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所团队在位于阿坝州红原县牧草育种基地中发现并保存了一批披碱草属(Elymus L.)天然杂种。为了弄清这些天然杂种与生境中常见的披碱草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种质资源的杂种优势,本研究选取了14个特征指标在形态学层面上对供试的54份天然杂种和老芒麦(E.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 nutans)、圆柱披碱草(E. cylindricus)及麦薲草(E. tangutorum)开展了形态学初步鉴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天然杂种与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聚为一类,其中51份与老芒麦更近,3份与垂穗披碱草更近。圆柱披碱草和麦薲草则单独聚为一类,与供试天然杂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 nuta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牧草的养分含量和饲喂价值。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可吸收营养物质总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摄入量、相对饲喂价值和净能均表现为老芒麦最高、中华羊茅次之、垂穗披碱草最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为垂穗披碱草最高、中华羊茅次之,老芒麦最低。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老芒麦品质最好,中华羊茅次之,而垂穗披碱草最差。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 10 个来源于不同生境的 4 龄披碱草属野生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筛选高产优质的种质,为优良种质选择及繁育等奠定基础。研究表明:西藏老芒麦 (XZS6)株高最高,较天祝老芒麦(TZS5)和天祝垂穗披碱草 TZN7、TZN8、TZN9 和 TZN10 分别提高了 67. 96%、49. 51%、45. 89%、26. 64% 和 47. 97%(P<0. 05);干草产量最高的西藏老芒麦(XZS2)较最低的天祝老芒麦(TZS5)提高了 137. 04%(P<0. 05);TZN10 的粗蛋白含量较 XZS2 提高了 36. 76% (P<0. 05);天祝垂穗披碱草(TZN9)的粗脂肪含量较新疆老芒麦(XJS1)、天祝老芒麦(TZS5)、西藏老芒麦(XZS6)、天祝垂穗披碱草 TZN7 和 TZN8 分别提高了 13. 97%、29. 60%、41. 98%、50. 72% 和 22. 35%(P<0. 05);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为 TZN8 和 TZN7,分别较含量较高的新疆老芒麦(XJS1)和西藏老芒麦(XZS6)降低了 26. 33% 和 21. 17%(P<0. 05);新疆老芒麦(XJS4)的 P 含量最高,较含量较低的 TZN8 提高了 78. 50%(P<0. 05)。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西藏老芒麦(XZS2)、 新疆老芒麦(XJS1)、天祝垂穗披碱草 TZN7 和 TZN8 综合表现好,产量和营养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垂穗披碱草、老芒麦和圆柱披碱草光合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其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3种禾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而CO2浓度(Ci)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变化较小。在重度干旱胁迫(第8~10d)时,垂穗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CO2浓度最高,其次老芒麦,圆柱披碱草最低;而老芒麦的叶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垂穗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P<0.05)。综合得出,垂穗披碱草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较耐旱的牧草,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自身基因组中开发出来的6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老芒麦牧草品种和7个种质进行分子指纹图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这10个材料中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SSR标记片段,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数目不等的片段,平均为3.5个.6对引物中3对核心引物组合可以将这10个材料进行有效鉴别.进一步选用3对引物对2个老芒麦品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可以对品种群体中具有变异位点的个体进行有效鉴定,同时揭示野生栽培品种‘同德’老芒麦比育成品种‘多叶'老芒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度.  相似文献   

7.
光能变价离子钛(TIVL)具有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多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栽培研究。为了探讨光能变价离子钛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川西北高寒牧区的主导草种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cv.Aba)为试验材料,通过牧草株高、茎叶比、草产量、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离子钛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钛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鲜、干草产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离子钛能提高牧草的蛋白含量,使垂穗披碱草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0.19%,但差异不显著;使老芒麦粗蛋白含量提高1.2%,差异显著(P0.05);离子钛还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对照低11.41%和7.11%(P0.05);使老芒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对照低8.65%,差异显著(P0.05);使垂穗披碱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16.1%,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光能变价离子钛可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披碱草属(Elymus Linn.)3种优良牧草品种的耐盐能力,明确其耐盐浓度范围,试验设0%(对照)、0.4%、0.8%、1.2%、1.6%5个NaCl浓度水平,对3种披碱草属牧草(披碱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进行单盐胁迫。结果发现:不同的单盐浓度对3种野生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很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种野生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不断下降;当盐浓度为1.6%时,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相对盐害率等均为0,即种子萌发受到了完全抑制。结合指标综合评价,西藏3种牧草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排序:老芒麦>垂穗披碱草>披碱草。初步判定,西藏野生老芒麦耐盐性最强,西藏野生披碱草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方地区披碱草属野生牧草资源的搜集,获得了披碱草属123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得到了一批优良野生牧草种质材料,如老芒麦、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等。其中绝大多数为栽培牧草的野生种或野生近缘种。这些材料通过在太仆寺旗科研基地的种植与评价表现出:老芒麦更适合于补播改良天然草场和建立人工草场;披碱草可作为抗性品种的选育材料,也可作为培育高产新品种的基础材料;而垂穗披碱草更适应在高海拔的高寒湿润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筛选出适宜人工栽培的野生垂穗披碱草品种,试验采集西藏不同海拔高度的7个县的野生垂穗披碱草品种,以青牧1号老芒麦为对照,开展了两年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条件下,采集的野生垂穗披碱草品种均能在试验条件下正常生长,其中扎囊县、巴青县、康马县和南木林县采集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的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且扎囊县野生垂穗披碱草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说明野生垂穗披碱草具备高产潜能,通过人工栽培和种植完全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披碱草饲草,进一步驯化后可以作为人工栽培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闫伟红  吴昊 《草原与草坪》2014,(2):11-17,22
