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敬文 《山东饲料》2014,(24):271-272
《琼斯皇》作为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戏剧作品,在只有二百多年的短暂美国戏剧历史中只是惊鸿一瞥,但它在年轻的美国历史中,在美国人民思想上引起了深远的巨大反响。本论文从作家及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来研究《琼斯皇》的颜色象征意义。为我们展示一幅美国当代戏剧艺术的真实画面,更为我们提供一把了解美国文化与生活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贾勋 《草原》2007,(3):85-86
去年夏天,我在《北方新报》上写过一篇题为《塞北第一行草》的短文。没有想到这篇关涉青城文史话题,并且稍具研索意味的文章,却引起一些'老呼市'的兴趣。有鉴于此,我把思路又顺延了一步,于是便产生了下边这样的文字。如题所示,我是想说说青城的名匾,而且仅仅是建国前人们普遍认可的几块名匾。曾几何时,干涸已久的'御泉',重现玉液。一时,古城内外,传为美谈。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曾经夜半汲水,以求一担清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1,62(8)
我的短文《小小蜜蜂治好了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国蜂业》发表后,有几位读者来信询问蜂蜇治疗腰椎病的具体方法,我在这里作答。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8,(1)
正【法新社美国迈阿密12月20日电】周三发表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吃一份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老年记忆丧失,让大脑保持年轻。发表在美国《神经学》周刊上的研究报告称,吃绿叶蔬菜和不吃绿叶蔬菜的老人之间的差别令人非常震惊:相当于年轻11岁。尽管这一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因而缺少证明存在因果关系的过程,但研究人员称,它还是提供了进一  相似文献   

5.
《蜜蜂杂志》是养蜂界的一朵鲜花,一块园地。我对她深感满意。她是我们养蜂员的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我从第一期开始,每年都订阅,从85年第三期上看到杂志已改为双月刊,我非常高兴。山东省临清市魏湾乡河南堂李文平《蜜蜂杂志》是我心爱的读物,我对它确有很深的感情。象我这样的养蜂专业户,为刊物写稿,是我义不容辞的,也是久有的愿望。我要总结养蜂中的得失,写成稿,供《蜜蜂杂志》选用。黑龙江省林口县三道通乡藏富蜂场张晓光最近,金华市召开养蜂协会成立大会。在会上,我特意把《蜜蜂杂志》作了订阅宣传,并要求各县代表回去后,再作宣传。我接触一些畜牧干部、专业户,很多人不知道《蜜蜂杂志》,我特地把它带到会上,让他  相似文献   

6.
一口气读完了朱其琼同志写的一篇《紧急呼吁》的短文,以及附在其后的《武汉晚报》题为《专家告诫家长:儿童性早熟个子长不高》的报道。作为一个普通离休老军人、养蜂爱好者,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憋气,总想一吐为快。奢谈蜂王浆、蜂花粉中含有性激素之类的论调,在我养蜂...  相似文献   

7.
<正>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却始终是这段话,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其中有一段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求机遇,而不是安稳,我不希望是一个受保护的市民,让国家照顾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去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去梦想,我要去创造,我要去失败,我也要去成功。"无疑,美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无数企业家实现梦想,并将他们的经验给予传播和传承。这段  相似文献   

8.
方晨 《草原》2009,(8):82-83
闲散之时,翻阅报刊杂志,偶遇阿云嘎的两篇短文,一篇《路过包头》,发表于《鹿鸣》2008年第8期,另一篇《我的书房》,发表于《草原》2008年第9期。因见其短,便想浏览一番,不料一读即被吸引,读着如饮佳醪,若闻芳香,读后回味久矣,遂悠然动笔写下点记录与表达感想的文字。一  相似文献   

9.
<正>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却始终是这段话,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其中有一段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求机遇,而不是安稳,我不希望是一个受保护的市民,让国家照顾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去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去梦想,我要去创造,我要去失败,我也要去成功。"无疑,美国《企业家》杂志见证了无数企业家实现梦想,并将他们的经验给予传播和传承。这段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8,(2)
正每天吃一份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老年记忆丧失,让大脑保持年轻。发表在美国《神经学》周刊上的研究报告称,吃绿叶蔬菜和不吃绿叶蔬菜的老人之间的差别令人非常震惊:相当于年轻11岁。尽管这一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因而缺少证明存在因果关系的过程,但研究人员称,它还是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健康饮食和健康变老之间存在关联。研究报告的作者,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玛莎·克莱尔·莫里斯说:"向饮食中加入绿叶蔬菜是促进大脑健康的简单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畜牧业》杂志创刊24年来走过了一条艰辛的发展路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畜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成长起来。行业内很多老同志对我们的杂志有着深厚的感情,也给予杂志很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把《中国畜牧业》杂志当作自己的刊物,把杂志社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忠实的支持者、关心者,所以杂志社才能走到今天。杂志社的三家主办单位——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动物疫病预防  相似文献   

