致,也可能与大脑皮层缺氧有关的。2.2发病时段不同生产瘫痪在产犊后1~2d发病,最短的在产后数小时…  相似文献   

10.
李岩 《畜禽业》2006,(24):49-50
近几年,我县奶牛整体死亡率超过控制指标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中,有的久治不愈而淘汰,或在治疗中而死亡,笔者与同行承担全县奶牛发展科技指导任务,为此,深入基层调查奶牛发病诊治等情况,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确诊为奶牛心脏病,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发病牛多数为产后母牛,个别牛注射口蹄疫苗后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体温大多不高,逐渐消瘦,前胃迟缓,瘤胃膨胀,脉象不正,全身虚弱、战栗、目晕,初期心脏跳动加速,动脉高度充盈,随着心肌受损变性,收缩力减弱,临床上出现血液循…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过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其产后瘫痪、卧地不起。该病  相似文献   

12.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牛泰勒焦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2000年6月,我市高官寨镇一农户饲养的奶牛,发生以高热不退、气喘、尿发红、体表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的疾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0年4月,我市高官寨镇魏化林村郭新玉、从黑龙江省某地购买了一头怀孕8个月的产奶牛,6月8日,该牛顺利产下一头小公犊,产后5d,日产奶量达到20kg,6月14日,发现该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触摸体温升高。找当地兽医诊治连续输液3d,不见好转,病牛高烧不退,日产奶量降至2kg左右,遂到我站求诊,经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泰勒焦虫病。  相似文献   

13.
才代 《畜禽业》2012,(10):94-95
<正>2011年3月至5月之间在和硕县奶塔哈其乡,3村农户散养的210头奶牛中前前后后发病16头,治疗无效死亡7头,发病率为0.08%,死亡率为0.033%。牛产后瘫痪,常发生在奶牛产期。目前还未掌握该病的准确病因,但兽医们一致认为产犊的奶牛血液中缺乏钙、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而引起发病。根据  相似文献   

14.
孙静泉  卢加平 《畜禽业》2006,(17):48-49
2005年8月下旬,我区某乡镇一农户家10多头猪出现腹痛、腹泻、流涎等共同症状,严重的狂躁不安,兴奋,步态不稳,易铁倒,眩晕,逐渐失去知觉,麻痹,体温下降,虚脱,卧地不起,昏迷死亡。经诊断为酒糟中毒,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8月下旬,我区某乡镇一农户饲养生猪15头,发病当天早上6:30喂料,7:30左右发现猪发病。9:00左右有3头死亡,后经诊治,治愈10头,死亡2头。2病因调查据调查,该农户饲养的15头猪一直都很健康,经过了规定疫病的免疫,前几天没有发现异常情况,采食正常,发病当天早上饲喂了刚刚从邻乡酒…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1,(5)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也被称之为产后瘫痪。其疾病主要症状为奶牛的体温迅速下降,出现吞咽困难和行动困难,呈现卧地不起的姿态,四肢开始失去知觉,体内的血钙水平迅速下降。奶牛的生产瘫痪比较容易出现在高产奶牛身上,初次生产的奶牛发病率较低。其病因构成较为复杂,只能根据奶牛发病的具体症状对其进行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不仅能保障奶牛的健康,更能够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止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0,(8)
为了解巴州地区牛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检临床表现正常的80头奶牛、80头牦牛和80头肉牛的血清以及相应的粪便样品,抽检发病(流产母牛和腹泻犊牛)的57头奶牛、52头牦牛和46头黄牛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抗体、核酸。结果发现:正常的奶牛、牦牛和肉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31.3%、46.3%,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8%、0%、0%,奶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抗体阳性率;发病奶牛、牦牛和黄牛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5%、3.8%、10.9%,犊牛核酸阳性率(17.3%)显著高于成年牛阳性率(5.0%),奶牛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核酸阳性率。说明巴州地区牛存在细小病毒感染,不同品种牛感染有差异,成年牛和犊牛感染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7,(7)
新晃县米贝乡大唐村一养牛场发生的一种发病急、死亡快、致死率高的传染病,发病7头,死亡2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分析,初步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对后发病的6头病牛进行诊治,死亡1头,其他病例痊愈;同时对该牛场及邻近村寨的耕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观察15~21 d后,未出现新的病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白崇武  白强 《畜禽业》2007,(9):43-43
<正>2006年11月26日下午5点左右,接到电话,缅甸某猪场发生猪病,请笔者前往诊治。主诉:23日发生猪病,病猪耳根、腹部有红斑,请民间兽医诊治认为是"蓝耳病",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数增多。6点钟左右,笔者赶到该猪场,此时已死亡2头,尚有28头发病。发病猪均为乳猪及仔猪。  相似文献   

19.
晏翔宇 《畜禽业》2003,(9):36-3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或原虫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今年5月份,锦州地区一猪场发生此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该猪场共有育肥猪107头,发病有半个月,已死亡15头,还有病猪40多头。临床表现体温突然升高至41℃以上,皮肤发红,指压褪色,毛孔有出血现象。耳边缘卷曲轻度淤血、发紫。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中后期,行走时后躯摇晃,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尿色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最后四肢划动,衰竭死亡。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和腹下皮肤发…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10):21-22
自2003-2016年连续14年,对延平区奶牛场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血清学检测,共检测奶牛血清151 111头次。结果显示:阴性牛151 047头,阳性牛64头,平均阳性率0.04%,并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布鲁氏菌病检测全部为阴性,有效地控制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