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2O5、K2O、有机肥与川麦冬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的函数模型,研究N、P2O5、K2O与有机肥的施用量对川麦冬农艺性状、生物量和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川麦冬的最佳施肥方案。通过模型解析,N、P2O5、K2O和有机肥对川麦冬农艺性状、生物量和质量具有显著影响。N对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块根数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贡献率最大;P2O5对叶宽贡献率最大;K2O对根长、须根数、须根鲜重、须根干重、茎叶干重、鲜产量和总皂苷含量贡献率最大;有机肥对茎叶鲜重和干产量贡献率最大。N-有机肥对茎叶干重达到显著影响;N-有机肥互作对鲜产量达到显著影响;K2O-有机肥互作对鲜产量和干产量达到极显著影响;N-K2O互作对川麦冬中总皂苷含量达到显著影响;N-K2O互作和N-有机肥互作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达到显著影响;P2O5-有机肥互作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达到极显著影响。通过频数分析法并进行交集优化之后得到了川麦冬高产优质的最佳施肥方案为N 676.75~819.16 kg/hm2,P2O5 183.07~206.30 kg/hm2,K2O331.07~437.53 kg/hm2或467.31~568.76 kg/hm2,商品有机肥2 191.20~2 732.40 kg/hm2。  相似文献   

2.
钾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生产及籽粒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叶鞘干物质重与施用钾肥有关,在乳熟期达到最大值,蜡熟期叶、叶鞘干物质重均呈下降趋势;茎秆和地上部干物质总重量与钾肥施用水平有关,干物重随生育进程推进而增加;钾肥用量在75~225 kg/hm2,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钾肥用量达300 kg/hm2水平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225 kg/hm2施钾水平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氮磷钾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川麦冬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肥料的适宜施用量。  【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川麦冬生长期分3次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与有机肥,采收后分别测定药材的麦冬皂苷D (OSD)、麦冬皂苷D′ (OSD′)、麦冬甲基黄烷酮A (MONA)、麦冬甲基黄烷酮B (MONB) 和麦冬黄烷酮D (MOND) 的含量。利用模型分析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对川麦冬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统计频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  【结果】  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对OSD、OSD′和MONA含量的影响显著,对MONB与MOND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肥料对活性成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钾肥主要影响OSD′、MONA与MONB的含量,有机肥主要影响OSD含量,氮肥主要影响MOND的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OSD含量逐渐增加,OSD′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氮肥有机肥互作有利于OSD的积累,钾肥与有机肥互作不利于OSD′的积累;氮肥与磷肥互作、钾肥与有机肥互作有利于MONA的积累,氮肥与钾肥互作、磷肥与钾肥互作、磷肥与有机肥互作不利于MONA的积累。通过优化分析,施用N 307~368 kg/hm2、P2O5 23~27 kg/hm2、K2O 189~190 kg/hm2、有机肥2419~2534 kg/hm2可使OSD含量≥140 μg/g、OSD′含量≥75 μg/g、MONA含量≥100 μg/g。  【结论】  获得最高麦冬皂苷D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2 kg/hm2、P2O5 25 kg/hm2、K2O 204 kg/hm2、有机肥2616 kg/hm2。获得最高麦冬皂苷D′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9 kg/hm2、P2O5 25 kg/hm2、K2O 199 kg/hm2、有机肥2352 kg/hm2。获得最高麦冬甲基黄烷酮A含量的施肥量为N 339 kg/hm2、P2O5 25 kg/hm2、K2O 173 kg/hm2、有机肥2400 kg/hm2。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可提高川麦冬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尤其是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麦冬甲基黄烷酮B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氮肥减量分施促进甘薯根系分化与块根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减氮运筹对甘薯根系生长发育、块根分化建成的影响,并讨论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高产高效甘薯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本部试验基地黄棕壤上以商薯19和徐薯22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常规习惯基施氮100 kg/hm2 (FP) 为对照,在减氮20%的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施用方式:全部基施 (JS)、全部块根形成期 (移栽后35 d) 追施 (KS)、50%基施+50%块根形成期追施 (FS)。