12.
读《蜜蜂的行为》有感黑龙江虎林县谭新民翻开《蜜蜂的行为》,字里行间似乎是有一股带着花香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它吸引着我,使我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作者李紫贤同志是一位随蜂飘泊与蜂朝夕相处的专业养蜂者。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老师。为了探索蜜蜂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就想写一部公路小说.所谓“公路小说”,是我从“公路电影”套用过来的一个概念.在所有类型的电影中,我比较喜欢公路电影.“公路”这个类型,就是将故事的发生设置在路上.比如《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杯酒人生》等.小说领域似乎没有这个类型,或者说,有这样的小说,但没有这个说法.比如美国小说家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可以说它是一部公路小说.  相似文献   

14.
任继周 《草业科学》2011,28(1):77-77
开宗明义,先说明来历。两年以前,我中断了连续五年的《草业琐谈》专业杂文。热心的同道们建议赓续。我也想与读者恢复交流通道。但年事日高,仍循《草业琐谈》旧轨,日常工作之余,每月一篇短文,怕精力有所未逮,于是想到利用旧有诗作,配以简略文字,以记述某些新旧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文化记忆。这就是《草人诗记》。  相似文献   

15.
赵亮先生:您好!在2000年第12期《蜜蜂杂志》上拜读了你《闲话“蜂迷”》的文章 ,一气阅读了几遍 ,文章虽短 ,其通篇内容及文中的妙言绝句 ,不是一个真正的蜂迷并具一定文学素质是写不出来的。一篇短文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养蜂人的酸、甜、苦、辣 ,道出了养蜂人的喜与忧。读了你的短文 ,恨相识太晚 ,如遇知音 ,我也算个养蜂迷吧 !在职时 ,是在铁路公安部门工作 ,流动性大 ,跑遍了全国各地 ,自幼就对这种神秘的小蜜蜂有极浓厚的兴趣 ,但无缘接触 ,直到1980年偶然在书店购到一本《养蜂手册》 ,读后增加了养蜂的兴趣。正值当时工作在…  相似文献   

16.
说壁虎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14,34(12):21-21
<正>《蜜蜂杂志》2014年第10期于9月底提前收到。李家勤先生的《蜂群养不大,壁虎在作怪》引起我对壁虎的再次注意和兴趣。下面说说我的认识和试验。尽管古人把壁虎归入"五毒"之一,但在养蜂前,我就知道它无毒,它吃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定地养蜂都会发现,我从不伤害它。初养蜂时,我发现壁虎经常出现在蜂箱周围,尤其是夏季傍晚。养蜂人不免会问:"壁虎为啥来?是不是来吃蜜蜂?"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我知道  相似文献   

17.
齐凤元 《草原》2010,(4):96-96
我与小说《放飞》作者齐剑君先生是忘年交。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任达拉特旗农业局长时,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年轻基层领导干部,肯学习,善思考,事业心、责任  相似文献   

18.
梁积林 《草原》2011,(10):92-93
写诗是一定要有才情的,而这种才情是要在砥砺时间的风险中获得的。比如你可以把一条河流当作一条闪电,你可以把一根虬茎当作墨线——准绳的蜷缩好比一道闪电的痉挛,让人失手无措;然而,谁又能否认一个海子不是仁谦才华丢在了北漠深处的一块镜片呢。这样的想法确实有些惊险。其实,我说的这个镜片是才华明亮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续《蜜蜂杂志》 2022年第4期)李老师:您好!我是湖南一位“九○后”年轻的养蜂人,喜欢中蜂,已有9年养蜂经历,从当初传统土养到意标再到现在的GN。如果养蜂有等级,那么我认为依次排列可以是:新手,学徒,师傅,大师,一代宗师。“十年磨一剑”,我从新手“磨”到学徒了。2年前,我偶然在我师傅那儿看到龚凫羌教授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才知道有GN箱这种蜂箱。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它一下就吸住了我的眼球,引我入胜,原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如获至宝。那时龚教授已去世,我不知道宁老师正在传承讲授龚氏蜂学精髓,没能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速成。  相似文献   

20.
孟凡拯  赵静如 《中国蜂业》2003,54(2):18-18,30
《中国养蜂》2 0 0 0年 6期 4 0页 ,方兵兵编译之《国外蜂业锦集》上《有趣的观察》中写道 :“加拿大养蜂者约翰·波洛克在收集分蜂团时发现 ,蜜蜂喜欢由东向西筑巢 ,这就意味着幼虫在巢中是南北向 ,正好与地球的南北极相一致 ,人们早就观察到鸽子窝中鸽子蛋的方向也是由北向南的。因此 ,蜂箱巢门应该向东 ,约翰正在作进一步试验以证实他的观察。”我读了这一小节短文后 ,我回忆起来这么一回事 :在 195 5年的春季 ,我由滕县乘火车北上兖州办事 ,下午 3时许已买好回滕县的车票 ,距上车时间还有几个小时 ,觉得光阴空渡十分可惜 ,我在群众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