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贵州省应用效果,本研究随机调查本省6个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猪场和6个应用非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猪场猪舍环境卫生,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夏季所有猪舍舍内温度高于舍外温度,生物发酵床猪舍内温度高于非生物发酵床猪舍温度,猪舍内氨气浓度与非发酵床养猪猪舍的氨气浓度差异不显著。而冬季生物发酵床猪舍内温度显著高于非生物发酵床猪舍舍内温度,所有猪场猪舍内温度显著高于舍外,猪舍内氨气浓度无显著差异,冬季猪舍内的氨气浓度均高于夏季。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贵州省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然养猪法”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养殖技术,其核心是发酵床(木糠床)技术;发酵床结合特殊猪合,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使猪合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但在推广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猪合建筑结构不合理,环境通风不良、降温设施安置不科学,猪舍夏天热、冬季猪合湿度大等,给养猪生产造成损失。下面,就“自然养猪法”猪场的生产环境控制做一些探讨,给当前畜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猪优势十分明显,在改善连云港市郊区猪场周边环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优势:一是彻底解决了猪粪处理问题。在发酵床内,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猪舍里没有臭气和苍蝇滋生,改善了养殖环境。二是提高了猪肉品质,降低了药物残留。发酵床结合特殊猪舍,使猪舍通风透气、采光性好、温湿度适合生猪生长。采用此法养猪的场,  相似文献   

4.
以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方式为对照,研究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组空气相对湿度、氨气含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和水泥地面组的环境温度、空气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发酵床组空气中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从猪场排水口废水取样分析可知,发酵床组废水中氨含量、磷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和粪大肠菌群数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改善猪舍环境。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养殖技术以减少环境污、猪肉品质好的理念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迫切需要配套的设施产品开发以促进该技术的全面推广.该项目组依据江苏省的气候水文条件,设计了可移动式的发酵床养殖大棚,其建设成本较普通水冲圈猪舍低廉,不固化土地,通风和保温性能符合发酵床养殖的要求,可作为发酵床养殖在华东地区推广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猪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评价不同养猪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对南京六合发酵床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试验测定。通过测定猪舍内空气中CH4、CO2、N2O浓度,根据二氧化碳平衡法原理,计算不同猪舍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发酵床舍内CH4、CO2、N2O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传统猪舍的61.2%、78.6%、125.0%;其舍内CH4平均排放通量要低于传统猪舍,是其63.6%,而N2O和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是传统猪舍的10倍和1.4倍;考虑到传统猪场猪粪堆肥和化粪池后续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试验期间发酵床养猪模式每天每头猪排放的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总量较传统养猪模式多26.3%,CO2是发酵床养猪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次是N2O。  相似文献   

7.
猪舍通风模式有自然通风、半自然通风、混合通风三种主要模式,猪的各阶段猪的最佳温度从16-35度不等,为了提供猪只健康生长的适宜环境,猪舍设计选择通风模式和控温技术显得更加重要。对南方农村猪场通风模式和控温技术设备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改进方法,为老猪舍改造以及新猪舍建设设计提供参考,达到最佳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殖的区别,分析发酵床养殖的优点,为养殖业提供方向。方法:选取种猪120头,分为发酵养殖组和传统养殖组进行养殖,观察两组猪生长情况、患病情况和养殖其他情况的不同之处。结果:发酵组使用的饲料明显好于传统组,并且发酵组患病的比率也要少于传统养殖组。结论:采用发酵床进行养殖,能够改善猪场的养殖环境,减少猪染病的风险,提升猪场的经济效益,可以应用在规模化养猪中。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殖技术以减少环境污、猪肉品质好的理念赢得了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迫切需要配套的设施产品开发以促进该技术的全面推广。该项目组依据江苏省的气候水文条件,设计了可移动式的发酵床养殖大棚,其建设成本较普通水冲圈猪舍低廉,不固化土地,通风和保温性能符合发酵床养殖的要求,可作为发酵床养殖在华东地区推广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林莉莉  姜雪  冯聪  范亮  王际辉  张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30-19532
[目的]比较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对猪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猪猪舍环境中和猪体表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结果]发酵床养猪猪舍与传统猪舍相比,环境中和猪体表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均较少;发酵床养猪洁净卫生,为猪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结论]发酵床养猪技术提高了猪的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实用型发酵床生猪养殖设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要将发酵床养殖方法在江苏省全面推广,建立一套适应江苏省气候特点并与发酵床养猪技术相配套的经济实用型养殖设施体系十分重要.本研究介绍的半塔式的大棚结构、环境因子的监控设施、智能灭蚊驱蝇系统等发酵床养殖设施装备与调控技术体系建设成本低,实用性强,能基本解决发酵床...  相似文献   

