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熟化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糊化度及淀粉组分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温度为3个水平,分别为100、110、120℃;设时间为3个水平,分别为30、45、60 min;根据不同熟化条件对玉米进行整粒熟化。以玉米淀粉糊化度、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值为参考依据,筛选出相对较优的熟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熟化温度和时间对玉米淀粉的糊化度,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含量均有影响,其变化规律为:与未熟化的玉米相比支链淀粉含量降低,总淀粉、淀粉糊化度、抗性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当控制熟化时间为45 min、熟化温度在110~120℃玉米淀粉糊化度增长到49.97%,影响极显著(P0.01);支链淀粉含量增长到55.15%、总淀粉含量增长到71.04%,并且影响均显著(P0.05);抗性淀粉含量降低到4.12%,虽然有减少趋势但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熟化温度110~120℃,熟化时间45 min为相对较优的熟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α-淀粉酶添加量及膨化玉米比例下玉米粉糊化特性变化,并建立运用DSC技术研究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糊化起始温度影响不大,总平均起始温度在66.37℃左右,而峰值温度、结束温度、峰面积、峰高指数及热焓值随升温速率有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组与全玉米粉相比,糊化参数均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比例升高,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先升高后略有降低,α-淀粉酶添加量比1∶25时,峰面积、热焓值显著增大;膨化玉米比例下降,糊化温度参数波动不大,但峰面积、热焓值极显著的增大。建立热焓值与膨化玉米回归方程,相关性显著(R2=0.9825)。即DSC分析技术可作为研究玉米淀粉糊化度测定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配比玉米、小麦和糖蜜对混合饲料糊化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4种不同品种的玉米、3种不同品种的小麦以及糖蜜为材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对17种不同配比的混合饲料糊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混合饲料的糊化特性有着均一影响。起始糊化温度与玉米含量呈正相关,与小麦含量呈负相关。糖蜜可显著降低混合饲料的峰值黏度。糖蜜在玉米含量较高时,提高混合饲料的崩解值,而在小麦含量较高时降低混合饲料的崩解值。回生值受三者成分的交互作用影响,糖蜜可显著降低混合饲料的回生值,减缓混合饲料的老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糖源。体重(0.29±0.03) g的红螯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葡萄糖、蔗糖、糊精、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糖源制作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饲料糖源对红螯螯虾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蔗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蔗糖组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糖源对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蔗糖、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组总抗氧化性能(T-AOC)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蔗糖组螯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玉米淀粉组螯虾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而糖源对螯虾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蔗糖和玉米淀粉是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糖源。  相似文献   

5.
选取32头4周龄断奶DLY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试验组1饲料中配合乳清粉15%,试验组2用3.5%的马铃薯淀粉加1%蔗糖替代等量的乳清粉,试验组3用8%的马铃薯淀粉加1%蔗糖替代等量的乳清粉,试验组4乳清粉由14%马铃薯淀粉和1%蔗糖替代,进行为期20d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4%马铃薯淀粉加1%蔗糖组(试验组4)平均日增重较15%乳清粉组(试验组1)降低18.54%,差异极显著(P<0.01),料肉比提高了20.37%,差异极显著(P<0.01);3.5%的马铃薯淀粉加1%蔗糖替代等量的乳清粉(试验组2)与乳清粉组(试验组1)比较,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表现出较好的替代性;各试验组日均采食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腹泻率随着取代乳清粉比例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试验评估日粮中各种不同来源的葡萄糖、乳糖和乳清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用228头初始体重7.756 kg的仔猪为试验猪,进行为期14 d的试验.试验共设6个日粮处理组:对照组(玉米-豆粕型日粮)、乳糖组(7.2%乳糖 对照组日粮)、无水葡萄糖组(7.2%无水葡萄糖 对照组日粮)、一水葡萄糖组(7.2%一水葡萄糖 对照组日粮)、饲料级乳清粉组(10%饲料级乳清粉 对照组日粮)和食品级乳清粉组(10%食品级乳清粉 对照组日粮).试验仔猪于断奶后饲喂7 d的早期隔离断奶(SEW)日粮和过渡日粮,然后按体重分组,并随机分配入一个日粮处理组.总的说来,乳糖组和食品级乳清粉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第14天的体重均高于饲料级乳清粉日粮组的仔猪(P<0.05),其他各日粮处理组仔猪在ADG和第14天体重上无显著差异.乳糖组、一水葡萄糖组和食品级乳清粉组仔猪每天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饲料级乳清粉搞组的仔猪(P<0.05).食品级乳清粉组仔猪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一水葡萄糖组的仔猪(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对照组仔猪每千克增重的成本最低(P<0.01),随后依次是一水葡萄糖组、无水葡萄糖组、饲料级乳清粉组、乳糖组和食品级乳清粉组的仔猪.在扣除饲料成本后的经济收益(Margin-over-feed cost,MOF)上,对照组仔猪高于乳糖组、无水葡萄糖组或乳清粉组的仔猪(P<0.05).试验2:选用352头初始体重7.756 kg的仔猪为试验猪,进行14 d的饲喂试验,以对7种不同来源的商品乳清粉进行评估.试验共分8个日粮处理组:对照组(玉米-豆粕型日粮)和7个乳清粉组,其中每个乳清粉组的日粮由对照组日粮 10%的不同来源的乳清粉(分别为A、B、C、D、E、F和G乳清粉)组成.试验仔猪在断奶后的最初5 d内喂给SEW日粮和过渡日粮,然后按体重分组,并随机分配到各个日粮处理组中.总的来看,A乳清粉组和E乳清粉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第14天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B乳清粉组和D乳清粉组的仔猪(P<0.05),而G乳清粉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居上述两种水平之间.E乳清粉组仔猪每天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或B乳清粉组、C乳清粉组、D乳清粉组和G乳清粉组的仔猪(P<0.05).A乳清粉组仔猪的饲料转化率优于对照组的仔猪(P<0.05),其余各乳清粉组仔猪的耗料增重比居上述两种水平之间.