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热水浴法、微波超声协助法在不同条件下提取黄秋葵嫩荚粗多糖。结果表明,热水浴法的多糖得率在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条件下达到最大,为9.23%;微波超声协助法的粗多糖得率在料液比1∶50,功率200 W条件下达到最大,为7.64%。2种方法提取的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随着参数的加大而增大;热水浴法提取的多糖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着温度和料液比上升而提高,微波超声协助法提取的粗多糖ABTS+自由基清除率随着料液比上升而提高,但并未随功率提高而提高。热水浴法条件下提取的黄秋葵嫩荚粗多糖得率高、抗氧化活性高,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法从苦荞籽中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超声功率对苦荞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含量在0.010 0~0.060 0 mg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影响苦荞多糖得率因素的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方差分析表明,液料比对多糖提取影响显著,时间影响较显著。最终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苦荞籽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0∶1,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苦荞多糖得率为7.23%。  相似文献   

3.
研究沙棘果油提取工艺,为沙棘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干沙棘果实为原料,筛选最适宜的提取溶剂和颗粒度,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颗粒度为40目时,在一定的料液比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提取率均呈增大趋势;各单因素对沙棘果油提取率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7,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65℃。  相似文献   

4.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1,他引:44  
研究玉米品种、子粒水分含量、产量水平、种植密度、种植行距、植株高度、稳住高度及收割速率等因素对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与机收时子粒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呈显著相关,子粒水分含量越高,机收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越高,但田间损失率越低.不同来源品种机收质量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虾蛏混养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对单养对虾和虾蛏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y都随着温度t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虾蛏混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25e0.0717x,R2=0.968,P<0.01,对虾单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91e0.0816x,R2=0.971,P<0.01);底泥耗氧速率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塘底泥耗氧速率分析表明:虾蛏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底泥底泥耗氧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试验初期底泥耗氧速率小于后期底泥耗氧速率。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塘底泥耗氧速率高于虾蛏混养池塘底泥耗氧速率。  相似文献   

6.
在石榴的各类直接应用、深加工过程中,占总质量近乎30%的石榴皮大多被视为"无用"的下脚料而被丢弃,考虑到多酚类物质在石榴皮中的含量较高,若是能够将石榴皮中的多酚物质利用起来,一是可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可提高石榴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对石榴皮多酚的提取进行工艺研究,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同时研究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是影响石榴皮多酚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两者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为显著,而提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榴皮粉(过60目筛),以料液比1∶20(g∶m L)经过20%乙醇的回流提取(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总多酚得率提高23.27%。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中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温度,甲醇浓度,料液比,对槟榔多酚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响应曲面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和甲醇浓度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温度和料液比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逐渐增加。随着甲醇浓度和料液比的增加,槟榔多酚提取率也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是影响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料液比和甲醇浓度。综合优化得出提取温度为65.7℃,甲醇浓度为62%,料液比为1:23.5g/mL,此时槟榔多酚提取率为11.23mg/g.  相似文献   

8.
温湿度对紫叶黄栌光合特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紫叶黄栌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研究温度和湿度对紫叶黄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对湿度和温度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显著相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蒸腾速率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延长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白糖、白醋和洗洁精混合制成家用保鲜液。通过测定瓶插寿命、花径、观赏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家用保鲜液对切花品质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瓶插期间,处理9(30 g/L白糖+20 g/L白醋+1.2 m L洗洁精)切花的瓶插寿命为12.3 d,比对照延长3.8 d;最大花径达到9.38 cm,比对照增大1.03 cm;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增长速率最慢,可作为非洲菊切花的理想家用保鲜液。通过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极差分析表明,保鲜液组成中白糖水平的变化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大,而洗洁精则对MDA含量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非洲菊及其它鲜切花家用保鲜液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条件对稻谷的降水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洞道式(厢式)干燥机,用不同的干燥温度和风量对稻谷进行干燥,绘制得出干燥速率曲线,并测定了干燥前后的爆腰率、出糙率、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热风温度高的试验中的稻谷降水率要高于热风温度低的试验;风量大的试验中的稻谷降水率要高于热风风量低的试验;稻谷的平均干燥速率总的趋势随着热风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热风干燥温度的提高,稻谷的爆腰率有比较明显的增大趋势,脂肪酸值随热风温度波动变化,出糙率随热风温度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玫瑰花蜡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玫瑰花蜡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玫瑰花蜡质提取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玫瑰花蜡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提取率为2.65%,提取的粗蜡质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为23.16%。  相似文献   

