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制备库拉索芦荟提取物,通过K-B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3种方法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用3种方法制备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榨汁法、水煮法和醇提法得到的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的平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0.5和0.125 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1、1和0.25 g/mL。库拉索芦荟提取物对3株维氏气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芦荟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其中醇提法的抑菌效率高,水煮法的抑菌作用其次,榨汁法的抑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25种中草药对鲤鱼、青鱼和草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筛选出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单味中草药,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通过牛津杯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25种中草药对3种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柏、丁香、艾叶等9种中草药对鲤鱼源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22 mm,MIC为3. 2~12. 5 mg/mL,MBC为6. 3~25 mg/mL;赤芍、大青叶、茵陈等12种中草药对青鱼源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0~22 mm,MIC为3. 2~12. 5 mg/mL,MBC为6. 3~25 mg/mL;赤芍、丁香、黄柏等12种中草药对草鱼源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2~28 mm,MIC为3. 2~12. 5 mg/mL,MBC为6. 3~25 mg/mL。说明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不同中草药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 mg/mL、15,63 mg/mL、31.25 mg/mL、62.50 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接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 mg/mL、7.813 mg/mL、15.625 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杜仲叶提取物对鲫鱼出血性病原菌抑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杜仲叶主要提取物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内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50mg/l,哈维氏弧菌、苏伯利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均为500mg/l,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分别为500、1000mg/l。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绿原酸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的直径为(19.4±1.2)mm,氟哌酸的抑菌圈直径为(30.3±1.3)mm,土霉素为(28.5±2.5)mm。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在攻毒7d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5%,饲料中添加0.5%绿原酸的试验组死亡率为10%,添加4%的试验组的死亡率为20%,添加1%和2%的试验组没有鱼死亡,表明饲料中添加1%的绿原酸能有效增强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试验结果说明,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抗生素类抗菌药物相当,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5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中草药,以期为水产养殖业中防治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地榆等50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25种中草药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地榆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mm以上,MIC为3.91 mg/mL,MBC为7.81 mg/mL;黄连等24种中草药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巴戟天等25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地榆对A.hydrophila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3种抗生素对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研究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对3种水产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244μg/mL和1.954μg/mL:盐酸恩诺沙星对鳗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0.122μg/mL;8 MIC的乳酸诺氟沙星药液在12 h内完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在24 h内也能全部杀灭哈维氏弧菌,8 MIC的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在24 h内全部杀灭鳗弧菌.本研究为3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阿米卡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了阿米卡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从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阿米卡星抗嗜水气单胞菌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阿米卡星的杀菌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阿米卡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1.6μg/mL,MBC为6.4μg/mL,MBC与MIC的比值为4;随着培养基pH值的升高,阿米卡星抗菌活性升高;随着Mg2+浓度的增加,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逐渐减弱;随着血清浓度的增高,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逐渐减弱;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降低;阿米卡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曲线表现为2倍MIC、5倍MIC和8倍MIC阿米卡星在1h内的杀菌活性基本相同,随着时间的增加,2倍MIC阿米卡星的杀菌活性开始降低,而5倍MIC和8倍MIC阿米卡星仍然保持着高效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罗非鱼源维氏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和补充对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有效的中草药种类,本试验以从罗非鱼体内分离得到并通过生化鉴定初步确定的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7种中草药进行初筛,测定各中草药的抑菌圈直径,对中度敏感且尚无关于维氏气单胞菌抑菌情况报道的几种中草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有14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但抑菌活性差别较大。其中五味子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高度敏感,苦楝树皮、山楂、大黄、公丁香、鸡血藤、丹参、决明子、藿香、牡丹皮和生地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中度敏感,仙鹤草、没药和玄参等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低度敏感。