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对照组仔猪每千克增重的成本最低(P<0.01);在MOF方面,对照组仔猪高于B乳清粉组、D乳清粉组和G乳清粉组仔猪,A乳清粉组仔猪的MOF居上述两种水平之间,但高于B乳清粉组和D乳清粉组的仔猪(P<0.05).总之,饲喂不同来源的乳清粉(或乳糖)和葡萄糖的仔猪在生长性能上存在着差异.当为保育仔猪配制饲料时,需要考虑乳糖源的品质、成本和相对饲喂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前乳清粉价格板高的情况下,给仔猪饲喂不添加乳糖的第二阶段开食日粮会造成其生长性能轻微下降,但可能会更经济.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和含水量玉米在储存期间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的变化。选择半马齿型玉米(鲁单818)和马齿型玉米(金海5号),经过晾晒得到含水量分别为10%、13%、16%、19%的玉米,探究玉米在室内干燥环境中储存0、20、40、60 d后总淀粉、抗性淀粉、非抗性淀粉、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和糊化特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种类型玉米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植酸酶活力逐渐降低,且高含水量玉米的植酸酶活力高于低含水量玉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种类型玉米抗性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非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高含水量马齿型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下降程度更大,非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更高;2种类型高含水量玉米的总戊聚糖含量更高,低含水量玉米的水溶性戊聚糖上升程度更大;2种类型高含水量玉米的糊化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下降程度更大,糊化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上升程度更大,半马齿型玉米的糊化峰值时间更长,糊化温度更高。由此可见,高含水量(19%)储存方式能提高玉米植酸酶活力、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降低抗性淀粉含...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以鱼粉、小麦蛋白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葡萄糖、蔗糖、糊精、土豆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分别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平均体重为(7.06±0.48)g的大黄鱼幼鱼50尾,以重复为单位养殖于浮伐式网箱(1.5 m×1.5 m×2.0 m)中,每天饲喂2次。结果表明: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组大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的脏体比、肥满度及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小麦淀粉、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糊精、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葡萄糖组大黄鱼的肝糖原含量最高,肌糖原含量最低。土豆淀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饲料中糖源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但肝脏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结果得出,大黄鱼对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等结构复杂多糖的利用能力要高于蔗糖和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糖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葡萄糖、蔗糖和甜味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和体重相近的128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乳清粉型基础日粮;处理1、2组分别以4%葡萄糖、蔗糖代替乳清粉;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50mg/kg糖精钠型甜味剂。试验共14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腹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葡萄糖组在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上有较大优势,饲料增重比显著小于蔗糖组(P<0.05)。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4%葡萄糖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替代乳清粉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未处理的玉米及两种不同厚度蒸汽压片玉米(压片厚度为1.5mm,SFC 1.5;压片厚度为2.0mm,SFC 2.0)为材料,采用营养成分分析、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试验,研究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营养成分、淀粉糊化度和活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显著降低玉米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淀粉糊化度(P0.05);并且显著提高了玉米在瘤胃液内的淀粉降解率和体外产气速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态氮(NH3-N)浓度(P0.05);降低压片厚度(1.5和2.0mm),蒸汽压片玉米淀粉糊化度增加约17%(88.76%和71.60%),SFC 1.5的体外产气速度、4h干物质和淀粉产气率显著高于SFC 2.0(P0.05)。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对玉米瘤胃48h产气量、12和24h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乙酸、丙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摩尔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厚度蒸汽压片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在瘤胃内淀粉降解率和降解速度,降低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而对48h产气量及其他发酵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与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饲喂6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初始体长(2.05±0.38) cm、初始体重(3.74±0.83) g]12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养殖桶(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40尾虾。