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抗猪链球菌戊糖乳杆菌素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分离自健康未断奶仔猪粪便的抗猪链球菌的戊糖乳杆菌LPL1—5所产细菌素进行提取、纯化,以及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戊糖乳杆菌LPL15所产细菌素经饱和度为80%的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树脂G-10层析和SP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树脂交换层析可得到纯化的细菌素,其比活力为1732.16AU/mg,纯度较发酵液提高了26.37倍;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及活性检测试验结果显示,3313~5856u范围内存在1条活性蛋白带;纯化后细菌素特性分析发现,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酸耐受性及溶解性,并基本确定其等电点为8.7;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可使细菌素完全失活;该细菌素抑菌谱较广,不仅对猪链球菌(Sreptococcussui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fnphylococcus aereu)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及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等革兰氏阴性菌也表现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食品防腐剂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本组纯化的戊糖乳杆菌31-1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敏感菌株的抑菌作用,发现该细菌素在80℃热处理15 min后活性基本不变,121℃处理15 min仍保持一定活性;在pH 2~8范围内37℃处理4 h保持稳定,当pH≥9时活性逐渐降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均可使该细菌素完全失活;α-淀粉酶可使其部分失活;酸性蛋白酶、溶菌酶不能使其失活。该细菌素抑菌效果明显,在3~5h内可减少敏感菌细胞数102~103个。测定了其抑菌谱,该细菌素可抑制乳杆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中的大部分菌株,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中的部分菌株。该细菌素是一种具有良好热、酸稳定性的蛋白活性物质,用于食品防腐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从酸菜汁中分离出一株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乳杆菌A5。温度、pH对菌株发酵上清液的影响以及发酵上清液对酶的敏感性的研究表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对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较敏感,说明抑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确定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21℃20min的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所产细菌素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pH3.0~5.0);菌株产生的细菌素可以较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表明菌株所产细菌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素。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高寒牧区牧民自制乳制品分离得到45株乳酸菌。采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中和试验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株乳酸菌有抑菌特性。用胰蛋白酶对发酵液进行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大大降低,说明代谢产物是具有蛋白属性的抑菌物质,判断为细菌素。鉴定结果初步认为,这三株乳酸菌分别属于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健康犊牛粪便中分离益生菌,并分析其益生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对其抗菌活性和抑菌物质分析,建立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探究其黏附能力和耐受性,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判其安全性。结果显示,4株益生菌为敏捷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和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johnsonii),且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11:K58(B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K99(Escherichia coliK99)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12和30号菌株的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过氧化氢,26号菌株还包括细菌素,14号菌株为有机酸和细菌素,其生长特性和产酸能力良好,具有较强的细胞黏附能力,对胆盐溶液和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较强,对抗生素敏感性较强,无溶血性。本研究分离得到的4株益生菌符合寻找替抗物质的需求,为防治细菌性犊牛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微  高学军  马春丽  王琦  孙婷婷  刘美  邹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542-11543,11570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干酪乳杆菌所产的细菌素分别进行抑菌活性、热敏感性、pH范围、蛋白酶敏感性、表面活性剂分析。首先排除过氧化氢、有机酸的干扰,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检测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pH 3.0~5.5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素失活,表明抑菌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加入EDTA,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是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和较广抗菌谱的蛋白类物质,可为其在防腐保鲜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指示菌,采用spot-on-lawn法从食源性乳酸菌菌种库中筛选获得2株高抑菌活性乳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戊糖片球菌和发酵乳杆菌。利用改良牛津杯法测定2株乳酸菌发酵浓缩液对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谱,并分析蛋白酶K、pH值、温度对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菌株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其中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具有更明显广谱抑菌效果;发酵液抑菌活性均受pH值影响,戊糖片球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敏感,发酵乳杆菌发酵液对蛋白酶、热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有多肽(蛋白)和有机酸,发酵乳杆菌来源的抑菌物质化学成分是一些具有热稳定性的有机酸。该研究获得乳酸菌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防腐领域,且为抑菌物质分离、鉴定和抑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格瓦斯中分离得到3株具有抑菌性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pentosus)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将3株产细菌素乳酸菌作为生物保鲜剂应用在冷却羊肉的保鲜上。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定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能较好地抑制冷却羊肉中的腐败微生物,从而保证冷却羊肉的新鲜度和感官性状;而乳酸乳球菌则对冷却羊肉的保鲜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从延边地区黑熊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3株乳酸菌,其中,嗜酸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活性及胆盐耐受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L-1,L-3)进行耐酸试验、抑菌试验及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嗜酸乳杆菌在胆盐含量0.3%,pH值为2.0时仍然生长,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无毒性.这表明该菌株完全能适应动物胃肠道环境,作为微生态制剂用菌种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分离自藏灵菇的鼠李糖乳杆菌zrx01产细菌素的能力,对其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鼠李糖乳杆菌zrx01产细菌素的最适发酵条件,即发酵时间、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等4个因素对其产细菌素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响应面优化,利用优化条件提取细菌素并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响应面法优化的鼠李糖乳杆菌zrx01产细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0 h、发酵温度35 ℃、培养基初始pH 6.5、接种量2.5%(体积比),此时细菌素的相对效价为(242.02±10.24) AU/mL,比优化前的相对效价(118.40±10.36) AU/mL提高了104.41%。获得的发酵上清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浓缩,作用于大肠杆菌指示菌和鼠李糖乳杆菌zrx01 8 h,鼠李糖乳杆菌zrx01不产生抑菌圈,而大肠杆菌抑菌圈明显。扫描电镜显示,该细菌素对鼠李糖乳杆菌zrx01自身无作用,但可使大肠杆菌的菌体表面形成孔洞,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结论】分离自藏灵菇中的鼠李糖乳杆菌zrx01所产细菌素,在食品防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经乙醇浸提、SephadexG-15层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及鉴定,发现该植物乳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类分子量较小(小于1000Da),且比较接近,极性不同的多肽。  相似文献   

