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朝生 《齐鲁渔业》2008,25(2):10-12
近年来,青蛤养殖模式逐步由过去的自然苗种粗放式养殖过渡为移苗增养殖,苗种需求量日趋增加,大规模苗种短缺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有关青蛤人工育苗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有关青蛤中间培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培育大规格苗种在青蛤产业发展中恰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作者深入青蛤规格苗种的生产一线,吸纳总结养民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末,因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原因,青蛤资源急剧衰退。随着青蛤自然资源急剧减少,青蛤人工养殖逐渐发展起来,对青蛤大规格苗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成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培育生产的难点,制约着青蛤规模养殖的开展。池底是青蛤苗种生长栖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青蛤工厂化育苗、土池育苗和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使青蛤的养殖由过去自然苗种的采捕和原始的粗放粗养逐步转变为人工培育苗种和移苗增养殖。目前,银宝公司实施青蛤工厂化育苗水体2,000m^3,土池育苗的面积达466.6ha,大规格苗种培育的面积66.7ha,年产1-2cm苗种约500t,青蛤养成面积700余ha,年产成品蛤2,000余t,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为盐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盐工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近几年对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观察,对青蛤工厂化育苗出库的稚贝、移苗的环境条件、饵料和疏苗扩池等进行了初步试验,认为早期苗、幼苗健壮、移苗底质松软、水质新鲜、饵料丰富、疏苗扩池,是青蛤大规格苗种快速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渔业纵览     
8月1日下午,东台市弶港渔舍港口的“船街”上气球高悬,来自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东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当地的渔民群众为自主培育成功的1000万粒优质青蛤苗种即将投入“母亲海”怀抱而壮行。东台海域是著名的淤泥质浅海区。为了发展青蛤大面积养殖,增加青蛤的海上种群数量,该市于2004年5月开始,承担起青蛤苗种繁育攻关任务。两年来,共完成青蛤人工育苗45亿粒,年培育1000~1200粒/千克的大规格苗种121吨。青蛤稚贝经过去年暑夏风雨的洗礼以及寒冬低温的考验,长势十分喜人,至投放前规格已达5~10毫米左右。开创…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以来,我站与如东启源、名濠水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了海参养殖大棚养殖池维修改造工程、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两年来,培育出海参大规格苗种12683.4千克、1394.6万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海参大规格苗种基础设施(1)养殖大棚建设。项目组根据海参大规格苗种培育对养殖池及大棚的要求,结合实施单位的实际情况,2012年进行了养殖水泥池及大棚设施的改造工程。将不同规格水泥池改造成适合于海参大规格苗种培育的培育池,将  相似文献   

7.
青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蛤俗称蛤蜊 ,生活于近海泥砂或砂泥质潮间带 ,营埋栖生活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及日本、东南亚一带。它可以作为虾塘中的混养贝类 ,因此 ,苗种的供应比较紧张。近年来 ,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 ,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 ,许多地方已绝产。然而人工养殖的面积却在不断扩大 ,解决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已成熟 ,但对苗种的中间培育研究较薄弱 ,成活率不高 ,严重制约了青蛤养殖生产的发展。笔者于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参与了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开发公司的青蛤苗中间培育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青蛤(Cyclina sinensis)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生长性状,成为我国新兴的海水养殖品种,但由于青蛤苗种培育在7、8月份高温季节进行,此时水质较差且变化快,经常造成育苗失败,水质好坏成为当前决定青蛤苗种培育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我站就遇到了水质差及突然恶化造成青蛤幼体大量死亡的情况,但在使用微生物活菌制剂进行试验并应用生产后,取得了良好的培育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蛤俗称黑蛤、铁蛤、牛眼蛤,生活于近海砂泥或泥砂质的潮间带,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一带。青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青蛤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养殖发展很快。灌东盐场发展青蛤养殖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近几年来,该场在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进行了青蛤土池育苗、工厂化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和成贝养殖并取得了成功,养殖规模1,000ha,年产青蛤1,750t,工厂化育苗水体350m^3,育稚儿104.6Kg,无公害苗种培育基地80ha,培育小苗300t,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青蛤养殖的发展,青蛤养殖已成为灌东盐场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南方大口鲶苗种培育阶段鱼苗相互残食及土池培育大口鲶苗种成活率不高等技术问题,为养殖户提供质优易养殖的大规格鱼种,2006年5月我们在养殖基地选用3口各10亩的池塘进行大口鲶大规格苗种的培育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选择养殖基地三口池塘,而积各10亩。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青虾已成为人工养殖沼虾属虾类的主要品种。特别是江苏省河蟹养殖392万亩区域的面积均能套养大规格青虾苗种,因此,青虾大规格苗种市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我场开展对"青虾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通过三年研究与攻关,深入探讨了培育青虾大规格苗种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青虾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的新体系。一、清塘消毒方法与安全1月15日排干池塘水后,池底阳光曝晒、消毒杀菌至3月30日。池塘底泥曝晒成开裂缝隙为最佳,池  相似文献   

