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匙吻鲟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持续开发利用匙吻鲟资源,对匙吻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然后人工产卵、取精,进行干法人工授精.然后人工授精后双筒解剖镜下观察,并用体视显微镜辅助拍摄并记录.匙吻鲟的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匙吻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心脏搏动期和孵出期.在水温为18~22℃时,匙吻鲟胚胎发育需要119~138 h,总积温为2 266~2 617℃·h.  相似文献   

2.
对乌苏里鮠受精卵及其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总结出乌苏里鮠胚胎发育时序。乌苏里鮠受精卵为粘性卵、球形、橘黄色、半透明、卵径2mm左右。在水温25.5~26℃,有效积温1 285.27℃.h,经过49h26min仔鱼破膜孵出。根据乌苏里鮠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8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进行人工繁殖,观察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水温15~22℃时,杂交鲟胚胎发育历时141~151 h,所需总积温为2 608.5~2 793.5℃·h。施氏鲟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呈特殊的辐射裂,受精后胚盘隆起不明显。根据对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大小卵黄栓塞期、神经胚期、眼囊形成期、心脏形成博动期和孵出期9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2016年4月1日—4月19日,在水温12~14℃下采用催产、人工授精和室内孵化方式获得暂养的野生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新疆裸重唇鱼成熟鱼卵为亮黄色或橙色,卵径(2.2±0.28)mm,受精约35min后卵周隙达到最大,卵径2.90~3.40mm,卵黄约占卵体积的3/5。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在水温(16±2)℃下,胚胎发育积温为2 359h·℃,187h仔鱼上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几种裂腹鱼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太湖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人工培育能获得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翘嘴红鲌受精卵为圆球型,呈墨绿色、青灰色、黄色等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9 mm(O.72~1.18 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mm.翘嘴红鲌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19期,在水温23~25℃范围内,受精3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20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26 h仔鱼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10-4.67 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619.82℃·h.翘嘴红鲌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共15个发育期,在26~31℃水温下历时670 h,其中仔鱼阶段从鱼苗孵出到腹鳍形成期,稚鱼阶段从鳞片出现到鳞片形成期.对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人工繁殖时江鳕(Lota lota)的胚胎发育。江鳕的胚胎发育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20个发育时期,详细描述了各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在0~3℃下,胚胎历时998h孵出仔鱼,从受精卵至孵出的积温为887~1023h.℃。本研究还比较了江鳕自产与人工授精时卵的受精率的差异。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卵的受精率(约30%)比自产(19.4%)高10%。江鳕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主要经历了3个死亡高峰,包括胚盘期至二细胞期、桑椹胚期至原肠早期、出膜期。  相似文献   

7.
自抱卵的中华锯齿米虾雌虾腹部剥离取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无节幼体Ⅰ期的胚胎置于培养皿中,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剂量分别为0、1、2、4、8、16 W·s/cm2,人工振荡培养箱中以速度55 r/min、温度25℃、湿度60%培养.每隔24 h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至48 h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紫外线照射剂量对中华锯齿...  相似文献   

8.
在(24±1)℃温度条件下观察长丰鲢(Changfeng silver carp)受精卵发育过程及其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长丰鲢受精卵为漂流性卵(半浮性卵),无油球,细胞质均匀分布,卵径为(1.55±0.05)mm,吸水后卵膜膨大,卵径达到(5.10±0.40)mm。在水温(24±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总历时为(28.5±1.0)h,胚胎发育过程所需总积温为(685.0±62.3)℃獉h。长丰鲢受精卵卵裂方式与其他家鱼一样,属于盘状卵裂,本文依据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7个连续发育的关键阶段,18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和出膜期。  相似文献   

9.
眼斑双锯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模拟自然环境对野生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进行驯养使其达到性成熟、配对、产卵。显微镜下观察其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同大多数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卵裂;在水温27.0±0.5℃条件下,经192~216h完成孵化;仔鱼在孵出的第2天开食轮虫,4~5d变态为稚鱼,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8~20d进入幼鱼期,45~50d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及碎虾肉。  相似文献   

10.
2019年6月,通过人工催产获得兴凯湖大白鱼受精卵,系统地观察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人工养殖可获得成熟的亲鱼,人工催产获得的兴凯湖大白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型,呈青灰色或黄绿色。平均卵直径为0.78 mm(0.65~1.02 mm),吸水后平均卵直径为4.02 mm。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3个阶段。在24.5~26.8℃范围内,受精42 min后开始第一次卵裂,受精10 h 45 min后开始形成器官。胚胎发育的总积温为486.98℃·h。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温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沈和定 《水产学报》2005,29(6):776-782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28℃,30℃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h,290h,288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海水的刺激作用;繁殖盛期卵群工厂化水泥池自然水温孵化时间为10~14d。并报道了水温低于23℃时石磺胚胎停止发育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干法人工授精获得彭泽鲫受精卵,在水温为(28±0.5)℃条件下连续观察彭泽鲫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彭泽鲫卵子呈浅黄色,卵膜透明,近似圆形,黏性、沉性卵,卵径为(1.65±0.15)mm。发育过程中,受精后53 min进入卵裂期,受精后3 h 16 min进入囊胚期,受精后5 h 41 min进入原肠期,受精后8 h 55 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2 h 03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受精后37 h 26 min仔鱼孵化出膜,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总积温1050.90℃·h。  相似文献   

14.
普安银鲫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普安银鲫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普安银鲫受精卵近似圆球形,淡灰色,沉性卵,强粘性;卵径1.50mm,吸水后1.88mm;受精后开始形成卵间隙,且植物极的卵间隙大于动物极的;卵间隙形成过程中卵黄收缩,略变小。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3个发育期,水温18℃时需98.72h出膜,水温24℃和26℃时分别需要56.48h、48.2h出膜。不同温度条件下,普安银鲫胚胎发育早期(胚盘~原肠胚)在18℃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发育后期阶段(神经胚~出膜)在24℃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人工繁殖江鳕(Lota lota)的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根据对江鳕胚胎发育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0个发育时期,同时描述了各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在0~3℃下,胚胎历时998 h后孵出仔鱼,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需要积温887~1023 h·℃.  相似文献   

16.
二线小丑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条件下,模拟自然环境对野生的二线小丑进行驯养并使其达到性成熟,配对产卵。用体视镜对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并用显微照相的方法进行生态学、形态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线小丑的胚胎发育同大多数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卵裂。在水温26℃条件下,约经17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身体色素逐渐增加,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仔鱼在孵化当天即可开口摄食,3~4d后变态为稚鱼,9~10d后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由于胃腺发育不完全必须投喂天然饵料,当进入幼鱼期后胃腺发育完全,可由天然饵料逐渐转为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7.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2010,34(5):777-785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短蛸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和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旨在丰富短蛸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为开展大规模开展短蛸人工育苗、养殖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鲹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鲮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h27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mm,卵黄囊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