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设施蔬菜土壤中的重金属情况,通过采集辽宁省沈阳市周边地区设施农业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积累及对地下水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值2.46%,硝态氮为75.87~91.49mg·kg~(-1),速效磷为22.30~28.95mg·kg~(-1),速效钾为54.51~125.90mg·kg~(-1),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在设施土壤中出现了大量的累积,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强度增大;设施农业区土壤尚未发生重金属污染超标现象;但棚内土壤重金属明显较高,设施农业区供试土壤样品镉均接近了临界值1mg·kg~(-1),设施农业区灌溉用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含量和部分营养盐的含量均低于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铅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中等。分析得出大量使用家禽粪便和含钙镁磷肥等复合肥导致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并且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容易导致区域地下水富营养化。为有效地降低环境风险,建议适当降低施肥量,种植抗重金属污染能力较强的蔬菜。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方设施菜地土壤质量下降,尾菜资源浪费的问题,对不同蔬菜的尾菜进行发酵,分析研究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发酵液与有机无机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番茄两种尾菜发酵液抗氧化系统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均表现为发酵60 d高于发酵30 d的,两者都显著高于未发酵的尾菜;而两种发酵液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与尾菜相比,发酵30 d和60 d后该指标显著降低;与发酵30 d相比,发酵60 d时白菜和番茄尾菜发酵液纤维素酶和蔗糖酶含量均显著提高;而两者过氧化氢酶含量却随发酵时间而显著降低;番茄和白菜尾菜发酵液可溶性碳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田试验表明,有机肥+化肥(减半)+番茄发酵液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从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来看,有机肥+化肥(减半)+番茄发酵液处理时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而有机肥+化肥(减半)+两种尾菜发酵液处理番茄酸度最低,而氨基酸、Vc含量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发酵30 d时,两种尾菜发酵60 d田间应用效果较佳,特别是番茄尾菜发酵液的基施有机肥+化肥(减半)+两种尾菜发酵液处理效果最优,在实际生产中能够部分替代有机肥与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种植替代方式保障京津冀地区农产品安全和居民健康,开展该地区设施蔬菜对土壤镉累积特征研究,从而获得镉低累积蔬菜品种。基于京津冀地区种植的典型蔬菜类型和品种,采用野外调查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叶类蔬菜相对瓜果类具有更高的镉累积风险,瓜果类蔬菜是京津冀地区镉污染设施土壤上推荐种植的蔬菜类型;当土壤镉含量为0.76 mg·kg~(-1)时,不同种类叶菜地上部镉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芝麻菜油麦菜菠菜=芥菜苋菜生菜菜心苦苣小白菜咖啡菜茼蒿,其中芝麻菜地上部镉含量最高,为0.13 mg·kg~(-1)鲜质量,茼蒿最低为0.005 mg·kg~(-1)鲜质量;进一步对64种叶菜品种累积镉特征研究发现,茼蒿、汉堡速生咖啡菜、翠英256和特选板叶茼蒿等对镉的累积量较低,其地上部镉含量0.01 mg·kg~(-1)鲜质量,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7)规定的0.2 mg·kg~(-1)鲜质量,适合在镉污染设施土壤上开展替代种植;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SSD)评价该64种叶菜品种对土壤镉毒性的敏感程度发现,咖啡麦当菜、蔬菠2号、芝麻菜和佳园芥蓝对土壤镉的毒性最为敏感,而茼蒿属于不敏感品种。研究表明,不同种类以及相同种类不同品种蔬菜间镉累积能力差异明显,筛选镉低累积蔬菜品种,在镉污染土壤上开展替代种植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有机碳、氮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3个长期定位试验点(桃源、宁乡、桃江)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表层土壤MBC、MBN、DOC、DON,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MBC+DOC,MBN+DON)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含量。与对应的无肥处理(CK)相比,长期单施化肥(NPK)使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提高幅度分别为3.3%~21.0%和3.3%~27.1%,长期有机肥施用提高幅度分别为48.7%~84.8%和17.9%~105.8%,且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加,3个试验点活性有机碳大小顺序为桃源>宁乡>桃江。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SOC的含量关系不大。桃源土壤粘粒含量较高可能是土壤SOC累积速率快的主要原因;宁乡和桃江的粘粒含量和有机碳投入量相差不大,桃江较高的初始SOC水平影响了SOC积累速率;桃源和宁乡试验点的土壤活性氮含量相差不大,约是桃江的1.8倍。与土壤全氮(TN)相比,全氮的积累速率与土壤活性氮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2017年12月,采用S型布点法在河北省青县选取连续种植年限分别为2年、4年、10年和12年的设施大棚样地土壤,借助磷脂脂肪酸测定等方法对其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种植设施农田土壤全氮含量12年期最高,为2.31 g·kg~(-1)。2年期含量最低,为1.47 g·kg~(-1)。续种植10年与连续种植12年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增长最为快速,为1.42倍。而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农田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含量变化在1.29~1.86 g·kg~(-1)之间,12年时农田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最高水平,为192.04 mg·kg~(-1),2年时含量最低,为65.04 mg·kg~(-1)。此外,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范围在0.37~0.70 ms·cm~(-1)之间。PLFA总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设施农田2年时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功能多样性最高,微生物总量均值±标准偏差为43.83±17.55,12年时最低,总量均值±标准偏差为31.12±1.17。研究表明,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密切联系。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电导率、有机碳、碳氮比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有机物料对酸化山核桃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有机物料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内培养的方式,研究不同添加剂量下,沼渣、肥得力、黄腐酸钾、竹炭等对山核桃林地酸性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竹炭、肥得力、黄腐酸钾等对山核桃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能显著降低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值(P0.05),经过培养后土壤pH值由pH 4.41升至pH 5.17,上升了17.00%;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与交换性铝,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其中交换性铝由3.94 cmol·kg~(-1)降至0.72 cmol·kg~(-1),降幅高达81.70%。有机物料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其中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增加了100.70%和104.70%;有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更加显著,最终值达到22.34 mg·kg~(-1)和230.83 mg·kg~(-1),且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黄腐酸钾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物料,且不同用量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10.00 g·kg~(-1)用量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所用有机物料显著改善了山核桃生长状况,提高了42.00%~58.00%的产量,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对小青菜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较低(4.12g·kg~(-1))时,小青菜种子出苗率不受影响,地上部生长正常;随含盐量进一步增加,小青菜出苗率逐渐降低,地上部生长量、根系特征参数包括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显著下降;当含盐量达到14.98g·kg~(-1)时,小青不出苗。