13.
青蛤〔Cylina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滩涂的埋栖型双壳贝类,从80年代以来,我国从南到北开始进行青蛤投苗养殖。由于青蛤人工育苗一直未成功,依赖的自然苗种紧缺,成为限制青蛤养殖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苗种是青蛤养殖之本,依靠越来越少的自然苗种,青蛤养殖就不可能大的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考察了几个搞得较好的青蛤半人工育苗场,深受启示,认为在青蛤全人工室内育苗尚不能提供大量贝苗的现实条件下,大力推广半人工育苗技术,是促进青蛤养殖发展的重要措施。一、选好青蛤半人工育苗场地能养殖青蛤…  相似文献   

14.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黑蛤,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并可出口创汇.浙江省乐清市青蛤养殖历史悠久,但苗种来源基本依赖于江苏等外省的自然苗,而自然苗种因受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丰歉不定,加上近年来自然海区苗种被滥采酷捕,青蛤资源衰竭,养殖苗源日趋匮乏,从而严重阻碍了青蛤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弥补自然苗种资源的不足,笔者于2003至2004年在乐清市成功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现将相关技术工艺总结如下,青蛤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5.
《齐鲁渔业》2009,(6):64-64
今年以来,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抓住国家开发黄河三角洲的重大历史机遇,将去年该所取得的“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开发”和“黄河三角洲毛蚶苗种池塘培育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到整个黄河三角洲沿海,同时加紧开展滩涂贝类底播增殖与资源修复技术前期基础研究工作。截至4月份,该市已先后在滨州旺子岛、东营刁口和潍坊大家洼浅海滩涂中潮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使异育银鲫人工繁殖催产率达100%,孵化率达95%,苗种出塘规格达58克,成鱼养殖规格达230克,亩产达415千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青蛤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在借鉴泥蚶生产性育苗技术基础上,重点突破了青蛤亲贝强化培育与人工催产技术,幼虫饵料单胞藻培育技术,青蛤苗种中间培育与清涂除害技术,系统掌握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实现了青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5年累计培育平均壳高2mm的稚贝74.574亿粒,经中间培育后出池商品仔贝49.842亿粒,中间培育成活率达到66.84%。生产性育苗净利润163.82万元,中间培育总利润776万元,平均每平方千米获利15 089元。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的工厂化苗种生产过程中,后期稚蟹的中间培育通常在小型水泥池中进行。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条件限制,育苗单位无法将大批量的稚蟹培育至大规格蟹种,而养殖单位则希望购买大规格苗种直接放养到大的养成池进行养殖,以确保产量与效益。因此,必须寻求培育大规格苗种的新的途径。本试验的目的就是为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原产美洲,属鲶形目鲴科鱼类。2005年至2007年笔者连续三年在江西省峡江县幸福水库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鲴规模化培育苗种试验研究,获得了培育大规格苗种100万尾的好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鲴苗种实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原产美洲,属鲶形目鮰科鱼类.2005年至2007年笔者连续三年在江西省峡江县幸福水库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鮰规模化培育苗种试验研究,获得了培育大规格苗种100万尾的好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