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滑坡的剪切滑动面较难查找,而要了解滑动面形态以及滑动影响带特征更为困难。就武都地区滑坡的剪切滑动带特征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趋势面分析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主要依据滑坡面及滑体方量,滑坡的上表面一般很容易得到,而下表面则可以根据地形图中等高线来确定,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滑坡面则相对较难,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适当的个别点进行钻探,测得该点处滑坡厚度,再由此模拟滑坡面。以四川省古蔺县蔺双公路K1+100滑坡的滑动面(带)为例,采用多元统计的趋势面分析方法将滑坡面模拟成空间的一个曲面,求出曲面后则可计算滑坡推力、设计相应的加固方法,还可以通过滑动曲面计算滑坡的总方量。  相似文献   

3.
黄土沉积区在地震期间经常发生大型滑坡,为减少滑坡危害,研究滑坡机理,选取1920年中国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的土样为试材,采用密封剪切试验,测定滑坡外摩擦角。由于滑动面处于非排水状态,因此在非排水条件下,进行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非排水条件下,样品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剪力继续增大,间隙水压保持不变,而位移增大,外摩擦角为6.5°。外摩擦角与过压密比无关,与剪切变形而形成的新土壤结构强度有关。剪切位移很大时,不饱和黄土(自然状态下饱和度为32.6%)的外摩擦角并不减小.因此,不饱和黄土不易形成强烈的滑坡。  相似文献   

4.
经实地调查,新滩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坡前兆、滑坡特征及其带来的涌浪和危害,总结了它们的规律,提出了涌浪衰减的经验公式。通过滑动面长期强度的力学计算和稳定分析结果证明,新滩滑坡具备了发生滑移的条件,并对该滑坡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不久将再次暴发滑坡灾难,要不断地监视,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野外调查、遥感解译、现场勘查等工作手段,分析了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滑坡的基本类型、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宝鸡渭北黄土塬边滑坡主要受地质构造、河流侧蚀、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在渭河北岸、千河西岸、金陵河东岸、长寿沟等黄土台塬塬边斜坡地带,呈现不均衡性、成群成带性以及同一地点继发性与递进性等特点,滑坡发育分布密度最高可达96.8%。此外,滑坡类型主要有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切层滑坡三种类型,以黄土切层滑坡最为发育,占渭北塬区滑坡的80%以上,这类滑坡滑动面主要位于阶地黏土层、三趾马红土层和三门组黏土层中或其表面,滑坡规模巨大,威胁严重。  相似文献   

6.
泄流坡滑坡位于甘肃省舟曲县境内的白龙江左岸,滑体长2 600 m ,总体积约5 000 万m3 ,为一典型的断裂带滑坡。20 世纪以来该滑坡曾发生8 次滑动,滑体明显分为上下两段,目前总体上滑体仍处于匀速滑动状态,日平均滑动达20 mm 以上,局部滑动活跃。滑坡变形主要受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断裂破碎带、软弱地层影响,同时受降水、江水冲淘和人类活动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对该滑坡进行治理,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运动规律与液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查明滑坡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机制,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泾阳南塬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槽探查明了滑坡的运动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引起滑坡运动特征分异的"液化效应"。[结果]按照运动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流滑型和滑动型两类,流滑型滑坡的滑距一般为坡高的4倍,滑动型滑坡的滑距约为坡高的2倍。1.50×10~5 m~3可近似的认为是研究区内"足以形成最大液化程度的最小滑体体积"。[结论]滑体体积及边界条件对滑坡运动液化影响显著,一般情况下滑坡体积越大、滑动边界越简单,运动液化程度就越高,运动距离也就越远;而体积越小、滑动边界越复杂,运动液化程度就越低,运动距离也就越近。  相似文献   

