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任务。是在于千方百計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办法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地区特点,充分利用土地潛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要这样做,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妥善地安排作物的茬口。所謂农作物的茬口,实际上就是耕作制度的問題,也是上一季作物和下一季作物如何銜接的問題。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和作物特性的不同,作物茬口的安排也就有所不同。我省地处北緯30度到35度之間,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溫在摄氏14度左右,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雨量800毫米左右;淮南、江南地区年平均气溫在摄氏15度到17度,无霜期250天左右,年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农业水分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指标。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其主要种植作物冬小麦灌溉用水占比高,开展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研究,可为北京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与增产平衡提供决策信息支持。【方法】利用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年国家精准农业示范研究基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下的田间实测数据,对AquaCrop作物模型进行参数本地化。统计北京地区2004—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的日降雨量数据,利用Pearson-Ⅲ型分布划分了3种降雨年型:湿润年(2012—2013年生育期)、平水年(2009—2010年生育期)和干旱年(2005—2006年生育期)。应用AquaCrop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14种灌溉情景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平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变化。【结果】基于AquaCrop模型的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R 2、RMSE和d分别为0.99、0.3 t·hm~(-2)、0.99。模型模拟的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2011—2012年正常灌溉条件下为1.72 kg·m~(-3),2012—2013年正常灌溉条件下为1.67 kg·m~(-3),2013—2014年雨养、正常灌溉和过量灌溉条件下分别为1.27、1.74和1.64 kg·m~(-3),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过量灌溉,雨养条件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在此基础上应用AquaCrop模型模拟分析了3种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变化的响应特征,其中,湿润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灌溉量分别为35和50 mm;平水年达到最大值所需的灌溉量分别为35和40 mm;干旱年达到最大值所需的灌溉量均为65 mm。【结论】AquaCrop模型可以很好预测北京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产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后开始减小,在干旱的情况下,植物通过自身适应策略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水分的增加,水分利用率将降低,因此3种不同年型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干旱年、平水年和湿润年。因此,在制定冬小麦灌溉策略时,要做到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兼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qua Crop模型可以为北京地区冬小麦田间灌溉和决策提供指导。关于降雨年型本研究仅对湿润年、平水年和干旱年3种年型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不同灌溉量和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灌溉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没有考虑,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喜温作物,对溫度反应較敏銳。許多研究报告指出,其最适的温度:發芽期是十五至二十二度(攝氏,下同),开花期是二十至二十五度;成熟期是十五至二十二度。东北各地春大豆播种时的气溫与地溫都低于这个要求,特別在哈尔滨以北地区就更显得不足。按照各地习慣播种时期四至五月的气候条件,哈尔滨与佳木斯气溫为六至十  相似文献   

4.
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敏感型品种偃展2号和抗旱型品种石4185为亲本构建的402个F2:3家系群体.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环境条件下,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长、穗茎节长、旗叶长、旗叶宽、小穗数、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条件下,F2:3家系各性状分离明显,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但F2:3家系内各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稳粒重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下差异较大,表明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株高、穗长、穗茎节长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下差异较小,表明受环境条件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和正常灌溉两种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早熟陆地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水分利用率;在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陆地棉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产量和水分高效利用指数筛选出水分利用效率高、耗水量小、对缺水不敏感的抗旱高产节水型品种4个:新陆早48号、新陆早35号、新陆早36号、新陆早45号。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进行非充分灌溉,通过不同方面研究土壤和作物水分亏缺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灌水指标。对目前非充分灌溉的土壤、灌溉、作物等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阐述,讨论了非充分灌溉决策指标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应用叶水势、茎直径变化、冠层温度等作物指标来精确诊断作物的水分状况,已逐渐成为非充分灌溉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但其基础理论、监测方法及不同作物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单纯从一种灌溉决策指标出发确定灌溉量是不全面的,如何建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地区、作物的灌溉指标体系将是今后中国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新疆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以分析不同冬灌条件下,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冬油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冬灌条件下冬油菜的鲜干重、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冬季灌溉对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一定影响.正常冬季灌溉量、1/2冬季灌溉量、1/3冬季灌溉量、1/4冬季灌溉量、不冬灌5个处理中,1/2冬季灌溉量处理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相对较高,正常冬灌处理越冬率、叶片数相对较高,而不冬灌处理(CK)各项指标都最低.[结论]适宜的冬季灌溉量能保证冬油菜越冬率提高,对后期冬油菜的一些生育特性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奠定基础.新疆地区冬油菜适宜冬季灌溉量在450~900 m3/hm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在正常灌溉、膜下充分滴灌和膜下非充分滴灌条件下的生理机能和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技术下,全生育期中水稻的灌溉越充分,水稻品种96D10的光合速率较强,节3次之,宁粳28的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作物的呼吸作用是其生长代谢的重要过程。氧气是作物呼吸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传统灌溉方式不能给作物提供良好的气体环境,从而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减产,进而促进了增氧灌溉的产生。通过对目前不同增氧方式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将不同增氧方式在农业灌溉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目前存在的缺乏对定量的评价方法、投入使用成本过大等问题,同时结合增氧灌溉发展的问题,对增氧灌溉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紅萍安全越夏工作是双晚稻田养萍和为秋季繁殖提供萍种的一項关鍵措施。夏季高溫强光对于紅萍增殖极为不利。紅萍最适温度是摄氏二十五度左右,气溫在三十三度以上时,萍的同化作用就要減弱,制造的醣类也就減少,致使与紅萍共生的蓝藻固氮能力下降。加之萍体在高溫条件下呼吸作用旺盛,結果造成萍体收入少,支出多,生长衰弱。同时,在高溫下虫类和藻类为害加剧,这些不利条件給紅萍越夏带来了困难。紅萍越夏的方法很多,什么方法有效?什么方法簡而易行能够事半功倍?这是紅萍越夏工作中的重要问題。伹越夏只是手段,繁殖才是目的,因此既要使紅萍安全越夏,又要在越夏过程中繁殖萍种。由于我所領导和全体职工对这項工作十分重視,因地制宜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結果不仅使紅萍全部安全越夏,而且在水溫三十五至三十九点八度不利繁殖的条件下,每隔三四天使萍体增  相似文献   