于移栽后35 d(块根分化建成后期)、80 d(块根膨大期) 和收获期挖根取样,调查不定根数、不定根根长、粗根和单株有效薯块的根径范围、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测定根系活力、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结果】与FP处理相比,JS处理降低了单薯重,使块根产量显著降低,KS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薯块数,使块根产量分别提高7.61%(商薯19) 和11.74%(徐薯22),FS处理提高了单株有效结薯数和单薯重,使块根产量分别增加22.10%(商薯19) 和21.37%(徐薯22)。同时,FS处理较FP处理增加了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目,增强了根系活力,提高了地上部、根系及有效薯块干重和根系/地上部干重比值。相关分析表明,块根膨大期甘薯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均与单薯重和产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将施氮量由100 kg/hm2减至80 kg/hm2,并将其中一半氮肥在块根形成期追施,可有效促进甘薯根系生长和有效薯块的早期形成,保证单株结薯数,同时还可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根系活力,提高块根膨大期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有利于薯块的膨大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京郊设施黄瓜氮素施用量的优化运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京郊设施蔬菜黄瓜普遍存在氮素施用量高,利用效率较低,土壤残留多,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较高等问题。研究产量高、品质优且土壤氮素残留水平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可为优化施肥、提高生产和环境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设施蔬菜田间小区试验法,以金胚98黄瓜为试材,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5 t/hm2的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240、360、480 kg/hm2,调查了黄瓜产量、品质、氮素残留、经济效益,分析不同施氮条件下土壤的氮素平衡。【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氮素增加后各处理黄瓜产量显著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产量最高;氮素残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黄瓜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施氮量480 kg/hm2时,黄瓜硝酸盐含量超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360 kg/hm2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黄瓜氮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都有所增加,施N 240、360、480 kg/hm2处理较不施氮处理差异显著(P < 0.05),在N 480 kg/hm2处理下氮素含量较N 360 kg/hm2处理有所降低;氮肥的施入对磷、钾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氮情况下氮素利用率在4.9%~24.9%之间,氮素残留率在24.5%~58.0%之间,当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氮素利用率最高,残留率最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的表观损失量增加,但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氮的表观损失量较施氮量为240 kg/hm2有略微减少。【结论】综合考虑土壤环境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温室土壤无机氮含量为35.2 mg/kg和基施商品有机肥15 t/hm2的试验条件下推荐341.7 kg/hm2为最佳施氮量,可获得最高产量78.4 t/hm2;当施氮量为329.6 kg/hm2时,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推荐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施K2O量设0、15、60、240 mg/kg 4个水平,研究钾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施K2O 60 mg/kg处理根鲜重、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和施K2O 15 mg/kg水平,根鲜重较对照增加14%;根干重增加8.6%;叶绿素含量、苦参总碱含量和苦参总碱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较对照增加5.6%;苦参总碱含量增加38.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增加50.5%.钾对单株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主根干重增加所致;施钾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苦参总碱含量.获得较高的单株苦参总碱产量适宜的施K2O量是60 mg/kg.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了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 ,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 ,建立的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表明 :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 ,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肥的增加而产量增加 ,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 ,施用N 4 5 5 7~ 4 95 4kg/hm2 、P2 O52 5 9 5~ 312 2kg/hm2 、K2 O 6 95 1~ 75 7 3kg/hm2 ,产量为 75 0 0kg/hm2 以上的概率为 99%。  相似文献   

8.
