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豆糖蜜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糖蜜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副产物。综述了大豆糖蜜中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大豆磷脂等功能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并简述了大豆糖蜜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对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概况,内容主要包括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测量,对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豆多肽对高温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大豆多肽对香蕉耐高温特性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大豆多肽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经42 ℃高温处理后其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大豆多肽预处理能有效降低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片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说明大豆多肽可减轻高温胁迫引起的伤害,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高温能力。在所设四个浓度中以0.6% 的大豆多肽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大豆含有大量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深受人们青睐。因大豆中的少量低聚糖素原被认为是食后引起“肠胃胀气”的因子,在制取大豆蛋白原料及其制品时,均作为不受欢迎物质除去。80年代末,日本首先开展对低聚糖开发和其功能特性的研究。大豆低聚糖现已被日本厚生省列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基料,这类功能性食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一定市场规模。本文将对大豆低聚糖在大豆中的含量、分布、性质、生理功能及制备、检验和应用逐一作介绍,以期重新认识大豆低聚糖的特定生理功能及其利用价值。  作为生物化学学术用词,低聚糖(或寡…  相似文献   

6.
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疗作用,已被很多实验所证实。世界各国均将膳食纤维作为"第七营养素"进行开发研究。主要介绍了从大豆中获得以豆皮和子叶为原料的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膳食纤维对人体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对膳食纤维的定义、组成、物化特性、分离制备及生理功能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从事膳食纤维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大豆异黄酮在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菌消炎、预防骨质疏松和老年痴呆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层析法和免疫检测法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栽培历史悠久,品质资源丰富,全国除少数省以外,均种植大豆。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应用广,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而且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皂甙、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等,对人体健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降低大豆收获后的损失,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保持其营养价值和嗜好性价值,充分开发大豆的功能特性,是大豆贮藏与加工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豆既属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油料和饲料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大豆籽粒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其制品不仅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而且不含胆固醇,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和保健养颜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即单种大豆、单种反枝苋、大豆与反枝苋混种的群落中,反枝苋和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混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比单种大豆多利用了3种碳源,混种反枝苋与单种反枝苋相比利用的碳源种类数相同;在大豆鼓粒期,混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少利用了9种碳源,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6种碳源;在大豆成熟期,混种大豆利用的碳源种类总数与单种相同,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4种碳源;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单种大豆相比,混种大豆根际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和温度均降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升高,且都在大豆鼓粒期差别最大。说明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入侵改变了大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了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大豆蛋白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蛋白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状况、功能特性和营养保健功能。大豆蛋白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不仅能大大改善焙烤食品的品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焙烤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大豆主要品质指标与大豆机械力学特性的关系,探讨用于评价大豆机械性能的理化特性指标。以5种大豆为原料,分析了不同大豆品种的水分含量、籽粒大小、化学品质与大豆长轴、短轴挤压力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大豆籽粒的破裂力均逐渐减小,压缩功则逐渐增大;长轴和短轴的挤压力学特性参数不同,短轴压缩时大豆的总体力学特性参数更大;籽粒的尺寸、形状与大豆的挤压力学特性关系密切,籽粒大小与大豆的挤压力学特性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大豆挤压力学特性呈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大豆挤压力学特性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储运、加工设备设计的优化以及大豆的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 花生复合挤压组织化蛋白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花生挤压组织化蛋白产品的质构不同。以低温脱脂大豆粕和低温脱脂花生粕为主要原料,应用德国Brabender DSE—25型双螺杆挤压试验室工作站为挤压设备,研究大豆、花生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产品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粕的添加,大豆、花生蛋白复合挤压组织化产品的组织化度、拉伸力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和咀嚼度先减小后增大,弹性则表现为先保持不变、后变小的趋势。大豆、花生挤压产品的弹性介于两者单独挤压产品之间,组织化度、硬度、咀嚼度和拉伸力存在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
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正常水分管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对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无显著影响,对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等主要化学性状无显著影响。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种植不会带来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豆活性肽是大豆蛋白的水解产物,因具有多种功能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大豆活性肽的稳定性更好,加工性能也优于大豆蛋白。综述了大豆肽的活性功能,如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和抗氧化等,并对其在不同种类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大豆活性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亚基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与营养特性。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大豆蛋白质组成并提出了便捷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1 624个中国大豆栽培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大豆蛋白的主要亚基均有一定变异,同时,结合Western Blot分析,首次在中国大豆栽培品种中发现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β-亚基缺失的大豆品种,为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改良育种和加工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大豆抗旱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多年生产实践表明,在众多影响内蒙古大豆生产发展的因素中,干旱是极为重要的障碍因子,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也成为大豆高产的重要性状。本试验着眼于内蒙古大豆旱作生产实际,选用21个大豆品种(系),对开花结荚期不同品种大豆的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相对含水量及质膜透性等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抗旱隶属函数法对供试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判断抗旱性强弱,为大豆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根据抗旱性能可分为4类,强抗旱品种为半野生大豆、秣食豆、吉育39号及晋豆15,抗旱类型为吉育30、吉育70、九农20、兴抗线1号、兴00-5091、吉育55、吉育35、吉育47、王中王和吉育56,中抗旱类型的品种有抗线4号、CK125、开育10号和吉育62号,弱抗旱品种有吉育38、中作962及中作引1号。  相似文献   

18.
东北大豆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北(黑、吉、辽)三省的主要栽培大豆(70个)品种的分离蛋白为试材,分析测定了氮溶解指数(NSI)、粘度、吸水性、发泡能力、泡稳定性等蛋白质功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的大豆蛋白具有很高的溶解性和泡稳定性,适于生产各种功能的专用大豆蛋白粉、蛋白肉、乳制品及传统豆制品;吉林大豆蛋白的发泡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适于用作高级糕点、冰淇淋、糖果等加工;辽宁大豆蛋白的特点是吸水性强、粘度大,适合用于做食品添加剂,可有效地调整食品物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