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坛紫菜杂交品系优势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坛紫菜诱变选育品系和野生选育品系间杂交,筛选出了4个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品系(Ⅱ、Ⅲ、Ⅳ和Ⅴ);杂交品系的子代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既具有亲本优势,又具有超亲优势;品系Ⅱ、Ⅲ、Ⅳ和Ⅴ的3~5cm幼苗经过10d培育,平均日增重量的超标优势分别达12.35%、139.78%、107.57%和173.52%;杂种优势指数达99.83%、213.07%、184.44%和243.05%;品系Ⅱ耐高温能力较强,在29℃水温中可正常生存10d以上;品系Ⅲ在4个杂交品系中生长最快,培育20d时藻体的平均长度是父本的1.29倍,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达(103.83±0.49)mg/g干品;品系Ⅳ和Ⅴ藻体宽而薄,不易腐烂和老化,其中品系Ⅳ叶绿素含量高达(9.79±0.48)mg/g干品,比母本高46.21;从杂交品系的性状稳定性来看,品系Ⅱ的F2和F3叶状体长度生长相对稳定,品系Ⅲ的F3叶状体经过选育后,生长性能比F2叶状体更加突出。和F2叶状体相比,品系Ⅳ的F3各项指标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坛紫菜杂交育种的应用积累了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表型性状是遗传育种的主要考察指标。研究以福建省坛紫菜种质资源库保存的73份种质品系为实验材料,对藻体的5个形态特征和14个数量性状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坛紫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坛紫菜藻体的形状、颜色、锯齿大小和扭曲程度4个形态特征与藻体长度、宽度、重量和厚度4个数量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叶片基部形状与藻体长度、宽度、鲜重和厚度显著相关(P0.05);比较不同性状均值发现,线形藻体的平均长度增长速度最快,基部为心脏形的藻体平均重量增长速度最快,无锯齿的藻体厚度最薄。巢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品系间的遗传变异(72.79%)远大于品系内(21.46%),说明品系间的变异是坛紫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坛紫菜藻体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14%~35.99%,其中藻体厚度变异系数最低,而单株藻体重量的变异系数最高,说明藻体厚度的选择潜力相对较小,而重量的选择潜力则较大。这些数据为后续坛紫菜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聪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14,38(9):1457-1465
为发掘新的紫菜种质资源,通过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urharii的野生型品系(PCWT)进行人工诱变处理,分离出具有生长和品质优势的新品系PC-Y1和PC-Y2。PC-WT品系的叶状体具有过度释放单孢子和生长缓慢的特性。PC-Y1品系的叶状体基本不放单孢子,藻体呈细长型,生长很快。PC-Y2品系的叶状体放散少量的单孢子,藻体较宽大,生长较快。日龄55 d时,PC-Y1品系的叶状体平均体长为91.30 cm,PC-Y2品系为15.26 cm,而PC-WT品系仅为5.31cm,两个新品系的生长优势非常显著。日龄45 d的叶状体叶绿素a含量,PC-Y1和PC-Y2品系明显比PC-WT品系高;PC-Y1和PC-Y2品系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总含量分别为119.32和102.29 mg/g,分别是PC-WT品系的2.74倍和2.35倍。日龄45 d的叶状体厚度,PC-WT品系为32.48μm,PC-Y1和PC-Y2品系分别为20.86和27.98μm,两个新品系明显比野生型品系薄。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PC-Y1、PC-Y2和PC-WT品系分别为101.16、143.44和175.17万个/壳。此外,与野生型坛紫菜相比,PC-Y1品系对高温(29℃)具有更好的耐受性。PC-Y1和PC-Y2品系不仅具有与条斑紫菜相似的特性,如藻体薄、品质好、放散单孢子,而且PC-Y1品系比野生型坛紫菜更耐高温,壳孢子放散量也更大、生长快、成熟晚,具有被大规模栽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2号”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本试验开展了坛紫菜新品系养殖方式、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与本地传统品种的对比研究。2007年,福清沙浦、霞浦三沙、莆田秀屿、连江中麻、福鼎元当等五个养殖试验示范点的海上养殖试验数据表明:坛紫菜新品系平均每1/15hm2产量为224.7kg(干品),产值5794元,对照组本地种平均1/15hm2的产量为167.6kg(干品),产值5166元;新品系每1/15hm2的产量比本地现有栽培品种提高34.1%,增加经济效益628元。试验结果显示了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特性,同时证明了坛紫菜新品系"申福1号"、"申福2号"可应用于大面积的养殖生产。本研究对坛紫菜申福系列新品系的生产性开发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温下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田  熊玉琴  杨锐 《水产学报》2018,42(7):1009-1018
坛紫菜是我国东海区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其生长适温为20°C,极限高温为29°C。高温和病原菌均会导致坛紫菜生长受抑、藻体病烂。为研究高温下藻际微生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坛紫菜叶状体和藻际芽孢杆菌(实验证明该菌株在20°C下为紫菜的益生菌)为材料,检测了在28°C下藻际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相对生长率(RGR),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藻胆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8°C下,在实验初始阶段,菌藻共培养组坛紫菜比纯培养对照组有较高的RGR,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的RGR无显著性差异;4 d后两组坛紫菜均出现腐烂,菌藻共培养组的藻体腐烂程度更为剧烈;培养24 h后,菌藻共培养组的SOD、POD活性和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Pro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养组中,坛紫菜的藻胆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28°C下,虽然在短期内藻际芽孢杆菌会促进坛紫菜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不利于坛紫菜的生长,且加剧活性氧和渗透压胁迫,表明该菌的生态功能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南海粤东海域的野生坛紫菜为选育材料,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并进行海区栽培验证,培育出产量高、耐高温和质量优的优良品系。第1茬采收时紫菜藻体平均长度比对照组(传统栽培坛紫菜品种)增加了73.9%,产量和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25%和19.0%。