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森林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森林植物和土壤之间有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此,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1.土壤的物理性状与森林的关系土壤物理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容量、孔隙度等因素。本文着重介绍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2.
三种药材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煊章  康文星 《林业科学》1994,30(5):399-404
对12年生杜仲、黄柏、凹叶厚朴人工林生态系统中11种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元素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有差异,植物系统和土壤系统各元素含量差异基本一致;三种药材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平均速率以凹叶厚朴林>杜仲林>黄柏林为序;对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的高低顺序为杜仲林>黄柏林>凹叶厚朴林。  相似文献   

3.
小型哺乳动物和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环节,在生物指示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鼠类和是环境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最常用的指示物,其肝脏和肾脏是重金属富集的重要指示器官。蚯蚓和线虫不仅用以监测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总量,而且与土壤因素相结合还可以监测重金属的生态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微  王立海 《森林工程》2005,21(5):12-14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意义,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人为扰动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森林作业对土壤呼吸的作用机理和人为扰动对森林土壤呼吸各组分的微观影响,同时也提出土壤呼吸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是人为扰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影响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活性碳源和养分库,在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和矿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着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在森林生态系统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可溶性有机质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开展,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的主要来源, 对细根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的基础上, 文中对影响细根生产和周转的非生物因素(土壤养分、温度、土壤水分及CO2浓度)和生物因素(土壤生物、细根形态及林分特征)进行总结和评述, 分析根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与特征就是进行以生物为核心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各生态系统间互相联系和影响(如森林、草原、湖泊、农田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影响)。各种生态系统的建立条件是很高的,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土壤和水,即水土资源。从物质循环的角度上看,土壤与水是可更新资  相似文献   

8.
土壤生态系统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生物群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中诸多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有机质分解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改变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使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性作用降低或减弱[2-3],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功能,对地上生物生产力、地下水水质质量以及全球气候产生负面效应[4].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大自然中约有 200万种生物,它们之间互相结合成生物群落,靠地球表层的空气、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生存和发展。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相互依存,同时与各自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形成一个动态系统,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 (又称无机环境、物理环境 )四大成分组成,它们依靠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结构。这种生态系统结构在自然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磷(P)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土壤生产力和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系统阐述了P在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环境行为,分析了P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迁移转化,并重点探讨了土壤pH值、外源性C输入及酸沉降对土壤P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进入水体中P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阐明了生物可利用P、溶解态磷酸酶在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并对我国现阶段P水体富营养化标准及分析方法提出了展望,未来应加强水体生物可利用P标准以及湿地生态系统P循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森林土壤的供P潜力。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和地统计等方法对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独立作用或不同尺度的交互作用来改变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其中,代表土壤底物供应的C和N在某些森林生态系统可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40.56%;细根生物量单独就可以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30%~40%;距离测量点4m内的平均胸径在生长季节可以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10%~19%;不仅如此,土壤水分、NPP等因素在特定生态系统也有可能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决定因素。此外,如火烧、皆伐等扰动可通过改变温度和水分空间变异而强烈地影响土壤生态进程,改变空间异质性。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区域,天然林的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要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与大气、土壤以及生物本身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碳循环、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等物质循环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最重要的载体,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态过程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联系、紧密耦合,贯穿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任何一个物质循环过程的改变,无疑会影响整个SPAC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SPAC中的大气和土壤氮沉降量明显增加,这必将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产生显著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养分循环和水循环3个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及反馈,为认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呼吸中土壤呼吸的不确定性最大。文中阐述了环境与生物因子如土壤温度、湿度、理化性质、大气CO2浓度、生物因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产生的影响, 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最复杂的组成、最完整的结构,其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因而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游憩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此外还可以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等。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森林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如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研究方法不统一是造成不同学者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结果不同的主导因素,所得结果必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区域尺度森林土壤碳储量研究中的估测方法及人为影响因素,为寻求统一的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特征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土层厚度、研究方法,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中各环节数据的准确性,增加必要的实测数据,提高精度;同时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图像数据处理等技术,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与土壤实测值、模型方法相结合,建立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数据库。在研究中应注重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影响,使得碳储量的估算更加注重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昆虫与病原─—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罗伯特、海克、詹姆斯、贝乐当今的森林经营者正面临多种问题的挑战,诸如土壤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濒危物种、生态系统的支撑力等,并已提出把生态系统的管理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美国林学会(1993年)把这一术语定义为维持...  相似文献   

17.
森林环境与土壤相对性研究毛静涛(延边林业学校)土壤在形成的过程中,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是决定其性质的主要因素,通称5大因子。其中,又以生物为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同一地区的5大因子基本相同,其发育起来的土壤的性质即是相对稳定的。但土壤形成以后,在...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结构温湿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建立果农复合结构生态体系,在生长季可明显降低耕层内土壤平均温度和平均气温,可使1d内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地表自由水蒸发量减少,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有利于果农复合结构生态系统内部各生物种群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