12.
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经乙醇浸提、SephadexG-15层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及鉴定,发现该植物乳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类分子量较小(小于1000Da),且比较接近,极性不同的多肽。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铁皮石斛种苗稀缺的现状,提高种苗繁殖率,以铁皮石斛种子(成熟率80%~90%)、带芽茎段、叶片3种材料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最适宜外植体材料是种子,最适宜的类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1/2MS,最适宜的类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MS+KT1.5 mg/L+NAA0.5 mg/L+CM100 mL/L+活性炭0.3 g/L,最适宜类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MS+KT1.5 mg/L+NAA0.5 mg/L+100 mL/L苹果汁,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IBA1.5 mg/L.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提高米酒乳杆菌C2发酵产细菌素的水平,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进行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发酵的基础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氨基酸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米酒乳杆菌C 2发酵产细菌素的最佳基础培养基为SL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补加氨基酸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显著。当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20 g·L^-1,酵母浸粉25 g·L^-1,MgSO4.7H2O 0.38 g·L^-1,L-半胱氨酸1 g·L^-1,柠檬酸三铵2g·L^-1,乙酸钠2.5 g·L^-1,吐温80 1 ml.L-1时细菌素的产量最大,抑菌圈直径可达28.97 mm。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选用初配体重分别为56.8、70.16、84.28kg的雅南小母猪各6头,在怀孕0-80天、81天至分娩分别定量采食1.13、1.61、2.09公斤/头·日和1.57、2.24、2.91公斤/头·日来研究孕期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器官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母体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心、脑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肾、脾有显著影响(P<0.05),胎儿肾、脾生长发育对母体营养水平变化最敏感,肝中等,脑、心不过感;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受母体营养水平影响(P<0.05);葡萄糖则不受影响(P>0.05);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母体蛋白摄入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其方程分别为:Y=-1514.745+2452.477X1-838.663X12(P<0.001)Y=-12889.48+30433.77X2-17590.95X22(P<0.05)(Y为母体蛋白摄入量:克/头·日;X1、X2分别为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mg/100ml);初生仔猪猪血清清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确定孕期母体蛋白需要量的标识;初生长雅仔猪血清葡萄糖、清蛋白、总蛋白含量分别为71.72mg/100?  相似文献   

17.
别怀周  王超  李瑞胜  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83-14485
[目的]研究喷雾干燥制备戊糖乳杆菌LEPM818细菌素的最佳条件。[方法]以戊糖乳杆菌LEPM818所产细菌素为材料,分别对喷雾干燥制备细菌素过程中的辅料比、进口温度、蠕动泵值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辅料比10%,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130℃,风机值80 m3/min,蠕动泵值1 200 ml/h。在此基础上进行喷雾干燥,产品得率为96.27%,总活力可达5.78×103AU。[结论]该研究为喷雾干燥制备细菌素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Bovine embryonic stem cell would be invaluable for researching the aspect of animal cloning, production transgenic animal and discussion of gene function in vitro. With the object of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culture system for isolation and clone of bovine pluripotent stem cell, we cultured bovine embryos and mouse embryos including morula blastula and hatached blastula and obtained animal ICM on Primary marine embryonic fibroblast (Primary murine embryonic fibroblast, PMEF) feeder layer with tissue medium(DMEM supplemented with 15ml/100ml NBS ,0.1μmol/L Na2SeO3, 0. 1mmol/L β-mercaptoethanol, 1 000ng/ml LIF,10 ng/ml IGF, 1mmol/L necessary amino acid and 1mmol/L L-glutamine), then, we obtained mouse ICM and bovine ICM. Moreover, we isolated and cloned the 6 passage bovine ES like cells(12 cell lines) and 9 passage marine ES like cells (52 cell lines) deriving from bovine ICM and murine ICM respectively on the feeder layer of PMEF by disaggregating ICM and ES cell clones of bovine and murine into smaller clumps through digesting with 0. 125g/100ml trypsin and 0.02g/100ml EDTA and scattering with a glass needle. The pluripotency of both murine and bovine ES like cells was identified w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histochemistry identification, karyotype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S cells in vitro or in vivo.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bovine embryonic stem cell and murine embryonic stem cell had developmental pluripotency.  相似文献   

19.
培养基成分对试管米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天然营养附加成分组合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试管米麻,探讨培养基成分对试管米麻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试管米麻生长的天然营养附加成分组合为20g*L-1菌材液+100g*L-1香蕉汁;促进试管米麻生长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0mg*L-16-BA+0.2mg*L-1NAA;促进试管米麻快速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是:1/2MS+1.0mg*L-16-BA +0.2mg*L-1NAA+20g*L-1菌材液+100g*L-1香蕉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