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研究和探讨半干型杏鲍菇即食食品加工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HACCP 原理对半干型即食杏鲍菇副产物的原料及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辅料验收、蒸煮、真空包装、热风干燥和脉冲强光系列灭菌工艺为关键控制点,并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即设立关键限值,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偏和验证,使得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抽查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提高.试验证实HACCP 体系的实施是有效的,为工业化生产杏鲍菇副产物即食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即食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HACCP在鲜切莴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旺堂  纵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30-131
本文探讨了HACCP系统在鲜切莴笋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危害分析,将控制化学性污染、微生物污染作为主要目标,确定4个关键控制点,并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观察和检验,建立和实施关键限值和关键点的监控程序,采取纠编措施.建立记录保持程序和验证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即食菜用大豆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即食菜用大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关键限值,制定预防措施和监控方法,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表,提高即食菜用大豆最终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2004年,燕京率先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瓶瓶装鲜啤,目前,燕京是中国惟一可以生产瓶装鲜啤并能长期保存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北方地区刺参池塘养殖的工作生产实践,分析刺参的高温期致病死亡原因,总结出了北方地区刺参池塘养殖防御高温灾害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为刺参池塘养殖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肖世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57-9559,9636
为保证L-组氨酸的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对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潜在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原辅料验收、精密过滤、金属探测这3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HACCP计划表,设定了关键限值、监控频率与措施、纠正措施、档案记录和验证程序来监控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组氨酸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可有效提高L-组氨酸的质量安全,同时也为HACCP体系在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速冻菜用大豆籽粒产品的质量安全,将HACCP应用于菜用大豆籽粒速冻保鲜加工.本研究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并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以及工作计划表和纠偏措施,将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莲藕是我国目前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如何使鲜藕保持新鲜、脆嫩,防止加工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是提高藕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两种速食方便食品的生产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速食方便米粉和即食面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技术关键,供食品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硕  马满园  代晓琳  张崇禧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06-108,121
为了探讨即食鲜海参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鲜海参漂烫、调味、蒸煮等工艺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得出最佳加工工艺为:腌制温度21℃、腌制时间70 min、调料浓度64%,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感官评价为9.3分,符合商业无菌标准。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能真实地反映腌制温度、腌制时间、腌制调料浓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通过优化能有效地提高生产工艺,并建立了一种生产软包装即食海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应用HACCP原理,对鱿鱼丝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鱿鱼丝产品在原料检验、去杂清洗、成品检验3个加工环节容易出现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将此3个关键工序设为关键控制点,制定了即食鱿鱼丝加工进程HACCP计划表。  相似文献   

12.
将HACCP体系的思路引入鲜切生菜的生产中,对鲜切生菜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应用HACCP原理分析生菜的原料验收、加工过程,以及从原料到成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监控方法和纠偏措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即食红小豆粉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对即食红小豆粉的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浸泡条件、水煮时间、增稠剂用量等几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确定了即食红小豆粉的工艺流程和配方。即食红小豆粉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沙80g,糯米汁35g,白砂糖45g  相似文献   

14.
基于HACCP体系的预防性管理控制特点和危害分析方法,对即食型豇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相应监测方法、纠偏措施。实现对即食型豇豆生产的有效监管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莲藕是我国目前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如何使鲜藕保持新鲜、脆嫩,防止加工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是提高藕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选用15 cm左右的刺参,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在水温(20.0±2.0)℃条件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刺参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998 mL/L、97.918 mL/L,安全浓度(SC)为9.791 8 mL/L.试验所构建的刺参死亡率和草甘膦处理液浓度以及染毒时间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模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致刺参大量死亡的重要计算工具,对刺参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北京一品鲜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品鲜"桶装野山菌等17种蘑菇在北京市下架。食品安全办同时发布消费警示选购袋装、罐装瓶装、桶装蘑菇类产品须小心。 近期,北京市工商局对全市部分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42种袋装、罐装瓶装、桶装蘑菇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以当地山竹笋为主要原料,结合产区企业生产条件,研究了蒸汽常压杀菌排气、不同油封处理和笋丝褐变防控等生产工艺,获得了即食山竹笋玻璃罐头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笋丝呈淡黄色、笋肉脆嫩,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病害预警是保护养殖环境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仿刺参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预警的概念、产生、逻辑过程以及预警指标的选择及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仿刺参细菌侵染来探究预警体系的建立,以经典预警方法为基础,以新预警方法为逻辑框架,以现代预警方法为关键技术,阐述了预警体系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市场上刺参制品价格较高,但质量却良莠不齐的现象,保证刺参制品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要。以刺参制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养殖加工的全流程,确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HACCP计划一览表分析;对各环节进行了编码设计,并基于GS1编码框架对产品最终追溯码进行统一编码;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使用C#语言编程,设计并实现了刺参制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在加工最后环节生成统一追溯码和二维码,并连接控件实现标签打印功能。系统可以通过编码对产品各加工环节出现的问题实现精准定位;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追溯查询平台。消费者能够直接通过浏览器输入追溯码或扫描二维码查询到产品的全流程信息,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