减量施氮对菘蓝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量施氮对菘蓝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菘蓝栽培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于山西(SX)和甘肃(GS)两个产地的菘蓝为材料,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在正常施氮水平N 675 kg/hm2下,设置4个处理CK、1/4N、1/2N、N,施氮量分别为N 0、169、338、675 kg/hm2,探究减量施氮对菘蓝生长指标、营养物质、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大青叶和板蓝根有效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山西产地菘蓝鲜重和干重均呈现增加趋势,在正常施氮水平下取得最大值,株鲜重和株干重分别为68.4 g、15.3 g;甘肃产地菘蓝则表现出先增加后略降低的趋势,在1/2N处理下其鲜重和干重值最大,植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78.5 g、19.7 g。施氮量与菘蓝的根长、株高和主根直径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山西、甘肃产地菘蓝的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氮水平对菘蓝的折干率没有显著影响。CK处理下山西与甘肃产地菘蓝的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碳氮比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游离氨基酸则以N 675 kg/hm2处理最大,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产地菘蓝均以CK处理下叶内靛蓝、靛玉红与总黄酮根内的(R, S)-告依春含量最高,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甘肃产地菘蓝对施氮水平变化更为敏感。施氮水平显著影响了大青叶和板蓝根的有效经济产量,在1/4N处理下大青叶有效经济产量更高,且显著高于N处理;山西产地板蓝根的有效经济产量与氮水平呈正相关,在N处理下最大,达到3.31 mg/g,甘肃产地则在1/4N处理下取得最大值2.94 mg/g,综合考虑大青叶和板蓝根,以减量施氮处理下(1/4N、1/2N)菘蓝有效经济产量值更高。【结论】减量施氮对菘蓝生长量和外形品质有不利影响,但有利于其活性成分的积累及有效经济产量的提高,山西和甘肃产地的菘蓝对氮素的响应有所差异。建议栽培生产中可将氮肥施用量控制在169~338 kg/hm2,并根据产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粮田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向大气排放N2O增多,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为实现粮田安全生产,研究吡啶喷涂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内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和净收益的影响。【方法】 按照1.1‰的比例将2-氯-6-三氯甲基吡啶喷涂在尿素表面制成吡啶喷涂尿素,进行了玉米、小麦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吡啶喷涂尿素施用水平,玉米分别为0、180、270和360 kg/hm2,小麦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调查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在2茬作物生长期间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测定土壤N2O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 各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基肥和追肥后均出现显著的N2O排放峰,土壤N2O排放、氮素表观损失、N2O排放强度等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玉米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270和360 kg/hm2间无显著差异,2处理玉米分别较不施氮肥净增收5208.0和5425.4 yuan/hm2;小麦吡啶喷涂尿素用量为225 kg/hm2时,籽粒产量和净收益均最大。整个轮作季,与N3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360和300 kg/hm2)相比,N2(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270和225 kg/hm2)处理的作物产量相当,但土壤N2O排放量减少1.51 kg/hm2,土壤氮素表观损失减少39.4 kg/hm2,施氮肥量减少165 kg/hm2,净增收提高405.3 yuan/hm2。【结论】 玉米-小麦轮作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分别为270和225 kg/hm2时增产增收,且土壤N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施用氮肥是禾本科牧草种子高产的关键管理措施之一。为提高羊草种子产量,在人工羊草地上探讨施用氮肥对羊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为羊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试验于 2013~2015 年进行,以中科 2 号羊草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 ‘Zhongke No.2’] 为材料,设置 5 个氮肥处理水平,分别为 N 0、60、120、180、240 kg/hm2,氮肥在返青期 (4 月上旬) 和种子完熟后 (7 月下旬) 施入,两个时期各施 1/2,羊草种子完熟时测定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结果】 施氮量和年际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随生长年限延长,羊草种子产量逐年增加。2013 年和 2014 年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3 年施用氮肥 104.9 kg/hm2 时羊草产量最高,为 395.2 kg/hm2,但氮肥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2014 年施用氮肥 173.5 kg/hm2 时产量最高,为 857.8 kg/hm2,较不施氮肥显著增加 56.0%。