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系统调查黄山大叶种茶园4种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茶蚜Toxoptera aurantii、萤叶甲类Galerucinae和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生态位分析法分析4种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应用密切指数之和综合评判4种害虫的天敌优势种.【结果和结论】春夏季与秋冬季之间4种害虫的优势种天敌差别较大.春夏季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茶色新园蛛Neoscona theisi和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茶蚜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和锥腹肖蛸;萤叶甲类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八点广翅蜡蝉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锥腹肖蛸和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fus.秋冬季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和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茶蚜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锥腹肖蛸、八点球腹蛛和鳞纹肖蛸;萤叶甲类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锥腹肖蛸;八点广翅蜡蝉前3位的优势种天敌是茶色新园蛛、斜纹猫蛛和鞍形花蟹蛛.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白毫早’茶园中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和茶盲蝽Lygus lucorum等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的关系。【方法】在调查茶园蝽类害虫与主要天敌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天敌与茶网蝽和茶盲蝽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白毫早’茶园中蝽类害虫的天敌主要有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等。2015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锥腹肖蛸和茶色新圆蛛;2016年与茶网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粽管巢蛛、斜纹猫蛛、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第1、2、4位天敌相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62.5%。2015年与茶盲蝽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鳞纹肖蛸和八斑球腹蛛;2016年与茶盲椿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是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草间小黑蛛;前4位天敌中有2种天敌相同,但位次不同,两年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结论】天敌位次变化可能取决于害虫与天敌数量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白毫早和乌牛早茶园卵形短须螨Monolepta hieroglyphica和双斑长跗萤叶甲Brevipalpus obovatus的优势种天敌。【方法】采用平行跳跃法,在茶园随机选取30个样方,调查并记录害虫及天敌物种数和个体数;应用灰色关联度和生态位分析法分析茶园中2种主要害虫卵形短须螨、双斑长跗萤叶甲与11种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结果】白毫早茶园卵形短须螨前6位优势种天敌分别是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斜纹猫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粽管巢蛛Oxyopes sertatus,乌牛早茶园分别是鳞纹肖蛸、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obscurata、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Neoscona theisi、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和草间小黑蛛,相同天敌比率为50%。白毫早茶园双斑长跗萤叶甲前6位优势种天敌是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鳞纹肖蛸、粽管巢蛛、广大腿小蜂和茶色新圆蛛,乌牛早茶园分别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鳞纹肖蛸、茶色新圆蛛、广大腿小蜂和粽管巢蛛,相同天敌比率为83.33%。【结论】天敌的累计相同比率随着天敌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茶树品种对卵形短须螨优势种天敌的影响大于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  相似文献   

4.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 cus)、粽管巢蛛 (Clubionajaponicola)、锥腹肖蛸蛛 (Tetragnathajaponica) 及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和稻赤斑沫蝉 (Callitettixversicolor) 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 ,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获得了 6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 ,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 ,其中又以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拟水狼蛛 ,其次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 ,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 ,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 ,特别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蛛各自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与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 ,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天敌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在数量关系的密切程度,为判定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天敌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Fuzzy分级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乌牛早茶园和白毫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在数量上关系密切的天敌蜘蛛种类。【结果】Fuzzy分级的频数分布的集中性显著高于分明分级频数的集中性,前者的变异系数显著小于后者,只有后者的二分之一,Fuzzy分级明确了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数量上的主要分布区间。对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的Fuzzy频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前3位的灰色关联度值大的蜘蛛是:乌牛早茶园2015年是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0.853 4),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0.822 2)和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0.799 3);2016年是锥腹肖蛸(0.768 1),鳞纹肖蛸(0.761 0)和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0.744 9),乌牛早茶园两年中关联度值较高的前两位天敌相同,但位次不同。白毫早茶园2015年是鳞纹肖蛸(0.862 0),锥腹肖蛸(0.830 5)和八斑球腹蛛(0.797 3);2016年是八斑球腹蛛(0.904 5),锥腹肖蛸(0.864 3)和鳞纹肖蛸(0.843 9),两年中关联度值较高的前3位天敌相同,而位次不同。两年的两种茶园前3位天敌中都有鳞纹肖蛸和锥腹肖蛸。