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Abarghuei  MJ  Rouzbehan  Y  Salem  AZM  Zamiri  MJ 《饲料博览》2014,(1):24-24
试验研究了石榴果皮提取物(PPE)对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特性、原虫数量和奶牛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荷斯坦奶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期为4 d,分为PPE 0(不添加提取物)、PPE 400(PPE 400 mL·头-1·d-1)、PPE 800(PPE 800 mL·头-1·d-1)、PPE 1 200(PPE 1 200 mL·头-1·d-1)4组。测定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同时还测定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包括瘤胃pH、NH3-N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瘤胃液VFA各组分摩尔浓度、原虫数量和微生物氮。PPE组提高了产奶量、4%标准乳产奶量、乳脂、乳蛋白质产量和产奶性能。添加PPE对奶中乳脂、真蛋白质和乳糖的百分比无影响。PPE降低了NH3-N浓度、总原虫数量、等毛虫属原虫和内毛虫属原虫数量,但微生物氮产量上升。添加PPE对总VFA和VFA各组分摩尔浓度无影响。研究表明,添加PPE可以减少原虫数量、NH3-N浓度,并能提高微生物氮和奶牛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乙酸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选择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3.5岁、体重约500kg、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阉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混合精饲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乙酸钠(0、200、400和600g·d-1)对瘤胃发酵和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乙酸钠400和600g·d-1组瘤胃pH、NH3-N、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400g·d-1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质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混合精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尿囊素、尿嘌呤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推断日粮中乙酸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g·d-1。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牦牛常用3种粗饲料营养价值及其甲烷生成量。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及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技术(IVGPT),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牦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评定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48h的甲烷生成量。结果表明,豌豆秸秆、燕麦青干草、苜蓿干草的甲烷生成量分别为(19.08±2.15)g/kg、(20.41±1.64)g/kg、(18.87±1.08)g/kg,甲烷生成量与瘤胃液pH、NH+4-N质量浓度、TVFA、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饲草中干物质、粗脂肪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瘤胃发酵环境受粗饲料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对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不同质量浓度(0、16.7和33.4 mg.L-1)下,各时间段(3、6、12、18和24 h)的体外产气量、pH值、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的测定,探讨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的质量浓度为33.4 mg.L-1时,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总VF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1),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甜菜碱盐酸盐对瘤胃液pH值、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甜菜碱盐酸盐可改善人工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SBOS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SBOS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日粮的0,0.4%,0.8%,1.2%,1.6%和2.0%等6个水平,即1个对照组(0水平组)5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日粮中添加SBOS可以增加瘤胃液NH3-N、丙酸及总VFA、MCP浓度,提高培养底物NDF降解率,降低瘤胃液pH值、乙/丙比值,对瘤胃产气量、瘤胃液乙酸、丁酸浓度影响不显著。应用综合评定指标(MFAEI)对产气量、pH、MCP浓度、总VFA浓度、NH3-N浓度和NDF含量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添加量为1.2%的SBOS更有利于调控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日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和氮组分的影响。【方法】选用4头体重(148.5±9.2)kg的3岁去势公牦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氮水平日粮:低氮(A:35.92 g•d-1)、中低氮(B:49.44 g•d-1)、中高氮(C:61.28 g•d-1)和高氮(D:72.48 g•d-1)。试验分为4期,每期20 d。在最后1 d,于饲喂前(07:30)和饲喂后(10:00、12:00、14:00和16:00)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中各发酵指标及氮组分。【结果】日粮不同氮水平处理间牦牛瘤胃pH无显著差异(P>0.05),肽氨基氮、可溶性蛋白氮、游离氨基氮、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P<0.05)。氨态氮在不同氮水平日粮和时间交互作用下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酸/丙酸在氮水平处理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试验日粮下,当氮水平超过1.97%时,牦牛瘤胃大部分氮组分不再受日粮氮水平的影响,在高氮日粮时乙酸/丙酸最小,总挥发性脂肪酸最高。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对人工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种大豆异黄酮(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为100 mg·L-1时,大豆黄酮能使瘤胃液中氨氮含最升高2.2 mg·L-1(P<0.05) ,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20.0 Ixg·mL-1(P<0.05) ,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上升2.7 mmol·L-1(P<0.05) ,丙酸/乙酸值为0.74,表明大豆黄酬能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与糖代谢.100 mg·L-1的染料木素使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36.8 μg-mL-1(P<0.01) ,乙酸比例升高11.4%(P<0.01) ,丙酸比例下降7.4%(P<0.01) ,丁酸比例下降10.2%(P<0.05) ,表明染料木素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瘤胃发酵类型有向乙酸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屎肠球菌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此评价屎肠球菌能否作为直接饲用微生物用于反刍动物的生产。