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9):154-155
正口蹄疫(FM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CSF)、猪瘟(PRRS)和猪伪狂犬病(PR)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几种主要病毒性疫病,也是当前我国开展"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和"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工作中必检的疫病。为了掌握种猪场FMD、CSF、PRRS和PR的免疫抗体水平以及FMDV、CSFV、PRRSV和PRV的野毒感染情况,以加快我市规模化养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步伐,2015年8月课题组对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市许多猪场常常发生临诊上以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或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为特征的群发性疫病,严重的如沙县某猪场,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半年内发生以上繁殖障碍症50余胎,累计损失仔猪600余头。据报道,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乙型脑炎(JE)等传染病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繁殖障碍性疫病,困扰着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解我市猪场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感染现状,我站于2000年5月组织开展了一次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被…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防制经验表明,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PR暴发的有效措施和主动性战略,近年来我省的PR疫苗免疫效果监测表明,PR灭活疫苗的  相似文献   

4.
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诊吉林省某规模化猪场是否感染猪伪狂犬病(PR),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剖检、gE-ELISA、病毒核酸提取、PCR鉴定、DNA纯化与测序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PR净化方案。结果表明:该猪场发生了PR;为了净化PR,应用建立的PR净化方案,2个月后再进行gE-ELISA检测,结果所有种猪均为PR阴性。说明净化方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明确PCV2感染对伪狂犬(PR)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彩阻断ELISA方法对单独接种猪PR疫苗组(A组)及PCV2人工感染3周后接种猪PR疫苗组(PA组)不同时相血清中的猪PR病毒gB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时相  相似文献   

7.
建立慢性砷暴露小鼠动物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慢性砷暴露小鼠乳腺组织中ER、PR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1)对照组mRNA表达量ER为0.0025±0.0011、PR为0.0190±0.0150;(2)0.05mg/L组ER为0.0085±0.0080、PR为0.0470±0.0180;(3)0.1mg/L组ER为0.0027±0.0003、PR为0.0210±0.0200;(4)0.2mg/L组ER为0.0037±0.0025、PR为0.0390±0.0130;(5)0.4mg/L组ER为0.0029±0.0018、PR为0.0072±0.0031。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砷暴露小鼠ER表达均升高,其中0.05mg/L组ER表达差异显著(P0.05);除0.4mg/L组表达降低外,其他各暴露组PR表达也升高,0.05mg/L组PR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0.2mg/L组的PR表达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慢性砷暴露小鼠乳腺组织中ER、PR表达量较对照组发生改变,可能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发挥雌激素效应进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市不同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的存在及分布,指导生产实践,随机对全市14个县(区、市)、27个不同规模猪场的非免疫猪采集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体检测,共检测血清样品1238头份,检出阳性111头份,阳性率为8.79%;大、中、小型规模猪场的阳性率分别为1.43%、6.29%、15.06%,经卡方检验,P<0.01,表明各类型猪场阳性率差异极显著:大型规模猪场<中型规模猪场<小型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9.
正1什么是猪伪狂犬病?什么是PR?什么是AD?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传染病,英文缩写为PR。由于是在1902年在匈牙利首次被Aujeszky所提出,因此也被称为Aujeszky Disease,简称AD。所以不论是PR或AD,都是猪伪狂犬病的简称。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猪场已经受到本病的污染,对中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威胁。PR以引起怀孕母猪的流死产和仔猪的神经症状、死亡及大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目前在中国,我们通常称PR为猪伪狂犬病。在国外则有些地方称为AD。2 PR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四川省规模场猪伪狂犬病(PR)发生风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种猪场、扩繁猪场、商品猪场的生产管理情况,用情景树法描述PR发生的风险路径,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风险评估框架下构建评估模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底调查数据,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式,用矩阵法估算各风险路径的风险值。结果显示,四川省规模场发生PR的高风险路径为引种、使用精液、未有效控制鼠害、未有效控制犬猫以及地理位置和饮水控制。近年来由于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经人、车、物、料等传统途径释放PR的风险大大降低,在各类型规模场开展PR净化的条件已较为成熟。在PR净化的同时开展风险评估,能帮助猪场找出风险漏洞,便于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为PR净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猪伪狂犬病(PR)是猪的主要传染病。我省解放后至1988年的40年中,6个地区发生PR,其中发病的猪场只有3个,而1988~1995年3月,我省有26个猪场流行PR,发病场经产种猪共19750头,约占全省100个大中型猪场种猪的30%,该病已给我省密集型猪场造成威胁。现将我省PR调查情况及  相似文献   