11.
小管出流与大田漫灌对刺槐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管出流与大水漫灌不同灌溉方式下,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 L.)的相对含水量(RWC),水分饱和亏缺(RWD),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在小管出流灌溉条件下,刺槐叶片净光合速率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生长量均大于漫灌下刺槐,而单叶水分利用率与叶片胞间CO2浓度在这2种灌溉条件下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垄作覆盖条件下,研究了夏玉米生长季中常规灌溉(沟沟灌溉)和隔沟交替灌溉2种灌溉方式对土壤呼吸作用昼夜变化、阶段变化规律及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拔节期土壤呼吸速率最小,抽雄期最大,之后缓慢回落;昼夜动态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高峰、低谷分别在14:00和6:00左右;在同一水分条件下,交替灌溉方式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常规灌溉,处理间最大差异平均可达3.46 μmol·m-2·s-1,交替灌溉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幅度小于常规灌溉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轻度亏缺处理>中度亏缺处理>重度亏缺处理;玉米生长期较高土壤含水量促使土壤呼吸增强,尤其在玉米生长中期土壤呼吸速率与耕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负压灌溉是利用压力差控制土壤含水量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灌溉技术,它与传统灌溉明显不同。本文详细综述了负压灌溉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负压灌溉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生理特性、养分吸收与利用、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就负压灌溉对作物生长研究进行了展望。这为实现农业生产水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生产力和水分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水分适宜指数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极显著。灌溉增加产量来源于提高于物质积累质量和收获指数两个方面。改进后的抗旱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品种在不同时分梯度条件下的变化。平均水分适宜指数高的品种在中灌溉条件下产量已达到或接近试验条件下的高点,实现了既节水又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潮汐式灌溉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化潮汐式灌溉是一种高效、节水、先进的新型灌溉技术,已成为温室花卉种植和蔬菜育苗的重要灌溉方式之一。文章介绍了智能化潮汐式灌溉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潮汐灌溉条件下水肥利用和植物病虫害2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智能化潮汐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是水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习惯、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生产状况都有很大差异,不同研究机构或团体对于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也各不相同。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四大水稻生态系统1.灌溉水稻生态系统(irrigatedriceecos-ystem)灌溉水稻生长在筑堤的田中,一般可以保证一年一季或多季作物生长的灌溉所需,根据降雨量的不同分为灌溉雨季和灌溉旱季。世界上大约有7900万hm2水稻是在需要灌溉条件下生长的,平均产量为3~9t/hm2。虽然灌溉水稻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但它提供了世界…  相似文献   

17.
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灌溉处理,研究参试品种在不同灌溉组合下表现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计算灌溉水的增产能力,以筛选出适合不同水源和不同灌溉条件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不同,淹水条件下厌气性细菌数量高于其他灌溉模式的数量,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以浅、湿、干间歇灌溉的最高,原因是由于该灌溉模式的土壤湿度适于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改善蔬菜温室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溫室蔬菜生产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数十年来菜农們在温室結构类型和加温保溫方面虽然也有許多研究与革新,但在个体經济的基础上,修建溫室一般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簡,改革較困难。因此在溫室結构类型和加溫保溫方面的革新經驗远不如在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文摘     
东北地区的土壤冻結情况——王景文、張庆民、施长武、馮万忠东北农学院学报,1963年第2期) 作者以东北及內蒙东部39个地方土壤溫度的月平均值,采用分析土壤溫度的方法,以0℃出現的日期作为該土层解冻或結冻的日期,繪制土壤溫度的时間一深度等溫綫图,以0℃等溫线的最低点到地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