【方法】利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添加屎肠球菌发酵液为对照,研究了添加1.25×106和6.25×106mL-1屎肠球菌发酵液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影响。【结果】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pH值和MCP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瘤胃NH3-N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1.25×106mL-1屎肠球菌液添加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液的乙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而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丙酸和丁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添加一定量的屎肠球菌,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菊科植物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研究其对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等发酵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CLA合成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B.fibrisolvens)和蛋白溶解梭菌Clostridium proteoclasticum(C.proteoclasticum)的影响,旨在阐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从瘤胃层次探明其对牛奶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重为(600±29)kg、胎次2-3、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1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牛统一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饲喂2次、挤奶2次(早上4:30、下午16:3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5头牛。试验1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96 g/(d·头),试验2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60 g/(d·头)。试验期40 d,前9 d为预饲期,10—40 d为正式期。【结果】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瘤胃中pH值,其中两个试验组pH值分别增加了2.63%和8.61%,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中VFA的含量,除异戊酸和戊酸低剂量黄花蒿乙醇提取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乙酸、丙酸、丁酸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增加了瘤胃液相和瘤胃液混合物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瘤胃固相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液相和瘤胃固相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增加了瘤胃液混合物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影响瘤胃发酵,对瘤胃不同内容物中B.fibrisolvens和C.proteoclasticum影响不同,总体趋势是增加瘤胃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降低瘤胃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有利于调控CLA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粗饲料颗粒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1、2和3的粗饲料分别以粗饲料颗粒(50%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替代20%、50%和80%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粗饲料全部为全株玉米青贮,育肥120天屠宰后,采集4组肉牛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试验组3和对照组的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贮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变化,NH_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粗饲料颗粒替代80%全株玉米青贮,瘤胃菌群中检测到共有操作分类单位(OTUs)802个,对照组和试验组3肉牛瘤胃特有OTUs分别为359个和312个,瘤胃液菌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组肉牛瘤胃液中相对丰度占82%以上的优势菌群门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结论】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瘤胃液NH_3-N浓度、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比值,提高了丙酸比例,对瘤胃液总VFA浓度、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三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及氮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8头体重450 kg、年龄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丙三醇100、200和300 g?d-1。【结果】日粮添加200 g?d-1和300 g?d-1丙三醇,瘤胃pH、乙酸/丙酸比例和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200 g?d-1和300 g?d-1丙三醇组玉米秸秆DM、OM、NDF、ADF和混合精料DM、OM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混合精料CP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100 g?d-1组和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OM、EE、CP、NFE、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g?d-1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沉积能显著高于100 g?d-1组和对照组(P<0.05);200 g?d-1组和300 g?d-1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1组(P<0.05)。【结论】丙三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g?d-1。  相似文献   

12.
体外法研究了底物精粗比(m(干草)∶m(精料))分别为10∶0、7∶3、5∶5、3∶7时,向发酵液中添加大蒜油(0、30、300和3 000 mg.L-1)对瘤胃微生物厌氧发酵24 h的影响。结果显示:24 h产气量随着大蒜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每隔3 h产气量的动态变化显示大蒜油延缓发酵的进行。大蒜油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P<0.05),但是30 mg.L-1和300 mg.L-1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0 mg.L-1和300 mg.L-1大蒜油降低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P<0.05),增加丙酸和丁酸比例(P<0.05)。3 000 mg.L-1大蒜油增加pH值(P<0.05),而30 mg.L-1和300 mg.L-1时对pH值没有影响(P>0.05)。氨态氮(NH3-N)和菌体粗蛋白浓度从大到小分别依次是对照组、300 mg.L-1、30 mg.L-1、3 000 mg.L-1和30 mg.L-1、对照组、3 000 mg.L-1、300 mg.L-1。相对于其他发酵底物,在高精料时,30 mg.L-1和300 mg.L-1大蒜油的24 h产气量和总VFA浓度的降低较小,而NH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的降低以及丙酸比例的增加比较明显。