对干旱胁迫处理的20份不同居群的老芒麦10对多态性引物进行SSR分析,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对引物总扩增带数115条,平均每个引物对扩增11.5条,多态性带数为103条,占总条带数的89.57%,每对引物扩增7~15条,平均为10.3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55~0.473,平均为0.368,SSR标记效率(MI)为3.87;通过POPGENE软件得出供试材料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32 4,Shannon指数(Ho)为0.492 6。NTSYSpc 2.1软件和POPGENE 32软件聚类结果均表明,胁迫处理材料与同批材料胁迫前的聚类结果差异较大。意味着干旱胁迫处理造成非编码区的微卫星序列的遗传变异和分化,致使其重复次数发生相应改变;而胁迫前后UPGMA聚类都表明产地相同的材料大多聚为一类,但不完全一致,其中,内蒙古的材料胁迫前后差异较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材料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应加快其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两个重要的多年生属,其种属界限及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是其种质资源利用的难点。本研究基于小麦族中不同来源的已开发的SSR标记,筛选出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中高通用性的SSR标记,为其生物系统关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试验选用了来自小麦族小麦、大麦、披碱草属、拟鹅观草属及赖草属5个属的230个SSR和EST-SSR标记对小麦族St、H、Y基因组的23个物种进行了SSR扩增及通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筛选的230个标记中,163个(70.87%)SSR和EST-SSR标记能在所有的供试物种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等物种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通用性;2)在扩增出的163个标记中,EST-SSR(87.60%)比基因组SSR(49.50%)标记在种属间表现出了较高的通用性,而基因组SSR标记(85.98%)则比EST-SSR(79.37%)标记表现出更高的多态性;3)163个标记在供试物种中共扩增出579个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533个,多态性比率为92.05%;每个标记扩增的条带数变化为111条,平均扩增条带数为3.55条;4)基于UPGMA聚类结果与供试物种的基因组之间表现出了较高的相关性,相同或相似基因组物种间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H基因组与St基因组的亲缘关系较远,H基因组二倍体物种与其他物种也表现出了较远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的5个属的SSR和EST-SSR标记均能在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物种中扩增,最后共筛选出了163个高通用性的SSR和EST-SSR分子标记,揭示了供试物种及不同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为下一步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的种属关系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国内的52份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构建了7个老芒麦品种及栽培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0对EST-SSR引物共产生204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2条带,176(86.27%)条带为多态性条带,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高水平的多态性。同时,引物Elw404和Elw195构建的指纹图谱较为容易地将品种和栽培材料与其他材料区别开。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老芒麦地理区域内(73.94%)的遗传变异远高于地理区域间(26.06%)。结构分析将52份材料分为5组,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与之相似。与品种及栽培材料相比,野生材料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性条带数(NPB)为174,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5.29%,香农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96 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79 8,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852 9],可作为重要的遗传资源用于后续的育种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EST-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老芒麦种质遗传多样性及进行品种鉴定。研究结果为制定老芒麦种质原位和非原位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基于最适取样策略构建了 15份老芒麦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6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0457(Ps569)~0.4667(Elw1468s087),表明15份老芒麦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甘南老芒麦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H...  相似文献   

15.
海拔是影响植物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对不同海拔(3098~4203 m)的3种披碱草属植物:六倍体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四倍体的昆仑披碱草(Elymus burchan-buddae)和老芒麦(E. sibiricus),27个种群810个体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8%~59.1%,昆仑披碱草为8.2%~53.7%,老芒麦为7.6%~56.7%,外稃长是3种披碱草变异系数最小的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海拔来源基本相同,而且聚为一类的多数种群具有相似的生境。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和供试材料的多个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本研究表明,海拔对披碱草属植物形态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反应不同,四倍体披碱草属植物对海拔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因此,部分形态特征可以用于披碱草属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演化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育时期、生长繁殖特性、穗部形态及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披碱草比老芒麦生育期晚30 d左右,繁殖能力较弱,二者在形态学上有较大差异;其F1代在生长和无性繁殖特性上表现出杂种优势,而育性极为衰退,其它特征则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17.
大通河上游16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大通河上游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丰富人工草地的建植、快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于2012年引进了适于青藏高原栽培的16种禾本科牧草,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与综合评价。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虉草不能越冬,其余15个牧草品种能安全越冬;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无法完成生育期,其余12个牧草品种能完成生育期。2013-2014年青牧1号老芒麦地上植物量最高,为479.13 g/m2,阿坝披碱草次之。阿坝披碱草种子产量最高,为98.30 g/m2。梭罗草营养价值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品种。将高度、地上植物量、地下植物量、草籽产量、粗蛋白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为:阿坝披碱草、垂穗披碱草、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同德短芒披碱草综合价值高,适宜在青海祁连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3个形态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在川西北推广应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3个国审品种(‘川草2号’、‘阿坝’和‘康巴’)及1个新品系(‘雅江’)进行了鉴定研究。各品种表型性状与遗传背景差异较明显。新品系‘雅江’表现出优良的农艺性状,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等形态性状均值显著优于3个对照品种(P0.05)。13对多态性好、特异性强、条带清晰的SSR引物在4个品种(系)中共扩增出90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68条,引物多态性条带比例(PPB)、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76.32%、0.309及0.451,在供试品种(系)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基于形态数据的欧氏距离和基于SSR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96,P=0.08),表明联合形态学标记和遗传标记能很好地用于品种鉴定,并且基于形态数据以及SSR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筛选出4对引物可用于供试品种鉴定,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新品系‘雅江’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3个主推品种的形态特征和遗传背景,这为川西北高原老芒麦主要品种的遗传关系分析及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这对于今后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老芒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而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育种和遗传完整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遗传完整性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遗传多样性、育种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老芒麦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