2015 年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 180 kg/hm2 时种子产量达较高水平为 1865.0 kg/hm2,与施用氮肥 240 kg/hm2 差异不显著,较不施氮肥显著增加 206.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抽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 r = 0.883, P < 0.01),抽穗数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 0.717,分蘖数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为 0.689,且主要是通过抽穗数产生,抽穗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2013 年施用氮肥羊草抽穗数差异不显著,其后两年随氮肥施用量增加抽穗数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相同。三年连续施用氮肥使 2014 年和 2015 年抽穗数显著增加,对种子生产有利。施用氮肥显著增加羊草植株穗长、小穗花数、结实粒数/穗和结实率,而对千粒重和小穗数影响不显著。抽穗数与穗长、千粒重和小花数/小穗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随生长年限增加,羊草种子高产所需施氮量增大,羊草适宜施氮量为 104.9~180.0 kg/hm2,2013 年以施氮 104.9 kg/hm2 为宜,而 2014 年和 2015 年则以 180 kg/hm2 左右为宜。抽穗数是影响种子产量的最关键因子,不受当年施用氮肥的影响,而与前一年种子完熟后施氮量和 8~10 月降雨量相关。抽穗数增加导致的穗长、千粒重和每小穗花数减少,可以通过添加氮素来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inn. f.) Ker-Gawl]生产中氮 (N)、磷 (P)、钾 (K) 和生物有机肥 (BF) 最佳配施量,为大田川麦冬的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L9 (34) 正交设计,分析9个不同N、P、K与BF组合处理下,川麦冬品质活性成分、代表性活性成分与重金属含量,并基于DTOPSIS法进行了综合选优。  【结果】  合理的N、P、K和BF配施可显著提高川麦冬水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可溶性多糖、麦冬皂苷D与麦冬皂苷D'的含量,降低Cu、Gd、As、Pb、Hg的含量。其中,以N1P3K3BF3处理的水溶性浸出物、总皂苷、麦冬皂苷D与麦冬皂苷D'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4.52%、0.38%、112.208 μg/mL与56.293 μg/mL;可溶性多糖含量最高的为N3P3K2BF1处理(42.47%);Cu和Pb含量最低的为N1P2K2BF2处理,As含量最低的为N3P2K1BF3处理,Gd含量最低的为N2P1K2BF3处理,Hg含量最低的为N2P2K3BF1处理。  【结论】  通过DTOPSIS法进行了综合选优,活性成分高、重金属含量低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1P3K3BF3,即N、P2O5、K2O和生物有机肥分别为598、240、595.80和27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保持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了保水剂、氮肥与磷肥对多年生牧草西北羊茅种子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为西北羊茅合理施用肥料和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青海省海北州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进行,供试材料为建植三年的西北羊茅。试验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2个保水剂用量 (0 和30 kg/hm2,表示为PM0、PM30);2个施氮量 (N 0和60 kg/hm2,表示为N0、N60);4个施磷量 (P 0、60、75 和90 kg/hm2,表示为P0、P60、P75和P90),共16个处理。测定了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 (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千粒重、生殖枝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等)。【结果】1) 单独添加保水剂对西北羊茅种子产量无明显影响,但与氮肥、氮磷肥互作显著影响种子产量。不论单独施用还是与磷肥和保水剂配合,施氮处理西北羊茅种子的产量降低16%~48%。施磷显著增加西北羊茅种子产量,提高幅度28%~49%。N0PM30P90组合处理种子产量最高,达560 kg/hm2,N60PM0P0组合最低,仅260 kg/hm2。P75与P90处理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P60和P0处理。2) 保水剂主要增加了单序籽粒重,最大增幅达29%。N60处理羊茅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千粒重、生殖枝数降低幅度为12%~18%,单位面积籽粒数最大降幅为50%。氮肥与保水剂互作降低生殖枝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的幅度分别为24%和34%。随施磷量增加,单序籽粒重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单序籽粒数和单位面积籽粒数;各产量性状均在施磷量75~90 kg/hm2时有较大值。3) 与种子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单位面积籽粒数 (0.847)、生殖枝数 (0.822) 和单序籽粒重 (0.76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枝数 (0.637) 和单序籽粒重 (0.518) 两个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4) 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而磷肥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N60显著降低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结论】多年生西北羊茅种子产量受氮、磷影响较大,受保水剂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会降低单位面积籽粒数,进而显著降低种子产量。