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证明,牛流行热病毒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对牛安全、有效,特别是在牛流行热大流行期间,应用亚单位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迅速控制了本病的流行。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及其裂解(亚单位)疫苗抗原活性和成分分析,探讨疫苗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研制稳定、高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在实验室进行安全和免疫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自1988年起连续4年用该苗在山东省济南地区国营奶牛场进行了区域性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牛流行热病毒亚单位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流行热课题组提供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是一种呈周期性发生的严重影响牛生产性能的疾病,目前尚无确实可靠的预防方法.我们在1990年底、1991年初对本县部分奶牛进行了牛流行热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检的牛全部反应阳性.而且离上次流行期已间隔7年,所以,我们认为在近期内可能会发生牛流行热.为此,我们及时开展了牛流行热亚单位油佐剂苗免疫效果的观察,以便为今后预防本病积累经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牛:在本县八个奶牛场中随机抽取646头牛注射疫苗,其它2764头作对照.2、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91042.牛流行热指示毒: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0170VFB.牛流行热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分别为91061、91063.BHK-21细胞,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为防制牛流行热,我们研制出一种油佐剂亚单位疫苗,经实验室多批次试验证明安全,免疫效果良好。随于1988~1991年在广州燕塘牧场及云燕奶牛场进行了4年的区域试验。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牛流行热及其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但目前并未引起牧场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养殖生产中对牛流行热及其危害的认识误区,并对牛流行热疫苗作用及使用认识误区进行分析阐述,以期达到指导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哈尔滨兽医研究所(HVRI)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BEFV)亚单位疫苗(简称 HVRI 疫苗)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CSIRO)长袋实验室研制的 BEFV G 蛋白疫苗(简称 CSIRO 疫苗)交叉攻毒的保护力,于1991年9~10月在哈尔滨由两国科技人员共同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的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性和流行周期性,可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奶量减少及淘汰率升高,给养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以淮海经济区某县1983~2017年牛流行热发生情况为背景,并对其他县市的多个规模养殖场进行牛流行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同时对牛流行热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验证,找出该病在淮海经济区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牛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牛流行热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导致大量牛感染发病,该病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广泛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和流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接种,使牛患牛流行热,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患牛高热期外周血中CD3^ 、CD4^ 、CD8^ 、γδ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热期患牛外周血中CD4^ 细胞数明显升高,说明细胞免疫在牛流行热中的重要性;其它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CD3^ 、CD8^ 和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反刍动物中起重要作用的γδT淋巴细胞则表现为下降,其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证明,BEFV可显著刺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的急剧增殖,证明牛流行热病程中细胞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非接触性疾病。BEF发病率高,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阻碍了各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尚无针对BEF的有效治疗方法,检测和疫苗接种成为防控该病的关键环节。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BEF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及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检测方法和疫苗进行比较,旨在为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BEF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病,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热带地区,主要侵害牛。未经免疫的奶牛,会呈现周期性的大流行,对奶牛业的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应用国产的牛流行热灭活苗或澳大利亚的牛流行热弱毒苗提高牛群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呼吸促迫,伴有消化道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呼吸促迫,伴有消化道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每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苗免疫后,牛的CD4^ 显著升高,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攻毒后,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免疫组在攻毒后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高水平,IL-2Rα阳性细胞在攻毒后高热期也有显著升高,而CD8^ 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影响牛的生产性能,常因过早淘汰给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防控牛流行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     
<正> 近年我国发生了牛流行热流行,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有关资料,结合我们对牛流行热诊治的体会,综合如下。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亦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俗称四蹄捆、撮脚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传染病,临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和四肢运动障碍为特征。病程短、预后好。病原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八十年代以前,牛流行热在我国还与家畜流行性感冒混为一谈,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日本在1950年的大  相似文献   

17.
继1988年发表亚单位疫苗对牛的安全性和免疫试验之后,我们又以该疫苗对牛进行了免疫期、保存期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文就牛流行热病的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做了介绍,并对一例瘫痪型牛流行热的诊治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热、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以感染黄牛、奶牛、肉牛和水牛为主的急性传染病。1病原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呈子弹状或圆锥形,成熟病毒粒子长100~230nm,宽45~10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牛流行热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经10min,37℃条件下经18h可将其灭活,pH 2.5以下或pH 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