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露地4种方式,研究不同覆膜时期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覆膜垄侧穴播增产效果最佳,产量为46 568.81 kg/hm~2,较露地垄侧穴播增产64.73%;商品率为86.8%,较露地垄侧穴播提高16.7个百分点,适宜在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覆膜穴播方式对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穴播方式较白地膜及露地播种在生育期、产量、效益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异的表现,相比露地播种,最终可多增收420.2元/亩,较白地膜穴播方式可多增收333.2元/亩。因此,杂交油菜制种大田生产应优先选择黑地膜穴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蚕豆茬水稻机穴播配套技术,明确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水稻机穴播的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了"花优14"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机穴播不同栽培密度对蚕豆茬"花优14"的生育期、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机穴播栽培密度的增加,蚕豆茬"花优14"的总苗数、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型逐渐减小,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以行株距为25 cm×16 cm的每667 m~2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技术的推广,利用温室进行早春黄瓜的栽培已成为黄瓜栽培的主要形式。早春温室黄瓜生产是在冬季播种育苗,进行早春生产的一种茬口安排。这个时期生产的黄瓜适应季节广,可提早播种,提早上市。又因其生长速度快,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对棚室要求不太严格,是目前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中麦175作为试验材料,探索了在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露地穴播、露地条播4种栽培模式下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中麦175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全膜覆土穴播。  相似文献   

8.
黑大豆生长势强,经济产量高,栽培中需要合理密植,控制好株行距,才能实现产量和质量协同提升,同时选用快捷方便的播栽方式也是黑大豆规模化高效种植的途径之一。黑大豆人工播种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播种深度和均匀度不容易控制的不足。本试验采用大豆播种器与常规人工播种方式进行试验比较,通过考察植株形状,分析产量结构及用工成本,以探索快捷高效的大豆播栽方式。结果表明:黑大豆生产中采用播种器播种可以有效控制密度、穴播粒数和深度,从而提高大豆成苗率,其植株性状和产量优于人工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麦属密植作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中采用穴播机播种,每穴播种粒数是构成合理密植的重要因子。为进一步确定每穴最佳播种粒数,临夏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每穴播种粒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每穴播种9~12粒时,冬小麦株高合理,穗型紧凑,穗粒数多,产量高。建议在旱作区推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时以每穴播种9~12粒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为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费乌瑞它、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3种栽培方式下的5、10、15和20 cm 4种不同播种深度处理,测定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温度、物候期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丽薯6号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温度均提高1.9℃,在苗期、发棵期、结薯期,黑膜覆盖5~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最大;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5和10 cm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最短;丽薯6号和费乌瑞它分别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为10和15 cm时,各农艺性状、产量(57.20、36.30 t/hm2)和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结论】广西冬种马铃薯丽薯6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方式分别为黑膜覆盖播种深度10和15 cm,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合理选择和应用栽培方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德周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91-91,57
本文就产量、穗粒、农艺性状、生育期、抗倒伏性、效益等6个方面对水稻的不同直播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并介绍了田块准备、均匀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等4条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直播方式比较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德周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14-114,124
本文就产量、穗粒、农艺性状、生育期、抗倒伏性、效益等6个方面对水稻的不同直播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并介绍了田块准备、均匀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等4条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播期试验研究表明:9月上旬播种的冬小麦其各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均高于10月播种的冬小麦。因此,隆德县旱作农业区露地大田种植最佳时间为9月上旬,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种植时间应较露地大田最佳时间推迟7—10d。  相似文献   

14.
蚕豆高代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蚕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2014—2015年385份蚕豆高代纯合品系的单株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单株粒数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株高百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极显著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株高;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效荚数。在重庆地区蚕豆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粒型品种为主,同时兼顾百粒质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和株高等性状。  相似文献   

15.
9个鲜食蚕豆品种大棚栽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慈溪大白蚕、苏蚕2号、日本大白皮、陵西一寸、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通鲜6号8个鲜食蚕豆品种以及自主培育的长荚型蚕豆品系为试材,研究比较了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食产量。结果表明:长荚型蚕豆鲜荚产量、鲜粒产量最高,日本大白皮次之,上虞田鸡青综合性状最差。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收后1 d、8 d、15 d 3个播期,探讨不同播种时期对浚单20农艺性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改变玉米各个生育时期性状、产量结构等呈规律性变化,晚播浚单20生育期缩短,穗粒数、千粒重、叶面积指数、出籽率等显著下降。就产量而言,麦收后1 d播种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7.
以宁冬16号为试验材料,探索3种不同栽培方式[覆膜穴播栽培(T1)、不覆膜穴播栽培(T2)、不覆膜条播栽培(CK)]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灌浆动态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显著,T1、T2、CK产量分别达7.6、5.3、3.8 t/hm~2。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各营养器官中干物积累量和分配率在成熟期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叶鞘叶片,其中籽粒中干物质量占植株总量的比例最大,其分配率达到25.1%~29.0%。灌浆速率呈双峰曲线,且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覆膜穴播灌浆速率快速增长期较其他2种方式提前5 d左右。不同栽培方式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T1与T2、CK差异极显著,T2与CK差异不显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同。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差异极显著,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覆膜穴播方式下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而与覆膜穴播和不覆膜条播相比,不覆膜穴播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与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密度下,不同品种单穴结果数之间差异较大,以穴播2粒单穴结果数最多的是花育33号,为24.6个。同一品种不同的穴播粒数单穴结果数不同,除花育33号外,单穴播种3粒的结果数均高于单穴播种2粒的。不同品种单穴播种粒数相同,单穴果重也不同,单穴播种2粒的总果重最高的是花育33号,为49.4 g。其中以花育33号穴播2粒效益最高,为28 992元/hm2。生产中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特性和单株生产力的高低,确定适宜的穴播粒数。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对土壤温度、高粱出苗、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对土壤的增温保温效应明显,0~25cm土层温度保持在23.90~15.62℃,较露地增温3.97~2.24℃,利于高粱出苗及壮苗。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所涉及的地膜种类及其厚度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厚度为0.010 mm的普膜覆盖表现最好,高粱的出苗率超过93.0%,生育期较露地提前10 d,增产51.95%,茎、穗部性状有明显改善,可大面积推广应用;降解膜覆盖也有较好的表现,高粱的出苗率达到89.4%,生育期较露地提前5 d,增产29.61%,茎、穗部性状也有明显改善,但该种地膜成本较高、分解较快、保墒性较差、杂草危害较重,因此应用受限;银灰双色膜和黑色膜覆盖,高粱的茎、穗部性状表现较好,但明显影响出苗,出苗率不足85%,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