12.
发酵床生猪养殖中菌种与垫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竹  周忠凯  顾洪如  杨杰  宦海琳  张霞  周晓云  余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71-14774,14822
发酵床菌种与垫料的选择与配伍是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的首要研究问题。总结了适于发酵床体制作的菌种和垫料类别、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垫料的参数要求以及发酵床功能菌群在床体垫料中的发酵过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小型猪场生态安全饲养模式,包括引进良种和提升管理水平、制订猪场免疫程序、综合利用生猪排泄物、改造猪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小型猪场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施畜牧业是现代设施农业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环保型生态养猪技术是设施畜牧业与健康养殖技术的实践,以因地制宜的猪舍和有利于活性土著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发酵床为核心技术,以饲养过程不清粪便、提高冬季猪舍温度、增加生猪抵抗能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生产优质保健猪肉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发酵床菌种与垫料的选择与配伍是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的首要研究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适于发酵床体制作的菌种和垫料类别、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垫料的参数要求、以及发酵床功能菌群在床体垫料中的发酵过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发酵床生猪养殖过程中氨气的排放率,选择彩钢瓦和大棚膜2种结构类型的半钟式发酵床猪舍,利用猪舍环境数据自动监测系统测定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采用二氧化碳平衡法估算发酵床猪舍的通风量,并确定发酵床猪舍的氨气排放率。研究结果显示,测试期间彩钢瓦和大棚膜猪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为(5.8±1.3)、(6.2±2.0)mg/m3;2种类型猪舍内氨气浓度差异不显著,随着季节冬-春-夏的变化而逐渐降低,冬季猪舍内的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春季、夏季,春季、夏季猪舍内的氨气浓度差异不显著;2种类型猪舍的氨气排放率分别为(6.7±2.0)、(7.4±0.5)g/(d·头),差异不显著,平均排放率为(7.1±0.3)g/(d·头);冬季排放率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春季与夏季发酵床猪舍氨气的排放率间差异不显著,分别为(7.5±0.2)、(8.9±0.6)g/(d·头)。  相似文献   

18.
发酵床养猪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重金属已成为影响土壤健康的限制因素,通过对发酵床垫料、垫料下土壤、发酵床外土壤和传统猪场的土壤样品进行连续定点测定,评价发酵床养殖方式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月的发酵床养殖,Cu、Zn、Cr、Pb在垫料层0~40 cm累积明显,分别增加了41.23、51.73、13.52 mg·kg-1和5.23 mg·kg-1,垫料下方土壤Cr增加14.30 mg·kg-1,累积量较Cu、Zn、Pb显著升高;传统猪场土壤中的Cu、Zn、Cr较发酵床养殖方式累积更明显,主要集中在20 cm以下的土壤中,分别达22.77、41.83、5.50 mg·kg-1;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发酵床养殖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9.
零排放无污染发酵床养猪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饲养模式是山东省于2006年从日本引进的新型零排放无污染养猪模式。本试验在猪舍建筑设计、发酵床垫料的选择、发酵床制作和维护、猪的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要确保良好的通风和排湿性能;发酵床垫料可根据本地的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菌种、发酵原料要充分混合均匀,堆积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发酵床垫料厚度一般为80cm左右,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发酵床的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生猪行业正在经历剧烈的震荡和波动,散户养殖被加剧淘汰,且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然而,未来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依旧会呈现大、中、小规模养殖并存的状态,家庭猪场作为中、小规模养殖的代表,具有模式灵活、管理成本低等优势。未来,家庭猪场也将不断转型升级,作为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为更清晰地掌握当前中国家庭猪场的发展情况,以自繁自养型家庭猪场为研究对象,从养殖阶段及规模、猪场生产数据、劳动力构成、猪场生产成本、猪舍设施设备配套、环境保护与生物安全防控等6个方面全面剖析其现状,总结出中国家庭猪场存在劳动力结构老龄化程度严重、生产工艺传统落后、设施设备配套条件差、生产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并通过数据对比评估当前中国家庭猪场的发展水平,为未来家庭猪场发展及方向选择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