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养熊业日益成熟,对养熊企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仅60%左右,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熊业的日益成熟,国家对养熊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工繁殖黑熊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近几年黑熊繁殖虽然成功,但是母熊受胎率只有60%左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提高黑熊繁殖率,对繁殖期熊的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从而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提高黑熊繁殖率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对养熊业要求的提高,每个熊场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黑熊参加繁殖,从而保证不从野外捕捉黑熊,并使养熊业持续发展,目前各大养熊场黑熊繁殖基本都已开始,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延边地区各熊场每年产黑熊幼仔600~700只,而成活率却在50%~60%之间徘徊。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研究总结了提高黑熊幼仔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使其幼仔成活率逐年提高,至2005年黑熊幼仔成活率提高到80%。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熊犬钩口线虫病的诊治黄昌仁陈麒周丽霞(四川省都江堰市畜牧局,611830)1996年10~12月,笔者在本市某黑熊繁殖场对出血性下痢的幼熊进行临床诊治和寄生虫学检验,并将收集到的肠道寄生虫送请四川农业大学沙国润教授鉴定,查明幼熊感染的寄生虫是犬钩口...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大学“熊人工繁殖”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利用自己配制的“吉科农1号、2号”营养液配方稀释熊精液,采用液氮冷冻获得成功。冷冻前鲜精液活力:棕熊为0.7,黑熊为0.9;解冻后精液复苏活力:棕熊达到0.7,黑熊达到0.5。此项研究的成功对促进熊的人工繁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熊癫痫病的发生比较罕见,但在个别养熊场的人工繁殖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换种熊造成近亲繁殖,导致此病时有发生;也有熊之间争斗而造成此病继发的病例。据统计近3年来,某熊场的熊已发癫痫病6头,目前死亡2头。1发病情况熊场自2001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以来,每年出生的仔熊状态良好,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但自2003年起,总有个别熊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的现象,初时持续时间短,发作间隔长;一般经6个月后发作次数开始逐渐增多,而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但通常表现不定期发作;同时,发病的熊大部分为同一种熊的后代。2临床症状发作时病熊通常突然倒地,四肢…  相似文献   

7.
育成黑熊的最佳日粮配方张化,杨智勇,杨世奎,孔令禄,兰岷剑(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611830)前言黑熊(Selenarctosthinetenus)系熊科的一种猛兽。为了有效地保护熊的资源,我场开展了人工繁殖黑熊的研究,并针对国内外尚无黑熊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罕见的黑熊化脓性副鼻窦蓄症抡救报告朴先淑玄成一金圣(龙井市光新乡兽医站·吉林省·133400)韩世权黄振哲(图们市畜牧局养熊场)亻契钟源于文会何山(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随着养熊业的发展,黑熊的人工饲养与人工繁殖发展很快,因此熊病的防治日益引起人...  相似文献   

9.
熊的电刺激采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在国内外的经济利用是非常重视的。熊胆是珍贵的药材、熊掌、肉可谓上等的名菜。以前,在我国仅有一部分熊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获得幼熊。由于近几年来人工活熊取胆汁研究在我国已见成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所以,现在圈养的熊几乎全部由野外捕捉而来,这样使自然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国家已将棕熊和黑熊分别列为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为此,开展对圈养熊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其繁殖力的关键是解决发情期,以及熊的繁殖障碍问题,这是今后解决熊类种源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对棕熊(Ursus arctos lasiotus Cray)和黑熊(Se-  相似文献   

10.
人工大量繁殖熊类指日可待延边熊业参茸公司熊类繁殖基地在建设中为加强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吉林省延边熊业参茸公司,今年3月从日本引进黑熊人工繁殖技术。一个占地2hm2,投资500万元的全国首家大型熊类人工繁殖基地正在建设中,第一批种熊已...  相似文献   

11.
黑熊属于食肉目熊科哺乳动物,是我国大型经济动物之一,以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随着黑熊人工饲养数量的逐年增加和一些地区熊类野生资源的迅速减少,熊的繁殖问题日益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目前黑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人工繁殖技术方面,而对组织学的研究非常少见。此次研究以黑熊为试验动物,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初生黑熊几个器官的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作为大型食肉兽类,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日趋减少,较多地圈养于动物园和熊场。因而,对熊类的解剖学取材是相当困难的。除对黑熊、棕熊消化系统及脏器有报道外,国内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解剖学资料。而关于初生幼熊器官形态解剖的文章亦未见报道。 我们从阿城山河实验熊场得到1只产后约2个小时,因母熊卧压窒息而死的初生黑熊,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有关其表观特征和消化系统已另作报道,本文着重讨论初生黑熊肺、肾、脾脏等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相似文献   