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中较高的土壤硝酸盐含量(1 623mg·kg~(-1))虽对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小,但植株体内积累的NO_3~-含量较高(7 810mg·kg~(-1)),严重超出我国食用蔬菜允许的硝酸盐卫生标准。在本试验盆栽条件下,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硝酸盐含量宜控制在429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在设施蔬菜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及移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山东省寿光市采集6个设施蔬菜和2个露地作物8 m深的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高施肥量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氮、磷、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及运移。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远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蔬菜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平均含量是露地土壤的6.5倍,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与设施种植年限和施肥量有关,设施蔬菜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越高,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淋洗下移明显,下移前锋已到达5 ̄6 m深处,对地下水构成了威胁。设施蔬菜土壤表层速效磷的含量比露地土壤高出几倍至几十倍,磷在剖面有向下层移动的现象,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构成了威胁。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土壤速效钾也有淋洗向下移动的现象。设施蔬菜土壤不仅氮淋洗严重,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威胁,磷也具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省寿光市采集6个设施蔬菜和2个露地作物8 m深的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高施肥量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氮、磷、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及运移。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远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蔬菜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平均含量是露地土壤的6.5倍,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与设施种植年限和施肥量有关,设施蔬菜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越高,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淋洗下移明显,下移前锋已到达5 ̄6 m深处,对地下水构成了威胁。设施蔬菜土壤表层速效磷的含量比露地土壤高出几倍至几十倍,磷在剖面有向下层移动的现象,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构成了威胁。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土壤速效钾也有淋洗向下移动的现象。设施蔬菜土壤不仅氮淋洗严重,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威胁,磷也具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及pH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甘肃武威市设施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肥料种类(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运移及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淋溶均有较大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其中对0~2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同等施氮量时,单施无机肥处理(NPK)、有机无机肥减半配施处理(1/2MNPK)、单施有机肥处理(M),在40~150cm土层硝态氮的累积量分别为267.33、211.94、125.72kg.hm-2,表明只施用化肥较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更易造成土壤硝态氮淋溶并在深层累积。将农户习惯施肥量(MNPK)减半后施用(1/2MNPK)对蔬菜产量没有影响,并且显著减少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表明当地农户设施栽培肥料施用量过高,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栽培成本高,还可能给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土壤硝态氮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会造成土壤p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及有机蔬菜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及有机蔬菜从概念、生产意义及生产措施上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从基地的选择到病虫害治的综合措施,以保证绿色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2.
琅岐蔬菜基地害虫发生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9年对福州市琅岐蔬菜基地不同季节种植的20多种蔬菜作物害虫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害虫约50多种。不同季节、不同蔬菜品种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南美斑潜蝇、菜螟、瓜绢螟、黄守瓜、蛞蝓等重要害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纸可有效诱杀田间南美班蝇成虫,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黄瓜叶被害率下降了64.02%;防虫网覆盖后对蔬菜害虫的控制效果达90.04%;田间释放天敌(胡瓜印绥螨)10d后对黄瓜神泽氏叶螨的控制效果可达86.18%。  相似文献   

13.
蕨菜为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长白山区主要山野菜之一。可炒食、蘸酱、拌凉菜、淹制朝鲜族咸菜,也可保鲜、晒干和盐渍常年食用。脆嫩甘甜、清香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g鲜蕨菜中含水分86.23g、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粗纤维1.3g、钙24mg、磷29mg、铁6.7mg、胡萝卜素1.7mg,还含有氨基酸、谷氨酸、生物碱等物质,是营养保健食品。经常食用具有安神、降压、利尿、解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蔬菜价格上涨对蔬菜生产者的影响,提高蔬菜生产者收入,采取无记名抽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菜农认为蔬菜价格应该上涨而且还会继续上涨,并且认为蔬菜价格上涨会增加其收入,因此,来年会增加对2014年上涨幅度最大的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分析发现,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部分菜农在蔬菜价格上涨的大潮流中获益甚少,大部分菜农对蔬菜价格趋势判断期待过高且其生产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因此,应针对蔬菜价格上涨对蔬菜生产者行为的影响,转变其思维模式,完善农村信息平台,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蔬菜生产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龙泉市有宜发展山地蔬菜的耕田面积1.557万hm2,研究分析菜地土壤存在酸化、磷富集、氮偏高、锰缺乏等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变化问题,并提出菜园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肥料选择及施肥技术,使蔬菜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以能达到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多年来在生产上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剧毒农药防治蔬莱害虫是导致市售蔬莱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基于国家对前述农药的明令禁用,及时寻求有效的替代农药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多种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蔬菜粉虱的田间试验研究,对各种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选择出了较理想的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引起蔬菜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生产绿色食品蔬菜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即建立蔬菜贸易信息中心;加强技术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有关条款,突破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转变生产经营策略,规避贸易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