结果显示:1)饲料糖源对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指数(HSI)和内脏指数(VSI)以葡萄糖组最高,小麦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最高,蔗糖组、葡萄糖组的FE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糊精组、小麦淀粉组、玉米淀粉组、α-淀粉组(P0.05)。2)小麦淀粉组的全虾、肌肉、肝胰腺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葡萄糖组的全虾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最低,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糊精组、蔗糖组、葡萄糖组全虾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α-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最高,是蔗糖组、小麦淀粉组的4倍左右(P0.05),α-淀粉组、葡萄糖组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与血清葡萄糖和肌糖原含量呈正相关。3)肝胰脏己糖激酶(H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不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则受饲料糖源的显著影响(P0.05)。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得出,6种糖源中,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这2种多糖对罗氏沼虾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可为罗氏沼虾饲料的糖源。  相似文献   

12.
细叶百合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内糖分及相关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处理打破细叶百合鳞茎休眠,探讨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糖类化合物及蔗糖、淀粉代谢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伴随着旺盛的糖类代谢活动,淀粉含量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内层鳞片在冷藏60 d时可溶性糖含量达到峰值,贮藏前期,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SPS和SS协同控制蔗糖代谢及转运。冷藏条件下鳞片及顶芽内淀粉向可溶性糖方向代谢过程中促进了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的增加。各种淀粉代谢相关酶在鳞茎冷藏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作用规律不同。鳞茎各个部位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葡萄糖含量及淀粉磷酸化酶(SP)、SS、α-及β-淀粉酶活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糖类代谢成为鳞茎休眠解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大麦的黏度特性,文章采集了12个品种的大麦样品,测定了大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容重及两种粉碎粒度的大麦粉(粉碎筛片孔径:1.5和2.0 mm)的RVA黏度值(峰值黏度、低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分析了不同品种间理化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麦,营养成分、容重和粉碎粒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2.0 mm孔径的大麦粉样品黏度值和变异系数明显低于1.5 mm的。5个黏度参数均与粉碎粒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还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基于所测定的理化指标,将12个大麦品种分为4个类群,以指导饲料厂进行原料选购。  相似文献   

14.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配制断奶仔猪日粮。选用60头体重为(8.0±0.1)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4个试验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取代基础日粮中的等量玉米。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试猪肠道内容物,通过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技术,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回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乳糖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也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P>0.05);回肠和盲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对照组>蔗糖组>葡萄糖组>乳糖组(P>0.05),结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蔗糖组>玉米淀粉组>对照组>乳糖组>葡萄糖组(P>0.05)。在DGGE图谱上,仔猪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较少,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数量较多;各处理组间及不同肠段间DGGE图谱相似性在50%~75%之间,表明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来源对DGGE图谱的影响不太明显。综合以上结果,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6%的乳糖能改善断奶肠道微生物区系,玉米淀粉对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较差,不宜单独添加于断奶仔猪日粮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淀粉来源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8.8±1.02)kg、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早籼稻糙米、糯米和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Hi-Maize1043作为淀粉来源,配制4种等能、等氮、等淀粉试验日粮,进行为期3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采血制血浆,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1周、第2周、0~2周及全期,RS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组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最佳。试验全期玉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糙米组(P<0.05)、糯米组(P<0.01)和RS组(P<0.01),料重比低于糙米组(P>0.05),显著低于RS组(P<0.05)和糯米组(P<0.01);糙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糯米组(P<0.05)和RS组(P<0.05),料重比也低于RS组(P>0.05)和糯米组(P<0.05);(2)仔猪采食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浓度、胰岛素/血糖比值和乳酸浓度均以RS组最低,糯米组最高。