施磷可以显著增加生殖枝数和单序籽粒重,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供试区域,羊茅草种子生产不建议施用氮肥或单独施用保水剂,推荐保水剂30 kg/hm2与磷肥75 kg/hm2配施以提高种子产量和磷肥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施肥方式对江苏春玉米产量和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施肥方式对江苏春玉米产量与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区域春玉米的轻简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主推品种‘苏玉29’和‘苏玉30’为材料,采用缓释型复合肥一次性施用(SF)和常规施肥(基施复合肥+拔节期追施尿素)(CF)两种施肥方式,比较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05、135、135kg/hm^2时,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与氮素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施肥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与CF相比,SF施肥方式下‘苏玉29’和‘苏玉30’分别增产24.7%和17.8%。施肥显著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且增幅以SF施肥方式较大。与CF施肥方式相比,SF施肥方式下‘苏玉29’吐丝期、成熟期和吐丝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9.1%、14.7%和10.4%,‘苏玉30’分别增加了9.8%、21.1%和26.2%,‘苏玉29’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8%、13.3%和33.3%,‘苏玉30’分别增加了14.5%、19.2%和30.1%。与CF施肥方式相比,SF施肥方式下玉米吐丝期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苏玉29’和‘苏玉30’分别高出7.6%和9.6%,但粒叶比在两种施肥方式下无显著差异。SF施肥方式下‘苏玉29’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为2256.0kg/hm^2,高于CF施肥方式下的1832.3kg/hm^2,而‘苏玉30’为1254.8kg/hm^2,低于CF施肥方式的1462.3kg/hm^2;SF施肥方式下‘苏玉29’和‘苏玉30’氮素转运量分别比CF施肥方式下高8.6%和16.9%。氮肥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SF施肥方式大于CF施肥方式。【结论】江苏省春玉米高产施肥水平下,与常规施肥方式(基施复合肥+拔节期追施尿素)相比,播种时一次施用等量缓释型复合肥有利于增加籽粒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和节省人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蕲艾 (Artemisia argyi) 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蕲艾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施磷依据。  【方法】  蕲艾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基地进行,供试材料2018年为新植蕲艾,2019年为二年生蕲艾。在施用氮肥 (N) 120 kg/hm2、钾肥 (K2O) 120 kg/hm2基础上,设置5个磷肥 (P2O5) 用量:0、60、120、180、240 kg/hm2,依次表示为P0、P60、P120、P180、P240处理。调查蕲艾农艺性状、叶片产量,分析艾叶中矿质元素积累量、出绒率、总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含量、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  【结果】  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蕲艾叶片产量,但2018年的4个施磷处理的艾叶产量没有显著差异,2019年的P60处理显著低于P120、P180、P240处理,P120、P180、P240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曲线拟合计算,2018和2019年蕲艾叶片产量达到最高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66.5和157.7 kg/hm2。施磷提高了艾叶对N、P、Ca的吸收,降低了对Cu的吸收,对艾叶Mg和Zn元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叶片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新植艾叶和两年生艾叶出绒率最高的处理分别为P180和P120,分别比P0提高了21.0%和12.3%,经曲线拟合计算,最大出绒率对应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40.2和165.0 kg/hm2。施入磷肥能显著提高蕲艾叶片中总挥发油、桉油精、8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但α-侧柏酮和樟脑含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对艾叶出绒率、总挥发油及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8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等14个艾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新生艾叶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8.9%,二年生艾叶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2.6%。对艾叶综合品质得分进行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2018年为P120 > P180 > P240 > P60 > P0,2019年为P180 > P120 > P240 > P60 > P0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磷肥可显著影响蕲艾的生长、叶片产量和品质,适宜的磷肥用量可显著提高蕲艾叶片的出绒率以及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例。