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太阳能干燥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备了适宜木材太阳能干燥用的硬脂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温度巡检仪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探究了储热单元对储热水箱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10%膨胀石墨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其融化潜热为169.90 J/g,凝固潜热为166.10 J/g;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储/放热效率;储热单元的添加对储热水箱水温的变化影响显著,在潜热放热阶段能够提供大量热量,减缓水温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2.
以掺混法合成了SiO2/PVDF阳离子膜.采用强度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添加量的SiO2/PVDF阳离子膜的微观形态、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2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SiO2/PVDF阳离子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张率先增后降,当SiO2颗粒质量分数为PVDF的1.5%时,拉伸强度(26.2343N)和断裂伸张率(9.76%)最大.SiO2/PVDF阳离子膜的热稳定性温度最高可达300℃,阳离子膜微观断面结构变得更加致密,表面无明显相分离.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胶合板胶合强度,降低其燃烧性能,以苯丙/二氧化硅(SiO2)作为改性剂,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脲醛树脂(UF)胶。研究了苯丙/二氧化硅改性剂粒径、添加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燃烧性能影响。改性剂粒径设置为60,800,10 000目等3个水平,选出最适粒径后,设置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5%,10%,15%,20%,25%等6个水平。结果表明:改性剂粒径和添加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燃烧性能影响显著,当粒径为60目,改性剂添加量为15%时,制备的胶合板性能最佳,胶合强度为1.33 MPa,热释放总量为16.3 MJm-2,释烟总量为149.80 m2m-2。图4表4参8  相似文献   

4.
采用D-近似最优设计法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碱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制备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乙酰度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出现峰值,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时,脱乙酰度增加但其速度却在减小,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40%时,脱乙酰度达到90%左右,而后增加碱液质量分数时,脱乙酰度反而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其脱乙酰度几乎线性递增,当温度达到200℃附近时,曲线趋于平直且脱乙酰度达到最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乙酰度开始呈线性增加,当反应时间超过50min后,脱乙酰度有下降趋势;在一定碱液质量分数(40%)条件下,脱乙酰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需获得较高质量的壳聚糖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 × 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170 ℃)与HDPE薄膜复合制备了硅烷化杨木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不同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以及胶接界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140~150 ℃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较弱,胶接界面层存在明显的缝隙。当热压温度达到160 ℃时,硅烷化杨木单板与HDPE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充分有效的胶合,形成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胶接界面结构。当热压温度从140 ℃升高到160 ℃时,胶合强度、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分别由1.27 MPa,63.90 MPa和5 970.00 MPa增加到1.89 MPa ,72.20 MPa和6 710.00 MPa,但热压温度继续增加,胶合强度和抗弯性能均降低。当热压温度从140 ℃增加到170 ℃时,复合材料24 h吸水率(WA)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分别从72.41%和4.98%降至54.22%和4.09%。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保留率E′(130 ℃)由62.31%提高到92.01%,到达tanδmax的温度点从144 ℃延后至200 ℃。复合材料的耐高温破坏能力随着热压温度增加逐渐增强。图5参15  相似文献   

6.
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猪、牛、羊肉加热终点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猪肉、牛肉和羊肉样进行扫描,寻找其热处理温度与热相图之间的关系,探究一种灵敏、高效的EPT检测方法,为肉制品在实际生产流通中的EPT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一定体积(2.0 cm×1.0 cm×1.0 cm)的猪肉、牛肉、羊肉块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猪肉、羊肉:50℃、60℃、70℃和75℃;牛肉50℃、55℃、65℃、70℃和75℃)的热处理,当达到相应的中心温度时停止加热,冷却至中心温度为4℃,从中心取约100.0 mg肉样(以生肉样为对照)于热分析铝坩埚中,将肉样在坩埚底部压实,并加盖密封,以空坩埚作为参比,4℃条件下隔夜平衡。从40℃加热到80℃,升温速率为1℃/min,样品室氮气流量20 mL·min-1,保护气流量60 mL·min-1,进行DSC扫描,由此获得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的DSC热相图。