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速冻菜用大豆籽粒产品的质量安全,将HACCP应用于菜用大豆籽粒速冻保鲜加工.本研究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潜在危害,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并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以及工作计划表和纠偏措施,将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HACCP体系的预防性管理控制特点和危害分析方法,对即食型豇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关键控制点,并提出相应监测方法、纠偏措施。实现对即食型豇豆生产的有效监管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探讨半干型杏鲍菇即食食品加工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以HACCP 原理对半干型即食杏鲍菇副产物的原料及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辅料验收、蒸煮、真空包装、热风干燥和脉冲强光系列灭菌工艺为关键控制点,并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即设立关键限值,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偏和验证,使得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抽查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提高.试验证实HACCP 体系的实施是有效的,为工业化生产杏鲍菇副产物即食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即食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瓶装即食鲜刺参的质量安全,提高其产品质量,将HACCP应用于瓶装即食鲜刺参的生产过程.分析了瓶装即食鲜刺参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潜在危害,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原料验收、煮制、装瓶密封、X光检测、反式杀菌等5个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以及工作计划表和纠偏措施,以期显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大豆油脂生产全程的质量安全,采用HACCP的原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对大豆油从原料采购验收、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进行潜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预防措施并对大豆油脂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控,制定纠正措施,做好记录。从而将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是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甜味是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重要方面,是菜用大豆区别于普通粒用型大豆的显著特征之一。菜用大豆的甜味主要归因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蔗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71%,是决定菜用大豆甜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菜用大豆食味品质评分高度相关。理解蔗糖在菜用大豆籽粒中的遗传与调控机制,对于加速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升我国菜用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积累的遗传基础、蔗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及同源基因的克隆与调控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今后菜用大豆蔗糖含量遗传改良发展趋势,以期为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压榨花生油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提高花生油的生产安全性,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对花生油的加工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显著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并在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关键限值以及有效的监控、纠偏措施,保证了花生油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G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1].它由危害分析HA和关键控制点CCP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9.
HACCP的原理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主要原理 ,讨论了食品加工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物的分析方法 ,描述了控制危害发生的工艺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旨在确保食品安全 ,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主要原理,讨论了食品加工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物的分析方法,描述了控制危害发生的工艺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确定,旨在确保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菜用大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菜用大豆的历史渊源以及在我国国民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菜用大豆的育种及栽培现状,提出了菜用大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菜用大豆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充分分析了菜用大豆的需求现状,并阐述了菜用大豆的生产与贸易状况,以及我国在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与培育、菜用外观、食味、卫生、营养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以此为根据,鉴定、评价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浙江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分析了菜用春大豆对各个生态性状的要求和浙江省现有菜用春大豆品种的主要生态特性,提出了浙江省菜用春大豆的适宜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严重影响菜用大豆的结瘤固氮过程,增强高温胁迫下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能力对提高菜用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蛭石栽培的方法,以转StP5CS基因菜用大豆(T6)为试验材料,研究在35℃高温胁迫下StP5CS基因过表达对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干鲜重及根瘤数目、根瘤干鲜重、单株荚数、粒数、种子重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株系(WT);转基因株系根瘤中脯氨酸、豆血红蛋白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T;经qRT-PCR分析,5个结瘤固氮关键基因(GmENOD40-1,GmENOD40-2,GmGS1β1,GmGS1β2及GmLba)在转基因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WT。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StP5CS基因过表达,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显著增强了菜用大豆的耐热性和结瘤固氮能力,进而提高了菜用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严重影响菜用大豆结瘤固氮过程,提高盐胁迫下菜用大豆结瘤固氮效率对提高菜用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砂培方法,以转StNHX1基因菜用大豆(T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50mmol NaCl胁迫下StNHX1基因过表达对菜用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种子粒数、种子重量及根瘤数目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株系(WT);转基因株系根瘤中Na+含量显著低于WT,K+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WT。转基因株系的全氮、豆血红蛋白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T。经qRT-PCR分析,5个结瘤固氮关键基因(GmENOD40a、GmENOD40b、GmLba、GmGS1β1和GmGS1β2)在转基因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WT。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过表达StNHX1基因显著增强了菜用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进而提高了菜用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HACCP原理,对鱿鱼丝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鱿鱼丝产品在原料检验、去杂清洗、成品检验3个加工环节容易出现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将此3个关键工序设为关键控制点,制定了即食鱿鱼丝加工进程HACCP计划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结球甘蓝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进行各种危害分析,找出了生种植地块选择、栽培管理、采收3个关键控制点,确定了生产的关键控制点(CCP),并确定了关键很值(CL)、监控措施和纠偏措施,探讨了在出口结球甘蓝种植全程质量监控中建立HACC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质量管理(QC)七大工具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就食品企业而言,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是最基本的工作。在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体系)中,通过对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所有危害开展危害分析、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与此同时,由于害虫对食品安全和适宜食用性构成了主要威胁,因此害虫控制也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需关注的管理点。针对这一管理点应用质量管理(QC)七大工具的方法,将害虫控制更加科学化,管理更有目的性,加强虫害控制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当今公认的无公害或少污染的安全保健食品。中国有种植菜豆的悠久历史,近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介绍了菜用大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菜用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菜用大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绿色肉猪饲养管理HACCP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ACCP方法,通过对绿色肉猪饲养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做出有效监控和纠偏措施,并对关键控制点建立档案记录,制定绿色肉猪饲养管理HACCP体系工作简表;绘制绿色肉猪饲养管理流程危害分析表及绿色肉猪饲养管理HACCP计划表,进而初步构建绿色肉猪饲养管理HACCP模式,并应用于肉猪饲养管理中,可有效控制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潜在危害,为绿色肉猪生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