8.
两龙滑坡特征及转化泥石流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两龙滑坡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根据滑坡在滑动过程的特征,将滑坡的运动特征划分为主滑区、流化区和流动区。分析了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区地质灾害提出减灾防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蒋家沟部分滑坡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条件改变如坡脚流水切割、降雨入渗激发而再次发生规模不等和形式不一的滑动.选择蒋家沟流域这一相对稳定的老滑坡体,通过人工降雨激发促使其二次滑动,观测滑坡滑移过程,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坡面出现的各种滑、溜、崩等现象,并进行部分有关的土力学实验,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蒋家沟部分滑坡是在老滑坡的基础上 ,经过后期条件改变如坡脚流水切割、降雨入渗激发而再次发生规模不等和形式不一的滑动。选择蒋家沟流域这一相对稳定的老滑坡体 ,通过人工降雨激发促使其二次滑动 ,观测滑坡滑移过程 ,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坡面出现的各种滑、溜、崩等现象 ,并进行部分有关的土力学实验 ,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可供进一步讨论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滑坡变形分布较为零散,规律性相对较差。鉴于该滑坡紧邻市区,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了成因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该滑坡的防治与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该滑坡为一小型土质顺层古滑坡体,受下覆基岩面的控制和滑坡体西北侧开挖临空面的影响,滑坡发生沿S82°W方向的滑动,同时向临空面产生方向约为N37°W的局部次级滑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将沿主滑方向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12.
堆积层滑坡坡体物质组成复杂、不均匀,结构杂乱,水库水位的变化,也将明显改变其岩土力学性质.该类滑坡在三峡库区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分布,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分析的精度,提出了优化技术结合地质勘察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方法.并结合三峡库区-岸坡T程实例,进行了多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进行堆积层滑坡滑动面搜寻,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论述了西马峪滑坡侵蚀体的形成、岩土体特征、滑坡滑动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评价了西马峪滑坡侵蚀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两马峪滑坡侵蚀体处于临界一不稳定状态,最后对西马峪滑坡侵蚀体潜在侵蚀量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应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防止滑坡侵蚀灾害进一步加剧,制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据汶川地震滑坡成因机理及运动特点,对地震滑坡进行了类型划分,分为震滑型和崩滑型两大类型,其中震滑型又分为整体滑动型和碎裂滑动型;崩滑型分为坠落-滑动型、倾倒-滑落-滑动型和坠落-弹射-滑动型.并列举各种类型的地震滑坡实例,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方式和发育特点.对提高地震滑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学科意义,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东部滑坡遥感调查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TM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SPOT图像及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建立了滑坡遥感解译标志,对甘肃东部滑坡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滑坡分布特征,将滑坡分为2个大区8个小区。根据滑坡的密度、规模、危害程度,对以上地区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并划分出三个等级:Ⅰ级极危险区有兰州—定西滑坡带、临夏—渭源滑坡带、通渭—秦安—清水滑坡带、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Ⅱ级危险滑坡带有武山—天水滑坡带、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Ⅲ级危险区有华亭—崇信滑坡带、环县—庆阳滑坡带。  相似文献   

16.
黄土滑坡稳定性及其整治对策研究——以明圣宫滑坡为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位于骊山的明圣宫滑坡是一个古滑坡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为进行稳定性评价 ,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明圣宫滑坡活动的原因是地层、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貌条件、滑动带贯通、拉张裂隙形成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应用极限平衡法进行分析得知 ,明圣宫滑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必须及时整治 ,以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铜川市南塔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滑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对滑坡的稳定性作了较详细的评价。结果认为,此滑坡为一大型的多次滑动的古滑坡,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地层结构和自然因素有关。它是一个相对稳定中包含不稳定因素的滑坡。  相似文献   

18.
滑坡数字化动态仿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IS滑坡数据采集及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功能,分别建立滑坡表面及滑动面的数字模型 .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对滑坡潜在滑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显示出滑坡的活动方式,为滑坡灾害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切层滑坡侵蚀实例,以西马峪滑坡侵蚀体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了西马峪滑坡侵蚀体的形成与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西马峪滑坡侵蚀体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建立了地质模型、数学力学模型,对西马峪滑坡侵蚀体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由有限元计算结果可知,滑动面上已形成了应力集中、分异现象,表明西马峪滑坡侵蚀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有暴雨、地震、人工切割坡脚等触发因素,还会导致其再次滑动。应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制止此类水土流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体积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形成的大量松散滑坡堆积体,破坏农用地,损毁农田基础设施,对震区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威胁震区农业生产安全。本研究所选震区典型滑坡堆积体位于汶川县草坡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测量滑坡堆积体,构建滑坡堆积体几何模型,计算滑坡堆积体体积。扫描仪到滑坡堆积体前、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5.74和79.00 m,距离扫描仪200 m处的扫描精度为20.0 cm×20.0 cm。根据扫描得到的滑坡堆积体点云数据,采用特征值法拟合近似滑坡堆积体的坡面、滑动面,构建滑坡堆积体几何模型。计算得到该滑坡堆积体体积为19 018 m3。建立了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和计算滑坡堆积体体积的方法。这种测量与计算方法可为地震受损农用地灾后的土地整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