【结论】该法计算比较简便,结果比较可靠,是一种分析种间关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两优0923非防治的中稻田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与其天敌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盆拍法调查的3种飞虱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相加,按照密切指数值之和大小排序,评判3种飞虱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并用同样方法分析常规防治田农药对飞虱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施药,科学保护和利用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是,非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四点亮腹蛛和黑肩绿盲蝽.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和草间小黑蛛;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拟水狼蛛和四点亮腹蛛.盆拍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完全相同,灰飞虱没有相同天敌,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和四点亮腹蛛.飞虱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关系上,扫网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和四点亮腹蛛,灰飞虱完全相同,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和条纹影虎.两种稻田的差异主要是农药杀伤了飞虱,使飞虱数量减少,并对天敌有一定杀伤力,进而影响到天敌的发生规律.非防治田的盆拍法和扫网法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相同的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的也是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防治田两调查方法结果之间,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和褐飞虱前3位天敌中没有相同天敌,其差异主要是两法调查稻株的部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氧化亚氮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中稻生长季节,运用静态箱技术测定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氧化亚氮排放具有不同的日变化和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氧化亚氮日变化与日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排放峰值出现在13:00。而氧化亚氮季节变化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排放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和稻田落干期。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氧化亚氮释放。本试验综合评估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释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综合温室效应。【结论】研究显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有效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显著降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因此,在中国南方稻作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改善全球气候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祁门县七里桥茶厂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门县七里桥茶厂3块地势不同的茶园进行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调查,初步调查出该地区茶园捕食性天敌有19科57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蜘蛛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共发现茶园蜘蛛12科39种(未定名在内),其种群数量大,占捕食性天敌的90%左右。优势种群主要是微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5.9%,其次是跳蛛科,占各科总数的21.9%,另外,还有球腹蛛科、管巢蛛科等等,它们对茶园害虫起到了主要的生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品种茶园茶蚜和假眼小绿叶蝉天敌优势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开展乌牛早和白毫早茶园主要害虫茶蚜和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天敌评定和比较。对两品种茶园间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品种茶园之间春夏季2种害虫和8种天敌差异均不显著,秋冬季草间小黑蛛(3.7160)和茶色新圆蛛(4.3144)差异极显著;乌牛早茶园春夏季与秋冬季之间八点球腹蛛(2.6298)差异显著,白毫早茶园茶色新圆蛛(4.0056)差异极显著,草间小黑蛛(2.8160)和粽管巢蛛(2.1408)差异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方法对两品种茶园2种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判出天敌优势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春夏季两品种茶园茶蚜前3位优势种天敌均是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粽管巢蛛,但位次不同;假眼小绿叶蝉前1、2位天敌均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但第3位天敌不同。秋冬季两品种茶园茶蚜前3位的天敌中均有鳞纹肖蛸和八点球腹蛛,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天敌中均有草间小黑蛛和粽管巢蛛。春夏季和秋冬季比较,茶蚜前3位天敌乌牛早茶园中只有三突花蟹蛛相同,白毫早茶园只有锥腹肖蛸相同;假眼小绿叶蝉前3位天敌中,乌牛早茶园只有粽管巢蛛相同,而白毫早茶园有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2种天敌相同。春夏季茶树品种对茶蚜天敌优势种影响大。茶树品种不同,茶园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条件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影响茶树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差异,造成害虫优势种天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43-8344,8346
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汕优63(以下简称Bt水稻)为供试材料,亲本汕优63(非Bt水稻)为对照,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Bt水稻对稻田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及其与猎物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和非Bt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发生数量相对大小依次为:皿蛛〉狼蛛〉园蛛〉肖蛸。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早期狼蛛和肖蛸占优势,随后园蛛和皿蛛成为田间优势蜘蛛类群,但Bt水稻田各类优势蜘蛛数量都显著高于相应非Bt水稻田。2种类型稻田中蜘蛛优势类群与2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叶蝉消长动态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狼蛛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非Bt水稻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在Bt水稻上相关性不显著;肖蛸与2类主要害虫消长动态相关性在2类型稻田中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优质香稻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并以优质常规稻鄂中5号和杂交稻两优培九作为对照,对鄂香1号和武香988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质香稻品种间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组成基本相同,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看,主要害虫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和丰度武香988最高,两优培九最低;除鄂香1号外,不同品种样田的群落结构参数变化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逐渐降低,而优势度升高,鄂香1号在水稻生育的后期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示出升高而优势度显示出下降的趋势。