【结果】未经热处理的生猪肉、羊肉、牛肉样经扫描分别得到3个峰,对应不同的起始温度(猪肉:50.83℃、60.54℃、71.02℃;羊肉:50.76℃、59.82℃、70.46℃;牛肉:50.25℃、56.29℃、71.92℃)和变性焓(猪肉:0.4656 J·g-1、0.1394 J·g-1、0.2053 J·g-1; 羊肉:0.0899 J·g-1、0.3116 J·g-1、0.3842 J·g-1;牛肉:0.1078 J·g-1、0.4151 J·g-1、0.3662 J·g-1)。当热处理温度为50℃时,3种肉样的热相图与未经热处理生肉样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当热处理为60℃(牛肉为55℃)时,3种肉热相图中第1个峰消失,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起始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但变性焓显著降低(P<0.05);当热处理为70℃(牛肉为65℃和70℃)时,3种肉热相图中第2个峰也消失,第3个峰起始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变性焓显著降低(P<0.05);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5℃时,猪、牛、羊肉样的3个峰完全消失。可以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肉样峰对应的变性焓值逐渐降低,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的热相图差异明显,本研究对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检测成功。【结论】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后肉样的DSC变性峰和变性焓,可知3种肉的热变性程度对温度有特异性。因此,可采用DSC法判定畜肉的热变性程度,从而应用于肉制品加工过程中EPT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环氧亚麻油是亚麻油通过环氧化反应合成的环氧树脂,其可进一步与固化剂反应,制备具有多种性能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多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文中研究了环氧亚麻油的固化反应,在选择最佳固化剂和促进剂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表征固化反应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固化反应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环氧亚麻油固化反应的最佳固化剂是马来酸酐与邻苯二甲酸酐混合物(摩尔比0.83∶0.17),最佳促进剂是N,N-二甲基苄胺。影响固化反应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混合酸酐/环氧基配比温度促进剂用量时间。在最佳固化条件下,即混合酸酐/环氧基配比为1.2∶1.0、促进剂用量为2.5%、温度为120℃、时间为4 h时,产物固化度可达97.13%。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环氧基和酸酐红外特征吸收逐渐消失,固化反应趋于完全;环氧亚麻油/混合酸酐固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峰顶温度为182.6℃,反应热焓为-130.2 J/g。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_2HPO_4·12H_2O)的过冷度并改善其失水问题,以微粉硅胶(SiO_2)为载体材料,采用多孔吸附法对Na_2HPO_4·12H_2O进行吸附制备得到了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PCM).通过T-history法考察了3种成核剂对复合相变材料过冷度的影响,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5%的九水硅酸钠(Na_2SiO_3·9H_2O)作为成核剂可使复合相变材料的过冷度降低至2.3℃;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可有效改善复合相变材料的失水问题,其相变温度为35.1℃,潜热值为152.5 J/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结果表明,SiO_2和Na_2HPO_4·12H_2O之间仅仅是物理吸附;热失重分析仪(Thermo gravimetric analyzer, TG)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4-乙烯基苄氯的单聚物或共聚物微球中均含有的氯甲基使其在离子树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4-乙烯基苄氯(p-CMS)/苯乙烯(St)共聚物P(p-CMS-St)乳胶微球,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对制备的乳胶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CMS和St用量均为4.75 g、乳化剂浓度为10 g/L、超声功率400 W及超声时间30 min、过硫酸钾为0.12 g和二乙烯基苯为0.50 g的条件下,70℃反应4 h,制得的P(p-CMS-St)乳胶微球水力学平均直径约为71 nm,粒径多分散指数为0.10,乳胶微球粒径为纳米级,且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不同竹纤维粒径和原料配比对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为石竹塑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碳酸钙、竹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在控制竹纤维粒径(40目、80目和120目)与原料配比的基础上,制备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考察其物理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熔融指数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流动性进行表征。最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与相关性能要求,为竹纤维/聚丙烯/碳酸钙复合材料的生产与应用提出建议。【结果】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逐渐下降,而密度则呈上升趋势。竹纤维粒径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当竹纤维粒径为80目,碳酸钙和竹纤维添加量分别为5%和4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最优,分别为36.09 MPa、62.6 MPa和4.30 GPa。碳酸钙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大。此外,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熔体流动性均有所改善。当碳酸钙添加质量占比为20%时,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6.50 g/10 min,...  相似文献   

11.