鸡血藤、苦谏树皮和丹参的MIC值最低,均为31.25 mg/mL;山楂为250 mg/mL;而决明子的MIC值最高,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鸡血藤、苦谏树皮和丹参这4种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了20种单味中草药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情况,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对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黄柏、苏木、石榴皮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薄荷、公丁香、鱼腥草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其中黄连、乌梅、沙棘等5种药物对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在15.63~62.50 mg/mL之间;黄柏、白头翁、石榴皮3种药物的MIC均为125 mg/mL;苏木、黄芩、薄荷3种药物的MIC均为250 mg/mL;公丁香、鱼腥草、夏枯草等5种药物对该菌抑菌效果比较差,MIC均为500 mg/mL。说明五味子、五倍子、黄连等5种中草药可用来防治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乳酸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体外药效学,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乳酸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在此基础上探究在温和气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加入乳酸恩诺沙星后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乳酸恩诺沙星不同药物浓度(2×MIC、4×MIC、8×MIC)作用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杀菌动力学和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乳酸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39μg/mL和1.56μg/mL,乳酸恩诺沙星对温和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危害该产业的发展。为探究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其转录组的影响,本实验将单宁酸2倍倍比稀释(8μg/mL~8 192μg/mL)后,测定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共培养,根据所测细菌OD600nm值(共测24 h),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单宁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2 048μg/mL;浓度低于64μg/mL (临界值)单宁酸处理后不影响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因此本实验采用64μg/mL的单宁酸与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共培养,每组重复4次,12 h后提取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构建cDNA文库,再利用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定量后,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通过计算每个样品中r RNA的占比(rRNA%)及碱基的错误率对测序数据质控;采用Bowtie2将获得的各组嗜水气单胞菌测序数据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株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方治疗临床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自拟中药处方6个,经水煮处理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20、O48和O161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组方Ⅲ抑菌作用最强,对O48和O16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对O2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25mg/mL。  相似文献   

15.
大蒜提取液具有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蒜提取物均为高度敏感,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50mg/mL和25mg/mL,MBC值也分别为50mg/mL和25mg/mL。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建立其生物被膜(BF),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结构,并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5.25%和85.7%,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对21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0.7813μg/mL以下。21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可在24~48 h内体外形成较为稳定的BF,但不同菌株之间形成BF的能力有所不同。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浓度在1倍MIC以上即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早期形成,但细菌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后,较高浓度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鲟鱼病害的有效中草药药物。用水煎煮法提取天然物中草药有效成分,采用试管法测定各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33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五倍子,其MIC为0.97 μg/mL;其次是地榆和黄芩,两者MIC均为1.95 μg/mL;马齿苋和苦参抑菌效果最差,MIC为250 μg/mL。选取五倍子、地榆、地锦草和连翘进行正交试验,其最优组方为1∶2∶4∶8,该组方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应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养殖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狐狸源腐生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针对腐生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药物,试验以临床分离的狐狸源腐生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抑菌圈直径,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苏木和诃子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 mm、23 mm;苏木和诃子对腐生葡萄球菌的MIC均为3. 91 mg/mL,MBC分别为3. 91 mg/mL、7. 81 mg/mL,相对其他中草药来说这二种药物的MIC和MBC均较小。说明日常常用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苏木和诃子的抑菌、杀菌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中草药熏香燃烟及其不同的溶剂对5种猪场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抑菌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熏香燃烟的乙醇-DMSO溶解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对嗜水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程度较高,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54±0.19)mm、(8.78±0.26)mm,熏香MIC也分别为78.1 mg/mL和39.1 mg/mL,其次为水-DMSO溶解物,最次为水溶解物。而直接用熏香燃烟熏10~30 min后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熏灭效果,尤其对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的熏灭效果最佳,烟熏10 min后灭菌率分别为(100±0)%、(97±0)%、(94±4)%。  相似文献   

20.
32种中药及其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效果,取五倍子、秦皮、乌梅等32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体外培养的嗜水气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结合中兽医理论,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栀子等8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茵有较强抑菌作用.8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乌梅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同时,主药与主药组成复方后抗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