12.
乙醇提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有机溶剂浸提姜辣素的得率,研究了姜粉细度,乙醇浓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4 个单因素对乙醇提取姜辣素得率的影响,获得各单因素的最佳条件,并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乙醇提取姜辣素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生姜为原料,恒温50℃干燥,60 目过筛,乙醇浓度为 80%,固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的姜辣素得率最高,姜辣素得率达到1.61%。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水茄叶片总皂苷的提取率,本试验优化水茄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水茄叶片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水茄叶片总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30%,料液比1:15.06 (g/mL),提取时间95.56 min,提取温度62.29℃,在此条件下,水茄叶片总皂苷的理论提取率为38.82%,且响应面模型拟合性良好、预测性良好、操作可信。响应面法优化的水茄叶片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油茶饼粕的高效利用率,分析了油茶饼粕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GC测定了残油的脂肪酸组成,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饼粕中残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饼粕残油主要由81.51%油酸、7.97%亚油酸和7.60%的棕榈酸组成;油茶饼粕残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 h,料液比为1:9,残油提取率可达5.58%。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湘南地区早稻氮肥施用方法,明确氮肥施用关键技术,构建高产高效氮肥施用模式,开展了以施氮水平为主区因素、氮肥运筹方式为副区因素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其对湘南早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大施氮量和穗粒肥比例能提高水稻茎蘖数和成熟期水稻叶片SPAD值;施氮150-210kg/hm2范围内,早稻产量变化不大,但中氮(180 kg/hm2)水平下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显著增产。(2)增大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稻米整精米率和稻米粗蛋白含量,降低垩白率;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提高稻米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稻米碱消值。(3)随施氮量增大,水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大,但氮素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效率(ANUE)和氮素回收效率(NRE)显著降低;提高穗粒肥比例可显著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中氮水平下NRE、NPFP和ANUE。总体来看,180 kg/hm2施氮量下,提高穗粒肥比例有利于提高湘南早稻产量、米质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声法辅助提取光皮木瓜渣中的多酚,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光皮木瓜渣多酚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17,超声时间4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优化条件下,光皮木瓜渣多酚提取量为9.73%;该类光皮木瓜渣多酚粗提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类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旨在优化‘紫加1号’嫩茎叶花色苷提取工艺,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加1号’嫩茎叶花色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花色苷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紫加1号’花色苷的最佳工艺。通过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法对‘紫加1号’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 h、料液比为1:100 g/mL、乙醇浓度为55%、提取2次,此条件下得率为62.34 mg/100g,接近实际值56.23 mg/100g,说明结果准确可靠。同时,‘紫加1号’花色苷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基自由基(O2-·)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488 mg/mL、0.764 mg/mL和0.032 mg/mL。该法能够有效提取‘紫加1号’嫩茎叶花色苷,且获得的花色苷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油菜蜂花粉醇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以未破壁和破壁油菜蜂花粉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两种花粉最佳醇提工艺。未破壁和破壁油菜蜂花粉最佳醇提工艺分别为:固液比1:8、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55℃、震荡频率145 rpm和固液比1:8、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65℃,震荡频率145 rpm。在各自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下,未破壁和破壁花粉的平均提取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分别为32.00%和43.16%。以破壁油菜蜂花粉为原料,可极显著地提高提取率。本文为油菜蜂花粉加工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醇提工艺环节,提供优化的工艺实验数据和原料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五倍子单宁酸工业生产中提取得率较低和溶剂残留等问题,以五倍子为原料,通过辐照剂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提取温度>辐照剂量>提取时间>料液比,其中提取温度影响显著;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辐照剂量800 kGy、浸提温度90℃、料液比1:35、浸提时间4.5 h,在该参数条件下,单宁酸提取得率可达65.13%,纯度可达81.36%;与常规水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相比,辐照预处理辅助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得率分别提高了15.13%和20.13%。  相似文献   

20.
以药栀子为原料,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藏红花素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各因素对栀子藏红花素萃取率及分配系数的影响规律,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3%,乙醇质量分数为25%,Na Cl质量分数为0.5%,pH值为8,料液比为9%,萃取时间为45 min,萃取温度为20℃条件下,藏红花素的萃取率高达9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