结论:大蒜油抑制体外发酵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具有延缓发酵进程的特点,高精料时中等水平大蒜油对发酵的抑制作用较小,对发酵的优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洪荣  张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5):1071-1076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对山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为回答“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组成是否恒定?”这一国际学术界仍有争论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玉米、豆粕、稻草为基础日粮,研究不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比(NSC/SC)处理(A:0.33、B:0.63、C:1.17及D:2.18)对pH、NH3-N、VFA浓度及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日粮中NSC/SC的升高,瘤胃pH显著降低(P<0.05),NH3-N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和乙酸/丙酸的比值随日粮中NSC/SC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NSC/SC的日粮下的细菌氨基酸含量中,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原虫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产生了显著变化(P<0.05)。【结论】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会受到日粮中NSC/SC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瘤胃降解蛋白(rumen degradable protein,RDP)水平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fibre carbohydrates,NFC)类型对人工瘤胃发酵、微生物合成和纤维分解菌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2×4双因素试验设计,即2种RDP水平和4种NFC类型(玉米淀粉、蔗糖、柑橘果胶和菊粉)。RDP水平通过向4种日粮中分别添加0(低RDP)或1.56 g(高RDP)酪蛋白酸钠调节。【结果】①主效应上,蔗糖和果胶组的干物质和有机物质表观消失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日粮RDP水平和NFC来源在影响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失率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低RDP水平的蔗糖(P=0.10)和果胶组(P=0.09)趋向于低于淀粉组,但高RDP水平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②主效应上,果胶组中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16S rDNA拷贝数高于淀粉组;日粮RDP水平和NFC种类在影响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液相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的16S rDNA拷贝数方面存在交互作用,蔗糖组固相R. flavefacien在低RDP下的拷贝数和菊粉组液相F. succinogenes在高RDP下的拷贝数分别趋向于低于(P=0.06)和低于(P<0.01)淀粉组;③增加日粮RDP水平可以提高所有处理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0.01)和总微生物氮(microbial nitrogen,MN)流量(P<0.01);主效应上,果胶组的乙酸摩尔比例(P<0.05)和乙丙比最高(P<0.01);不论RDP水平,蔗糖和菊粉组的丁酸摩尔比例均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低RDP下各处理组的总MN流量差异不显著,但提高RDP使蔗糖和果胶组的总MN流量分别高于(P<0.01)和趋向(P=0.10)高于淀粉组;主效应上,淀粉组的N利用效率低于蔗糖(P=0.04)和果胶组(P=0.05)。【结论】日粮RDP水平和NFC类型在影响瘤胃发酵、微生物合成和纤维分解菌菌群方面存在交互作用,当日粮中含有足够的瘤胃可利用氮时,蔗糖和果胶较淀粉在促进微生物蛋白合成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日粮添加植物油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3×3拉丁方设计,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肉牛研究不添加油脂(对照组)、添加4%豆油(豆油组)或4%胡麻油(胡麻油组)对瘤胃pH值、NH3-N浓度、VFA以及瘤胃细菌和原虫的影响。3组日粮精粗比均为35﹕65,每期试验为21d,共3期。【结果】添加油脂对瘤胃内pH值没有影响(P>0.05);对照组和胡麻油组瘤胃NH3-N浓度显著高于豆油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豆油组和胡麻油组显著降低了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酸浓度以及总细菌、蛋白分解菌、纤维分解菌及原虫的数量(P<0.05),但对乙酸与丙酸比例以及淀粉分解菌数量两个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豆油组和胡麻油组纤维分解菌和原虫的数量依次分别为6.79×108、5.71×108、5.92×108;10.67×104、7.11×104、9.56×104 CFU•ml-1;两个加油组显著降低了瘤胃纤维分解菌和原虫数(P<0.05)。【结论】日粮添加4%豆油和胡麻油对瘤胃发酵及主要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二者抑制效应大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补饲不同无机锌(源于硫酸锌,水平为0、25、50和100mg/kg干物质(DM))对瘤胃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补饲锌对瘤胃VFA浓度(产生量)有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100mg/kgDM的补饲明显提高乙酸、和总VFA的浓度(P<0.05),而日粮中锌的补饲对瘤胃页氨氮浓度和瘤胃VFA摩尔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每千克日粮补饲50和100mg/kgDM无机锌可明显促进瘤胃的发酵。  相似文献   

17.
铜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铜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铜(0、6、12、18、24和30mg/kg干物质(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瘤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显著提高(p<0.05),而对发酵罐中总微生物氮产量没有影响(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铜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铜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本试验测定了向空腹绵羊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和改变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丙酸比例之后,颈动脉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向空腹绵羊瘤胃灌注高乙:丙酸比例(75:15)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胰岛紊水平在开始灌注后3.5h内逐渐上升,但未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将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丙酸比例改换为65:25后,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在27~52min之间维持了较高水平,之后迅速下降,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进一步提高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丙酸比例。使乙:丙酸比例达45:45,未出现胰岛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说明,瘤胃乙:丙酸比例为75:15时。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与瘤胃乙:丙酸比例为65:25和45:45时不同。胰岛素对体内糖代谢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胰岛素水平在短时间的变化,而不是胰岛素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