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崩鼻又称牛豁鼻,是农村中役用牛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穿鼻部位不准确,牵引使役粗暴以及平时管理不当,致使鼻镜处断裂而引起.本人根据牛的生理解剖特点,采用创面嵌入衔接进行修补牛崩鼻25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手术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牛鼻镜断裂也叫牛崩鼻,即牛鼻唇断裂成上下两个游离端。其病因主要是采用铁制鼻圈、竹木制成的鼻圈,经人为的强力牵拉,或穿鼻的位置不适宜,或牛本身强力挣扎骚动,而造成鼻镜组织割裂而成崩鼻。崩鼻牛、难驾驭,不听使唤,往往因失去役力而被淘汰。现将牛崩鼻修复缝补术介绍如下。1 保定 选择平坦、宽阔,生有1棵大小高低适宜的开桠树,将牛的头部伸入树桠里,使牛头略向下倾斜,不宜上仰。双角用软麻绳缚紧在两侧的树桠上。再用一条坚硬的木棍横放在牛的下颌部,并将木棍的两端也缚紧在树桠上。另用一根手指粗细、韧性强的麻绳、以双套结套在门齿…  相似文献   

3.
牛崩鼻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在由于穿鼻部位不准确,牵引使役粗暴以及平时管理不当所引起。过去所用的平面接合修补法,成功率低,不易推广。近年来,笔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术部生理解剖的特点,采用了创面含接法进行修补牛崩鼻,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兹先举五个实例,然后介绍手术具体作法。例一:1983年9月,东风村,大屋肚队宾××家一头四珠的公水牛崩鼻已两年余,不便使役,要求修补,用创面含接法施行手术后,七天拆线。以后随访见鼻镜平  相似文献   

4.
牛豁鼻在农村非常普遍,虽然豁鼻对牛本身健康无大碍,但对畜主使役、饲养管理会带来很大的不便,一是牛使役时,无约束力,难以控制,甚至造成危险;二是豁鼻牛不美观;三是豁鼻牛比同等牛的价格低10%~15%,有些农户对豁鼻牛修补手术缺乏认识,忍痛割爱,将生产性能好的优秀豁鼻牛提前上市降价处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是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文中介绍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各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免疫学检测和核酸分子检测,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6年采集于11个牧区半牧区省份的9 668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77%,群体阳性率连续3年均在80%以上,说明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乳用牛的感染情况较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严重。同时,发现生产实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此次摸底调查掌握了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的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的24个牛场的707份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4个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为70.83%,205份样品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2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被调查场中内普遍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山东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浅谈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坏死性鼻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寒冷、疲劳或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吸入粉尘或刺激性气体时也会引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在临床上以上呼吸道和气管黏膜发生炎症、呼吸困难、流鼻液等为特征,还可出现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炎、流产、乳房炎等临床症状。该病1955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之后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地区也都相继出现,现在成世界性分布。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侵入牛体内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11):100-102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的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不同地区的奶牛采取了135份耳组织和376份血清,分别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为0.5%,平均阳性率为0.0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平均阳性率为85.1%。证实了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呼吸道、支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液等为特征,还可出现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炎、流产、乳房炎等临床表现.目前,本病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全球的的养牛业带来极大影响.我国规定,进口牛及其肉制品必须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10):108-110
为了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成年奶牛群中的流行情况,课题组针对宁夏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成年牛群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470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存在338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阳性牛,场群阳性率为100%,不同场群之间阳性率存在差异,从13.3%~100%不等,平均阳性率达到71.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在宁夏地区广泛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及气管粘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汁等症状,也可引起脓疱性外阴阴道炎、龟头炎、结膜炎、幼牛脑膜脑炎、乳房炎、流产等。自20世纪5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及气管粘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汁等症状,也可引起脓疱性外阴阴道炎、龟头炎、结膜炎、幼牛脑膜脑炎、乳房炎、流产等.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为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症,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红鼻子病,牛交媾疫,传染性脓疱外阴道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