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奶牛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指奶牛由于采食了被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引起的以小母牛乳腺增大、阴户肿大、不孕,母牛受胎率低下、胚胎早期死亡、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敏感性有差异,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病。1病因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研究发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污染极其普遍,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高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接诊一例东营某牛场以育成牛以假发情、且发情紊乱、阴部红肿为主要特征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定为采食发霉玉米致玉米赤霉烯酮慢性中毒病例,本文对此做一总结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是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的一种毒素,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作用,能引起多种中毒症状和反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在所有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对养猪业有极大的危害性.文章主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害作用、脱毒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但某些高等植物体内也可产生,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学作用、动物中毒现象、防治措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发现小母猪采食饲料后阴道红肿,发情延期或假发情,严重时引起母猪阴道脱出、直肠外翻、子宫肿胀、胚胎发育不良及流产等类似中毒的症状。经研究分析发现,是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引起,这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在所有家畜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饲料中含有1mg/kg玉米赤霉烯酮就足以引起猪的雌激素中毒症,小公猪采食玉米赤霉烯酮后,出现“雌性化”症状,如乳头增大、睾丸萎缩等,还可引起母猪窝产仔数减少。现将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淼  李鹏  朱连勤  王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1):116-119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脱毒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具有无残留及特异性的生物脱毒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就降解玉米赤霉烯...  相似文献   

8.
正雌激素症多指镰刀菌雌激素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的雌激素中毒,表现为发情前后备母猪采食霉玉米后发生外阴阴道炎。临床表现不易与雌激素过多症相区别,诊断主要依据畜群的繁殖力、临床症状和饲喂史。防控措施包括停止摄入玉米赤霉烯酮、使用前列腺素F2α,或饲喂能促进排泄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真菌毒素,对动物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并有促癌作用,还能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能引起动物慢性中毒、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对畜牧养殖业危害严重。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所致的氧化应激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阐明该作用机制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超 《养猪》2012,(5):I0006-I0006
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预防与治疗2012年7-8月间,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猪场发生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现象,根据发病情况,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霉素属镰刀菌毒素类,是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主要以生殖器官病变为特征,不仅可引起小母猪霉菌性阴道炎,甚至去势过的雄性动物也可发生包皮增长和乳腺突起。本病多发生于猪,尤其以3-5月龄仔猪易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疑似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霉素属镰刀菌毒素类,是一种类似于雌激素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主要以生殖器官病变为特征,不仅可引起小母猪霉菌性阴道炎,甚至去势过的雄性动物也可发生包皮增长和乳腺突起。本病多发生于猪,尤其以3-5月龄仔猪易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疑似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霉菌是一种真菌,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者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就极易产生霉菌毒素。现把雏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1玉米赤霉烯酮的来源及危害1.1来源与种类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类雌激素真菌毒素,动物食入后可以对机体产生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等多种毒性作用,尤其以生殖毒性为主。对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产生不同的生殖系统破坏作用。大量资料表明,中药的有效成分藏红花、番茄红素、原花青素、水飞蓟素和虎杖苷等可降低其毒性,缓解其毒性作用。论文通过对玉米赤霉烯酮毒性作用及中药有效成分缓解其毒性损伤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为畜禽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病致病机制研究及其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中毒又称F-2中毒,是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病。1病因病机猪采食患赤霉病的麦类或玉米等谷物饲料所致,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存在于霉菌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毒害作用及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烟曲霉毒素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证明两种酶制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的体内功效和两种木质纤维素吸附剂无法吸附猪胃肠道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20.
玉米、小麦、水稻等,被水浸湿后.极易生长真菌,其中多种镰刀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或“T-2霉素”,畜禽采食了被这两种毒素或一种毒素污染的粮食或饲料后,便可引起中毒.“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粮食或饲料中毒,主要发生于猪,尤其多见于3~5月龄猪,小母猪中毒表现为提前出现发情症状,即外阴部充血、水肿、阴唇哆开.妊娠母猪流产或胎儿被吸收,产生死路或畸胎.成年母猪不育,但乳房隆起,哺乳母猪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