以人参皂苷Rg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试验,对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m(人参皂苷Rg1)∶V(水)为1 g∶20 mL、m(羟丙基-β-环糊精)∶m(人参皂苷Rg1)为4 g∶1 g、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 min;制备的人参皂苷Rg1水溶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0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高导热的填料虽然能够提升木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储放热速率,但存在的易团聚现象无法使其均匀分散于材料内部。本研究旨在利用溶液还原法,由内而外地在轻木基体内原位生成单分散的金属铜颗粒,为提高木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储放热性能探索绿色、经济的道路。  方法  首先利用酸性亚氯酸钠溶液对轻木进行脱木素处理以提高其对相变材料的封装效率。然后利用CuSO4溶液与抗坏血酸溶液在脱木素轻木内利用溶液还原法多次循环制备单分散金属Cu颗粒,并将反应完全后的轻木利用真空浸渍法与石蜡(PW)制备具有Cu颗粒强化导热的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导热系数测试仪和温度巡检仪对材料的微观、结晶、化学结构及储放热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轻木经脱木素处理后其对石蜡的封装效率从64.9%提升至了82.6%。经过抗坏血酸对Cu2+的还原作用,在轻木基体内原位制造出了Cu。然而循环次数过少,Cu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木材基体内,而过多的循环次数则会过量地影响轻木对相变材料的封装效果;其中3次的循环次数最为合适,以此所制备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导热系数提升了1.76倍,熔融与凝固潜热分别高达143.7、142.9 J/g,同时储热与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23.7%与32.6%,展现出了更好的温度调节潜力。  结论  利用溶液还原法能够有效地在轻木基体内均匀制备金属Cu颗粒,并且以3次循环制备的Cu颗粒强化导热的木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储放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地区榛树抗寒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选择了平榛、华榛和维西榛3种榛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结合采样地点气候情况对其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寒能力最强的是平榛,其次是维西榛,最弱的为华榛;维西榛和华榛采集地点年均最高、最低气温相仿,但从试验数据看,维西榛的抗寒能力却与平榛相似,其中平榛的热焓值为2.398 J/g,吸热峰值温度为2.63℃;维西榛的热焓值为2.558 J/g,吸热峰值温度为2.26℃,依据DSC峰形图、灵敏度3D图等指标也可推断维西榛的抗寒能力应与平榛相近。因此,满足正态分布曲线图的植物是具有抗寒能力的;植物热焓值的数值越小,代表植物的抗寒能力越强;灵敏度3D图形显示,高灵敏度数值所占比例越高的植物,抗寒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竹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竹叶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以提高竹叶的附加值,实现竹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方法  以经乙醇提取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为原料,HDPE为增强基体,添加适量助剂,采用热压成型与注塑成型2种工艺制备竹叶/HDPE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探究不同成型工艺下不同竹叶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结果  热分析结果表明:2种工艺制备的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均随着竹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注塑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抗拉模量逐渐增大;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竹叶质量分数为40%时,热压成型和注塑成型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8.72和30.20 MPa。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模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别为1 564.92和1 696.15 MPa;冲击强度逐渐减小。  结论  相比而言,热压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毛豆仁冻结(或解冻)相变过程中能量和品质的变化,确定适宜的冷冻(或解冻)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毛豆仁在-30~25℃范围的冰点、熔融温度、表观比热等热特性参数,并考察氯化钠和海藻糖添加量对毛豆仁熔融相变区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毛豆仁的冰点为-1.01℃,熔融相变温区为-4.96~0.23℃,相变潜热为191.40 J/g。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毛豆仁冰点不断降低,熔融相变温区变宽,相变潜热变小,表观比热峰值降低;而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加,毛豆仁熔融相变区热特性参数变化不大。表明添加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有利于毛豆仁低温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膜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界面相容机理。结果表明: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时处理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最高、耐水性能最好;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最高。单板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将淀粉、活性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中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制备聚乙烯醇/活性炭多孔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处理以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用量为10 g,活性炭为5 g时,最佳的淀粉和甲醛(37%~40%甲醛溶液)用量分别为10 g和6 ml。研究了再生温度对复合材料再生后吸附率的影响,发现最佳再生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中二氧化硅与木材的结合方式及粘弹性等性质,通过应力松弛方法研究该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量比未处理材小,并且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应力松弛量减小。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量比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小,表明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二氧化硅无机体与木材有更多的结合,内部结合力更大。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应力松弛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ΔE)比未处理材大,并且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表观活化能增加。未处理材ΔE为19.50 kJ/mol,直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增重率为12.63%、28.00%、90.29%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ΔE分别为22.95、25.31、29.06 kJ/mol;而加硅烷偶联剂法制备的增重率为8.08%、20.69%、89.27%的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的ΔE分别为23.21、26.01、29.82 kJ/mol。表明二氧化硅/木材复合材料在应力松弛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能量增加。随着增重率增加,热力学量活化焓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凹凸棒/聚丙烯酸复合材料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特性,扩大凹凸棒(ATP)在农药缓释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凹凸棒(ATP)为原料,通过KH550改性凹凸棒(ATP-NH_2)、KH570改性凹凸棒(ATP-C=C)和丙烯酸的原位聚合反应制备ATP/聚丙烯酸复合材料(ATP-g-PAA),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和粒度仪对ATP-NH_2、ATP-C=C和ATP-g-PAA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粒径进行表征,并探究复合材料ATP-g-PAA在不同条件下对毒死蜱药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H550和KH570能够接枝于ATP,而改性ATP的失重率和粒径均增大;当ATP-g-PAA用量为0.1g,毒死蜱的初始浓度为4g/L,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2h,ATP-g-PAA对毒死蜱的吸附达最大值,其吸附量为20.15mg/g,相对于ATP增加440%。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酸/四乙基氯化铵体系作为溶剂,通过改变乳酸和四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和液固比,研究乳酸/四乙基氯化铵体系中纤维素的溶解状况.结果表明,当乳酸与四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80℃、液固比为100∶1(V/m,mL∶g)时,木浆纤维素在乳酸/四乙基氯化铵体系中的溶解效果最佳,为木浆纤维素在乳酸体系中进一步均相酯化、醚化及进行其他改性以制备热塑性高分子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