磷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 180、120 kg/hm2时新植蕲艾和2年生蕲艾叶的出绒率最高,综合品质得分排名靠前,且磷肥叶片利用率和磷肥农学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瓦布贝母核苷类成分贡献率的锌硼钼最优配施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核苷类成分为贝母的主要活性物质,本研究分析了锌硼钼配施对瓦布贝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优化瓦布贝母最佳微肥施用配方。【方法】以鳞茎大小为12 mm的四年生瓦布贝母为种源,在四川川贝母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锌肥、硼肥、钼肥的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瓦布贝母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幼果期进行叶面喷施,喷施量分别为各微量元素总量的20%、30%、30%、20%。五年生瓦布贝母倒苗后采收鳞茎,测定了干鳞茎中10种核苷含量。采用最小二乘法、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计算每种或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对核苷含量的贡献率,提出优化施肥方案。【结果】根据贡献率分析表明,锌肥对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和肌苷贡献率最大,硼肥对胞苷和鸟嘌呤核苷贡献率最大,钼肥对尿嘧啶和胸苷贡献率最大。单因素效应分析表明,锌肥和硼肥对胞苷有显著影响,钼肥对胸苷有显著影响。互作效应分析表明,锌–硼互作对尿嘧啶产生协同作用,对胸腺嘧啶、尿嘧啶核苷和胸苷产生拮抗作用;锌–钼互作对尿嘧啶、尿嘧啶核苷和肌苷产生协同作用;硼–钼互作对胞苷、胸苷、鸟嘌呤核苷和尿嘧啶核苷产生拮抗作用。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分析得出核苷含量综合最优处理。【结论】确定最优的施肥范围:锌肥为8.05~11.85 kg/hm2;硼肥为11.70~16.47 kg/hm2;钼肥为0.36~0.51 kg/hm2。通过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进行分析得出,当使用锌肥15.71 kg/hm2、硼肥5.53 kg/hm2、钼肥为0.65 kg/hm2时瓦布贝母10种核苷的含量综合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时期甘薯碳水化合物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甘薯的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依次代表正常供水(W1)和干旱胁迫(W0);钾肥设K0、K1、K2、K3四个水平,K2O用量分别为0、120、240和360 kg/hm2。分析了不同生长时期甘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收获期块根产量。【结果】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块根和淀粉产量显著降低,施钾有利于甘薯植株干物质含量的提高、块根的膨大和淀粉的生成和积累,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淀粉含量和积累量最大均为K2处理,较K0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1.7%、43.6%、10.6%和50.6%。相同钾用量条件下,干旱胁迫下块根单薯重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单株结薯数显著低于正常灌水。正常灌水条件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施钾使甘薯叶片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31.4%和36.0%。干旱胁迫下施钾后甘薯叶片和块根IAA、ABA、ZR和GA含量显著增大,较K0提高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7%、15.7%、12.0%、10.4%和21.4%、15.6%、65.7%、13.0%,促进了甘薯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干重的提高,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增大。【结论】干旱胁迫下施钾促进了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了甘薯块根单薯重,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甘薯块根产量。干旱胁迫下钾素提高甘薯块根和叶片内源激素(ABA、IAA、ZR、GA)含量,块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块根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上部茎叶生长、茎叶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增强了甘薯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适度干旱和低养分投入促进黄精生长发育与黄精多糖累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在不同水肥胁迫条件下黄精光合特性、生长发育及黄精多糖含量的差异,为黄精栽培生产中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试验设4个单因素黄精盆栽试验。水分试验设计灌水量400 mm (严重干旱)、500 mm (中度干旱)、600 mm (轻度干旱)、700 mm (充分供水)、800 mm (极充分供水) 5个水平,不施任何肥料。氮磷钾肥料试验均设4个水平:低量、理论用量、经验用量和超量,氮肥(尿素)依次为110、225、375和525 kg/hm2,磷肥( 磷酸二铵)为260、525、750和975 kg/hm2,钾肥(硫酸钾)为75、150、225和300 kg/hm2,肥料试验灌水量均为当地年降雨量 (680 mm)。在黄精不同生长时期,用光合作用仪测定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气孔导度 (Gs)、胞间CO2浓度 (Ci) 等光合参数,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荧光参数值并绘制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直尺测定株高、根长,叶面积测定仪测定叶面积,称重法测定根茎鲜重及干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多糖含量。  【结果】  中度干旱胁迫下,黄精光合能力较强,根茎多糖含量较高;充分灌水时生长发育旺盛,但光合速率和多糖含量低于中度干旱条件下。