糯米组采食后1h的血浆葡萄糖高于糙米组(P>0.05)、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和RS组(P<0.01);胰岛素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胰岛素/血糖比值高于糙米组(P>0.05)、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和RS组(P<0.05),采食后乳酸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饲喂玉米日粮(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为0.23)的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糊化淀粉尿素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氨氮水平以及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乳中残留的影响,为糊化淀粉尿素在奶牛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选用5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不含尿素日粮,U-16%组用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16%,S-16%、S-24%和S-32%组分别用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16%、24%、32%,第一期适应期14d,以后每期适应期7d,采样期5d,共67d,比较研究尿素氮和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不同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和血液氨浓度、血液尿素氮以及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残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16%、24%,奶牛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血氨浓度正常,当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水平达32%时,显著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P<0.05);糊化淀粉尿素氮与尿素氮相比,能有效延缓氨浓度峰值出现时间,降低血氨浓度峰值,但是随着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水平的升高瘤胃氨峰值和血氨峰值均升高;用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不同水平不会产生乳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残留。因此,本研究得出,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在泌乳奶牛上糊化淀粉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的适宜比例不宜超过24%。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玉米的饲料加工特性,试验采集了全国7个省区69个玉米样品,共53个品种,分别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及粉碎过两种筛片(孔径1.5 mm和2.0 mm)的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糊化特性。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指标的变异系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玉米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及糊化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玉米的糊化特性较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热特性变异系数大。粉碎粒度对玉米的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粉碎粒度为1.5 mm与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和摩擦系数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其中,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平均粒径小,而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颗粒表面积、休止角与摩擦系数要大。每个温度值下,粉碎粒度为1.5 mm的比热均值均比粉碎粒度为2.0 mm的玉米粉样品的比热均值显著小(P0.05)。粉碎过1.5 mm筛片孔径的玉米粉样品黏度参数值明显高于2.0 mm的(P0.05),可见粉碎粒度对玉米粉的黏度特性的影响较大,且粉碎粒度越大,淀粉越难糊化。文中玉米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糊化特性及热特性可对饲料加工过程中清选、粉碎、配料、混合、调质、制粒、冷却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颗粒料成型特性与适口性的预测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玉米-豆粕型肉鸡全价颗粒饲料的适宜调质温度,将玉米-豆粕型肉鸡全价粉料分别在70、80和90℃三个温度进行调质后制成颗粒饲料,分别测定三种调质温度下的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和还原糖含量以评价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耐久性均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还原糖的含量则随调质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玉米-豆粕型肉鸡全价颗粒饲料的适宜调质温度为70~80℃。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评估糙米-豆粕型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7.5kg的25d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两组分别饲喂以玉米或糙米为基础日粮,试验共进行14d。结果 :糙米日粮组1~14d仔猪日增重较玉米日粮组显著提高了22.04%(P 0.05),同时饲料效率显著提高14.42%(P 0.05)。与玉米型日粮组相比,糙米日粮组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提高12.26%和34.55%(P 0.05)。但糙米日粮组血浆尿素氮浓度较玉米日粮组显著降低44.83%(P 0.05)。糙米日粮组血浆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甘氨酸浓度较玉米日粮组分别显著提高27.63%、74.19%、32.84%和93.51%(P 0.05),而组氨酸浓度较玉米日粮组显著降低22.5%(P 0.05)。结论 :在不改变采食量的情况下,日粮添加糙米可以改善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并可能增加断奶仔猪蛋白质沉积。  相似文献   

20.
熟化条件指饲料熟化过程中的高温、高湿、高压以及时间等,饲料熟化时能杀灭饲料原料中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降解毒素,使抗营养因子失活,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熟化饲料比普通饲料色、香、味更佳,而且能提高饲料10%~30%利用率。本文就熟化条件对饲用玉米淀粉的颗粒大小、形态结构、淀粉直/支比、结晶度以及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阐明饲用玉米熟化温度89~96℃,水分26%,压力越高效果越好,旨在为饲用玉米熟化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