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紫云英配方肥料效应试验得出:在绿肥生产过程中,N、P、K合理的施肥配比对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紫云英还田配施减量氮肥的作用机制,为南方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在"紫云英-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梯度的紫云英还田量,并配施相应的减量氮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分析不同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情况以及氮素积累的影响,并利用施氮量和水稻产量建立纯N-紫云英-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紫云英27000 kg/hm2+纯N 120 kg/hm2有提高早稻产量的趋势,紫云英45000 kg/hm2+纯N 60 kg/hm2的晚稻产量最高,从全年产量来看,紫云英36000 kg/hm2+纯N 90 kg/hm2表现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翻压紫云英还田可以提高早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紫云英替代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早稻供氮量充足的情况下,随着紫云英还田量在全部施肥量中比例的增加,紫云英替代氮肥效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水稻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化肥的合理用量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紫云英与化肥的合理配比,2008年在湖北通城设置了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不同用量化肥的试验.结果表明,22 500 kg·hm-2紫云英可减少20%~60%的化肥用量,但以替代20%化肥效果最好.此外,紫云英翻压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钾磷配施对紫云英的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KP肥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KP配施能促进紫云英生长,显著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增施钾磷肥是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关键。合理施用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提高紫云英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栽培与利用紫云英,结合多年种植紫云英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湖南省双季晚稻田套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田土准备、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苗期管理、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为合理施用紫云英、减少化肥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袋腐解方法,结合田间水稻试验,定量研究紫云英在不同还田条件下氮素释放规律、效应。[结论]在紫云英腐解的不同时期,翻压量始终是影响紫云英氮素释放的重要因素,而是否施肥、移栽水稻对紫云英氮素的腐解释放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田试验中,紫云英供氮处理的肥效在翻压前期弱于纯化肥,中期强于纯化肥,最终对水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施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紫云英嫩梢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云英返青期初花前20和10 d左右各喷施1次有机硒叶面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紫云英返青期初花前喷施有机硒叶面肥可以显著提高紫云英嫩梢菜中的硒含量,并对紫云英嫩梢菜的鲜菜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利用紫云英生产富硒蔬菜,可提高紫云英种植效益。试验使用的有机硒肥,用量在6.75~8.10 kg·hm-2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允青  曹卫东  郭熙盛  刘英  赵决建  张智  吴立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8-19389,19391
[目的]为水稻田合理施用紫云英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用200目尼龙网袋装20 cm长紫云英还田,研究移栽水稻和不移栽水稻空闲田、施肥与不施肥、紫云英不同还田量(每袋装108、216、324 g)对紫云英腐解特征的影响。[结果]前期低量紫云英还田腐解最快,腐解率达58.07%~62.08%,高量紫云英还田腐解最慢,腐解率为40.50%~50.31%;移栽水稻与不移栽水稻空闲田紫云英的腐解率差异不明显;施肥可提高紫云英的腐解率。后期不同还田量紫云英的腐解率相近,但低量紫云英还田移栽水稻后腐解率提高1.32%和1.99%,施肥提高紫云英腐解率0.74%和2.05%;高量紫云英还田移栽水稻后腐解率提高2.64%和5.26%。[结论]该研究明确了水稻田紫云英的适宜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稻田紫云英绿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下茬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广和种植紫云英绿肥作物,从适时播种、整地开沟、合理施肥、病虫防治、翻压技术等方面介绍稻田紫云英绿肥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托通城县5年紫云英-早稻-晚稻定位试验,研究早稻移栽前5、10、15d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探索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最佳的间隔时间.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早稻移栽前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10 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次之,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增产效果较差.移栽前15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低于移栽前5、10d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穗粒数.总之,紫云英翻压与早稻移栽间隔时间较短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谈武夷山市紫云英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云英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兼牧草,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武夷山市紫云英种植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运用提高认识。加大宣传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武夷山市加快紫云英生产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汀县紫云英高产栽培与培肥利用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属于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绿肥和优质青饲料,种植紫云英有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饲料品质优等优点,此外种植紫云英对促进土壤氮素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节约能源、培肥地力、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紫云英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鲜草量与种植地块本身的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鲜草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示范试验地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为27 240 kg/hm2.该示范研究为从事紫云英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云英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系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产量高,既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开花期又是优质的密源。紫云英在用作饲料后所产生的动物粪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未作饲料用的紫云英进行直接耕沤成绿肥。既获得了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又兼顾了肥田的经济效益,是紫云英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为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和紫云苷等生物活性物质,但目前对其食用价值利用的报道较少.因此,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来提高紫云英的生物利用率非常有必要.该文对紫云英产品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紫云英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利用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紫云英食品创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紫云英同田对比肥效试验。在种植过程中,合理采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提高产量并增加收入,磷肥和钾肥对紫云英的增长最为明显,该试验单从小区产量看出配施肥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清流县大力发展紫云英种植,针对机收稻紫云英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机收前、中、后的田间管理方面总结了机收稻田紫云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仙桃市紫云英-早稻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必武  丁平  许国雄  张睛  专启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84-10985,10988
[目的]通过开展紫云英一早稻肥效试验,合理确定在早稻作物上施用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水平,为指导仙桃市早稻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早稻田设置紫云英一早稻肥效试验,分析各处理间土壤肥力变动情况和产量差异水平,科学建立施用紫云英后早稻施肥指标。[结果]在早稻田施用紫云英,可以降低土壤pH和容重,提升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提高早稻的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论]在早稻施用紫云英后,以减施20%的化肥效果最好、最佳经济施用量为N115.2kg/hm^2.P2O570.8kg/hm^2.K2O98kg/hm^2。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紫云英4月压绿相比,紫云英带籽翻耕则是在单季稻秧苗移栽前的6月初紫云英黄枯种子完全成熟时用旋耕机一并翻入稻田.结果表明,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迅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带籽紫云英施用量为11 250~45 000 kg/hm2(干草率21.7%)时,当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5.9%,水稻产量增加10.1%~14.1%;且当年水稻收割后紫云英自然出苗,第2年又会有带籽紫云英27 000~ 31 500 kg/hm2(干草率23.1%)翻入稻田,到第3年有机质含量增加9.8%,水稻产量增加12.4%~17.2%;并使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使有效磷、速效钾相对释放增加.稻田翻耕带籽紫云英收到了一次播种、多年受益的功效,起到了生态培肥连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淮地区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制条件下紫云英与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比及施肥效应。[方法]以早稻品种早籼7038和晚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试材,研究了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化肥与紫云英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早稻试验中,化肥施用量减少30%时,早稻产量随紫云英配施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加,配施22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早稻增产效果最佳,比用100%化学肥料处理的高8.2%;晚稻试验中,晚稻产量随着前茬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前茬配施300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产量最高,且略高于完全化肥处理。[结论]增施化肥或配施紫云英致使水稻产量构成参数均有相应提高;前茬配施高量的紫云英对促进晚稻产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