13.
家养黑熊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熊(Selenarctosthihetenus)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毛、皮可用,肉、掌能吃,胆、脂是名贵的中药材,幼熊易于驯养,可供观赏。近年来,我国野熊家养发展迅速,据调查四川家养黑熊已近二千头。但是,迄今国内外尚无黑熊营养需要标准。为今后制定我国黑熊的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研究了不同粗蛋白水平的饲粮对黑熊生长的影响,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选取生长正常、体重35kg左右的黑熊40头,按分组要求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单养于铁笼内。喂同一饲料预试30天,结束时,空腹逐头…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亲情     
吴晓娟 《野生动物》2002,23(3):10-11
动物的亲情主要体现在雌性对幼仔的呵护和培育上。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育幼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一代一代幼仔的延展,生命的延续是无法进行的。研究动物的母爱行为是研究动物行为科学的重要方面,并对动物的人工育幼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从日常观察到鸡群对小鸡的谦让、黑熊妈妈对幼仔的悉心照料,我们无不感受到动物世界浓浓的亲情。可以说,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渡过幼年期,渐渐地长大。因此,爱滋养着生命,维护着生命的繁衍。让我们先来看看小黑熊与熊妈妈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新年刚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养熊业的迅猛发展,黑熊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不少的雌黑熊在发情季节不出现发情或发情行为微弱。据延边某熊场1987年的统计看,在22只可繁殖雌黑熊中不出现发情的占82%(18╱22只)。这对于黑熊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的繁殖影响很大。为此我们1988年6月在延边某熊场对4只雌黑熊进行了催情比较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园有熊狸6只,2雄3雌1崽,置于繁殖场1栋2号笼。从2012年至2020年,配置的饲养员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聘用工,流动性很大,饲养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导致8年间共繁殖11只幼崽,成活4只,死亡7只,成活率仅36.36%,有71.42%的死亡幼崽死于被食。笔者于2018年初任职至今观察到2次熊狸繁殖活动,一次幼崽被母兽吃掉,一次幼崽成活。由此可见,观察往年的数据,研究熊狸的食崽行为对于提高繁殖成活率非常重要。研究发现,熊狸产后采取隔离、增加饲料、增加隐蔽物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幼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表明在纯舍饲条件下,进行熊的人工繁殖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对舍饲条件下熊发情、交配、分娩、哺乳、仔熊发育及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对怀孕雌熊采用HCG法进行晚期妊娠诊断研究,介绍了哺乳期幼熊可由其它代乳母熊泌乳护养并进行了熊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黑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一物种,提供充足的熊胆粉来源,必须积极地进行驯养繁殖,提高母熊的准胎率及幼熊的成活率。中国的养熊业始于1984年,从朝鲜引进活熊取胆汁技术,1985—1990年是发展最快时期,养熊场圈养的大部分熊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生效(1989年)以前从野外和动物园引入的。与此同时,熊类圈养繁殖研究、胆汁引流技术、圈养设施、管理技术、疾病防治等也发展起来,为中国养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活熊取胆技术的日趋成熟,养熊企业的数  相似文献   

19.
<正>在黑熊的人工繁殖、活熊取胆以及观赏饲养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黑熊的疾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黑熊属于猛兽,一般情况下,很难接近给药,给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带来很大困难。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根据黑熊的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性~([1]),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给药方法:既可使药物确实进入熊体内,又能保障兽医的人身安全,并使熊在用药过程中不受到伤害。笔者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口服给药法1.1饮水法  相似文献   

20.
熊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们在成功地进行活熊取胆的同时,为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开始进行人工饲养和人工繁殖方面的研究探索。国内关于熊的喂养经验很多,但对幼熊人工喂养报道很少。我院于1989年4月从佳音县购进1月龄幼棕熊2只,雌雄各1只。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尿正常,已露出乳齿。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