群落结构的稳定次序依次是鄂香1号、两优培九、鄂中5号和武香9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进行有机水稻生产,研究稻鸭共作有机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关系,指出有机栽培水稻产量主要由每穴穗数、每穗粒数、整株蛋白含量以及株高4个性状决定。稻鸭共作在每穴穗数增加的基础上,每穗粒数也增加显著,并随鸭群体量增加而增加,而整株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从生理角度上说明了稻鸭共作氮肥利用的增加。说明稻鸭共作,鸭排泄物可以增加稻田肥力,同时鸭在稻田内活动也可以增加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大通县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当地人工林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杉林、白桦林和云杉-白桦混交林3种人工林,运用Levins公式及Pianka公式计测分析林下草本群落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白桦混交林下草本群落与另外两种纯林相比,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较大,其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大,说明植物更能适应环境,生长更好;优势种的重叠度相对偏高,植被表现出相互适应共存且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特点。【结论】混交林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所代表的群落结构更为合理,混交林的配置模式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应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3-2343,2360
通过新疆农一师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常规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土壤养分和试验地土壤、所产大米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指标.结果发现,除土壤速效磷含量外,稻鸭共作稻田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比常规耕作稻田有所增加;生产环境和所产大米均符合生产有机大米的国家标准.初步表明,该区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实现水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且生产出有机大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稻鸭共作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稻鸭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水体理化性状、稻鸭共作对稻田常发性及危害严重的病虫草的发生情况以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和稻田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动。[结果]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较明显地改善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对照处理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30%,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52%,土壤有机质增加6.41%;水体总氮、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31%、27.51%、16.46%。稻鸭共作对稻田有害生物也有较明显的控制效应,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65.49%和39.27%,对条纹叶枯病、稻田杂草的防效比常规稻作分别高0.62和22.2个百分点。稻鸭共作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3492元/hm2。[结论]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福寿螺种群的结构,为了解其数量动态、发展趋势和评价福寿螺的控制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双季稻种植区设置12个面积为100 m2的试验小区,对稻田养鸭、施杀螺剂和施茶籽饼这3种控螺方式下福寿螺种群的螺级结构及性比进行分析,并与未采取控螺措施的空白区进行对比。【结果】施杀螺剂可有效地控制稻田福寿螺幼螺的数量,但不利于对成螺的控制;施茶籽饼可有效地控制苗螺,但对中螺和成螺的控制效果较差。与稻鸭区和空白区相比,施杀螺剂和茶籽饼处理区各螺级组配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早稻生长期间。对稻鸭区而言,福寿螺种群在早稻生长期间以成螺为主,整体上属于下降型种群,其控螺的效果优于晚稻田。福寿螺种群内的雌雄比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控螺方式下种群间雌雄比的差异也比较大。施螺药区和施茶籽饼区,福寿螺的雌雄比相对较高,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变幅。【结论】稻鸭共作可对稻田福寿螺种群进行持续控制,且对幼螺和中螺具有较好的控效,但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在抽穗期赶鸭上田后,需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配合其它措施以控制福寿螺种群在后期的繁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桂东地区早稻稻鸭共作有机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本地水稻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在桂东地区进行早稻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有机栽培和传统栽培三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394.6kg/667m2、430.2kg/667m2、508.9kg/667m2,稻鸭共作有机模式比传统模式每667m2低18.3%,比有机模式高9.0%;平均净收益分别为797.5元/667m2、936.8元/667m2、664.3元/667m2,以稻鸭共作模式最高,比有机栽培和常规栽培增加20.1%和24.3%。此外,稻鸭共作模式在控制稻田杂草和病虫害、提高肥力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优于其它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敏  马旭洲  王武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828-1835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茎蘖情况、植株生物产量、茎秆构成、产量构成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水稻栽插密度以达到水稻性状指标的最佳及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T1)、单穴双株水稻(T2)、单穴四株水稻(T3)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水稻(CK)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处理单元格面积为50 m2,其中养蟹田每试验小格放养规格为12 000 只/kg的幼蟹(Ⅲ期仔蟹)900 只,生长周期共137 d。于水稻的4 个生长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每试验小区随机选取3 个采样点,每点连续选择10穴水稻,分别测定记录水稻茎蘖情况、生物产量、植株性状指标及水稻产量。【结果】与不养蟹稻田相比,相同水稻栽培密度下养蟹稻田可以增加约0.17个有效蘖/穴,提高水稻植株生物产量3.3%,对水稻茎秆构成影响不显著,但对水稻的结实率和穗粒数影响较显著,同时可以增加约11.5%的水稻产量;养蟹稻田内各试验处理间水稻分蘖数受每穴栽插株数影响显著,单穴四株有效穗数最高且显著单穴双株和单穴单株,水稻生物产量以单穴四株最高,水稻茎秆性状则随水稻栽插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弱化趋势;单穴单株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则分别提高6-26个、1.2%-3.6%、1.5%-3.3%,其他性状指标则要低于平均水平。【结论】基于水稻生长性状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植株性状要优于其他处理,水稻产量则以养蟹田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基于幼蟹产量及效益考虑,单穴单株幼蟹产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单穴单株水稻性状优势明显且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