3~5cm叶状体在29℃水温条件下培养6天后才出现烂斑,海区栽培没有出现因高温造成的烂苗现象。第1茬坛紫菜16种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组高36.5%。本研究成果不仅为粤东及周边地区的坛紫菜栽培生产提供一个具有实用性的优良品系,而且也为今后坛紫菜良种选育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分离色素突变体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0±1.18)cm;(2)翠绿色丝状体容易成熟,发育方式特殊,营养藻丝不经过藻丝加粗阶段,直接由球形细胞发育成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翠绿色叶状体藻红蛋白含量低,仅有(5.513 0±1.049 6)mg/g(干品);叶状体生长快速,60 cm长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量高达(11.95±2.33)cm;(3)褐绿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这3种色素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藻丝细胞短且细,叶状体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具明显杂交重组优势的紫菜优良品系,实验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野生型品系(Pr-WT01,特点:藻体厚、生长慢、韧性好、壳孢子放散量多)为父本,坛紫菜诱变品系(Ph-HMC5,特点:藻体薄、生长快、韧性差、壳孢子放散量少)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从杂合丝状体产生的F1叶状体中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重组品系,HR-6品系为其中的最优良品系。父本品系叶状体的绝对生长率最大值为0.39 cm/d,母本品系为5.24 cm/d,而HR-6品系高达9.27 cm/d,在日龄30~50 d期间,它的平均绝对生长率比母本品系的最大生长率还大。日龄60 d的叶状体平均体长父本品系为13.18 cm,母本品系为85.67 cm,而HR-6品系已达218.57 cm,分别是父、母本品系的16.58倍和2.55倍。日龄35 d的HR-6品系叶状体的叶绿素a含量高达9.43 mg/g,比父、母本品系分别增加了50%和20%;另外,它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9.62 mg/g,分别是父、母本品系的2.18倍和1.74倍。日龄35 d的HR-6品系的叶状体平均厚度为26.22μm,比父本品系降低了37%,比母本品系增加了30%,叶状体的韧性明显增加。HR-6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总量达167.72万个/贝,分别为父、母本品系的1.13和2.65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R-6品系具有生长快、品质好、壳孢子放散量大等优良性状,表现出良好的生产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突变体是开展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良种选育和性状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材料。为获得坛紫菜突变体,本研究利用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辐射剂量梯度:700、900、1100、1300、1500 Gy)处理野生品系NSD35的幼苗,恢复培养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导致叶状体部分细胞死亡,且藻体细胞的死亡量随着诱变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突变的细胞数量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经1300 Gy处理后藻体的突变细胞最多。之后利用体细胞酶解技术和单克隆技术获得了突变体的纯系藻体,从中初步筛选出性状各异的株系67个,并利用14个表型性状对其中21个株系的F1代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突变体F1代群体中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突变体的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藻体长度与宽度、鲜重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宽度与鲜重、叶形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重与颜色呈显著负相关(P<0.05);藻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叶型与藻体中部、尖端的厚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遗传距离为20),将21份材料分成4个主要类群,分别为颜色偏红的藻体组、宽而生物量大的藻体组、薄而日均增长快的藻体组和长而窄的藻体组。综上所述,γ射线对坛紫菜叶状体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为开展坛紫菜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以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藻体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the crossbred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us and their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刊,中]/陈昌生(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361021),徐燕,纪德华,谢潮添,王玉中,王凤霞,柳佩娟//水产学报,—2007,31(1).-97~104 为了获得杂交的坛紫菜优良品系,本实验对野生型坛紫菜(♀)和经过人工诱变选育获得的红色型(♂)的坛紫菜进行杂交获得丝状体;丝状体促熟培养后获得杂交子一代叶状体,从子一代中挑选出5种具有一定生长优势和其它经济性状的藻体(品系A、B、C、D、E);对其分别进行体细胞克隆和丝状体培育,获得大量子一代和子二代。对子一代和子二代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和选育,并进行抗逆性和藻胆蛋白及叶绿素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生长性状好、品质优的子二代4个品系B2、C2、D2、E2,而且4个品系的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2 的RRPE含量高达61.71‰,最低的品系E2为44.64‰,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在31 ℃下培养,品系C2第5天叶片中部才开始出现个别针尖般烂点,藻体基部正常,表现出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品系B2具显著的生长优势和抗高温特性,品系D2、E2具有一定抗低氮、磷的特性,其中E2在低氮磷培养1~3 d,瞬时增重率为25.2%,平均日增长量为1.20 cm·d-1,在4~6 d瞬时增重率和日增长量分别接近30.0%和2.0 cm·d-1;通过坛紫菜不同品系的杂交、单细胞克隆和丝状体细胞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坛紫菜杂交藻体的优良性状进行筛选,逐步达到选择育种的目的。图7表8参12 关键词:坛紫菜; 杂交育种; 酶解; 丝状体; 抗逆性; 优势 E-mail: cschen@jmu.edu.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