12.
胆汁酸(BAs)作为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上游激活物之一,可直接调控S1PR2活性,也可通过BAs相关信号通路法尼醇X受体(FXR)和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TGR5)介导S1PR2途径.S1PR2通过平衡核因子Kappa B(NF-κB)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动物体炎症.本文...  相似文献   

13.
<正>猪伪狂犬病(PR)自1947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以来,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相继发生过。据近10年统计,PR仍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07年以来,PR虽然在发病率上有所下降,症  相似文献   

14.
为研制貂源伪狂犬病(PR)灭活疫苗,本实验室从疑似患PR的水貂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PR病毒(PRV)DL14/08株(10~(7.10)TCID_(50)/m L),采用甲醛灭活以铝胶为佐剂制备了水貂源PR灭活疫苗。采用水貂和家兔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验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结果显示水貂和家兔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5×10~(5.6)TCID_(50)/m L;采用研制的PR灭活疫苗和商品化猪用PR灭活疫苗免疫水貂,免疫21 d后平均中和抗体分别为1∶516和1∶348,用相当于100倍半数致死量毒力的分离株病毒攻毒,自制灭活疫苗组保护率为100%,商品化疫苗组保护率为80%。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水貂源PR灭活疫苗抗体水平及攻毒后保护率明显高于商品化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强毒株对水貂的攻击,可以作为水貂伪PRV预防和控制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广西贵港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的感染状况,估计场群流行率和分布情况,研究场群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本试验按照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随机抽取81家规模猪场,使用猪伪狂犬病gE-ELISA试剂盒,对1 604份血清样品进行PR血清学检测,并结合问卷调查开展相关风险因素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PR场群感染的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贵港市规模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23.94%(95%CI:13.90%~33.98%),其中种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33.37%(95%CI:13.20%~53.54%),商品猪场PR血清学场群真实流行率为23.65%(95%CI:12.83%~34.48%)。猪场"位于港南区"、"方圆3 km内有猪场"、"离主干道距离≤500 m"和"饲料来源外购"是贵港市规模猪场感染PR的潜在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危险因素,从广东省173家猪场收集了110家PR阳性猪场、63家PR阴性猪场的27项数据,以及血清和组织的随机样品。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开设分场、距最近猪场的距离小于2.5 km、购入后备母猪等11项因素与PR流行有较强的联系(P〈0.05)。秩和检验表明:建场时间越长、生产周期间隔越短、人员进入场区前未更衣淋浴等8项因素对发生PR产生显著影响(P〈0.05)。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距最近猪场的距离小于2.5 km、设置分场、购买后备母猪、本场人员未更衣淋浴是PR流行的危险因素,其比数比分别为12.44、12.68、18.5、5.88,且该模型正确预测发病情形的概率为90%。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0,(4)
为分析评估贵阳市某规模化种猪场猪群健康状况,进一步推动全市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PCR/RT-PCR试验分别对362份猪血清和猪扁桃体组织进行了猪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的抗体水平及病原检测。结果:FMD、CSF、PRRS和PR的免疫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0.61%、94.75%、88.12%和96.96%;FMD和PR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8%和3.59%;FMD、CSF、PRRS和PR的病毒核酸阳性率依次为0、0.83%、0和1.38%。试验结果表明,该规模化种猪场4种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CSF和PR野毒感染情况,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疫苗免疫,并立即对检出的CSF和PR病毒核酸阳性猪只进行淘汰处理,同时加强对FMD和PR感染抗体阳性猪只的隔离和监控。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酒泉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酒泉地区15个未经猪伪狂犬病(PR)疫苗免疫的规模化猪场采血清254份,经PR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在12个猪场检出PR抗体,检出阳性血清48份,平均阳性率18.9%。提示,在该地区部分猪场有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猪生产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基于PR的介绍,阐述了规模猪场PR的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并在文末附带猪伪狂犬病净化示例,以实证探析PR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的可行性。1病原PRV为猪甲型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置于干燥条件下,尤其是通过阳光直射,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SCG)是否具备接受孕激素作用的条件,从而推测孕激素是否参与靶器官内分泌过程的神经调控,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雌性山羊SCG中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雌性山羊的SCG中,P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广泛分布,在神经元胞体、施万细胞、卫星细胞、神经纤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其中神经元均为PR阳性,细胞膜和细胞质呈黄褐色,PR为中等阳性,而细胞核呈棕褐色为强阳性。另外施万细胞、支持细胞和神经纤维中也有淡黄色、弱阳性的PR阳性产物。图像分析表明,神经元胞体PR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非神经成分。以上结果表明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是孕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提示孕激素可能作用于SCG交感节后神经元,从而参与SCG支配的靶器官的功能活动,而SCG内神经元上的PR有可能作为一个节点协调孕激素对内脏器官的内分泌调节和自主神经对内脏器官的神经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