氮肥处理Pn、Gs、Tr值均以超量施肥最大,但Pn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再升高的“N”形曲线;以低氮量、经验磷量、低钾量处理的Fm最大,不同水肥条件下的黄精叶片均有明显的OJIP趋势;低量氮肥和低量钾肥条件下黄精的株高及根茎生物量高于其它施肥量处理;黄精多糖含量均以经验施肥量处理最高。在生长指标与黄精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株高与根茎生物量呈显著相关性 (P < 0.05),叶面积与黄精多糖含量有极显著相关性 (P < 0.01),黄精的植株越高,其药材生物量越大,而叶面积越大,其体内多糖含量越高。  【结论】  黄精栽培需保持中度的干旱,适当降低施肥量,特别是氮和钾用量,经验用量以下的施肥处理可以在获得较高的黄精根茎生物量的同时,保证黄精良好的生长发育,增大黄精的叶面积,提升光合效能,促进黄精根茎多糖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提高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但施肥不平衡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的影响,探明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油用牡丹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五年生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尿素750kg/hm^2、重过磷酸钙270kg/hm^2、硫酸钾600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量的一半)、2(常用施肥量)、3(常用量的1.5倍)。调查了‘凤丹’产量,分析了籽粒出油量。对‘凤丹’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结果】1)施用氮、磷、钾肥可改善‘凤丹’单株果荚数、单个果荚重量、果荚直径、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而提高‘凤丹’产量;氮、磷、钾肥的施用使‘凤丹’分别增产283.7、276.8和150.6kg/hm^2,增产率分别为55.5%、50.3%和23.5%,增加纯收入分别为7310.4、7494.3和2118.9元/hm^2,农学效率分别为0.96、2.76和0.59kg/kg。2)施肥增产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肥料农学效率和增收效果则表现为P2O5>N>K2O,但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使产量有所下降,且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增产和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以推荐施肥水平处理的最高,农学效率均以1水平最高。3)施用氮、磷、钾肥通过影响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来影响产油量,最高出仁率可达65.0%,最高种仁含油率可达32.9%,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3.0%、12.6%,氮、磷、钾均衡施肥产油量可高达193.3kg/hm^2,三因素对产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2O5>K2O。4)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和促进‘凤丹’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任一肥料的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降低。5)使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肥料与‘凤丹’产量效应函数方程,通过对比分析二元二次模型为最适模型,基于该最适肥效模型得出‘凤丹’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结论】合理的肥料配比和用量是‘凤丹’增产的保障。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提高‘凤丹’农艺性状、产量、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而提高产油量,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金属有机框架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是基于分子设计的一种新型团簇功能化合物,为实现多元化养分设计,生产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MOF肥料,评估了这两种MOF材料作为新型肥料的潜力和可行性。【方法】以氯化铁 (FeCl3·6H2O)、硫酸锌 (ZnSO4·7H2O)、磷酸 (H3PO4)、草酸 (H2C2O4·2H2O) 和尿素 (CO(NH2)2) 为基础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内100℃下合成MOF1和MOF2。MOF1和MOF2分别含Fe 18.6%、15.6%,P 15.7%、16.5%,N 5.16%、4.57%,C 4.61%、5.21%,MOF2还含Zn 2.89%。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肥 (CK)、常规施肥 (CF)、MOF1和MOF2。3个施肥处理为等氮磷钾设计,施肥水平为N 150 kg/hm2、P2O5 200 kg/hm2和K2O 150 kg/hm2。在水稻分蘖、拔节、孕穗及成熟期,采集土样,测定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及pH。水稻成熟后,测定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结果】与CF相比,MOF1和MOF2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7%和6.3%,相关农艺性状也均有改善。MOF1和MOF2处理的水稻营养器官总干物质量和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CF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32.8%,而MOF1和MOF2处理分别达到46.4%和43.0%,与CF差异显著。在成熟期,MOF1和MOF2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有效铁含量较CF均显著增加。【结论】两个以磷和铁为主要养分的新型金属框架结构肥料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且也可改善水稻相关农艺性状以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作为新型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