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油橄榄叶提取物(olive leaf extract,OLE)防治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作用机制。将5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OLE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递增法灌胃食用乙醇24周,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OLE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OLE(1 000、500、250mg/kg)进行灌胃治疗。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蛋白磷酸酶1(PP1)、DNA依赖的蛋白激酶(DNA-PK)、上游刺激因子1(USF1)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加重,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PP1、DNA-PK、USF1水平和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OLE干预后,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TG、F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肝脏PP1、DNA-PK、USF1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OLE可通过调节PP1-DNA-PK-USF1信号通路缓解肝脏脂肪变性,抑制AFLD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索辣蓼黄酮提取物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将1 000尾南美白对虾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辣蓼黄酮提取物高(8.0 g/kg饲料)、中(4.0 g/kg饲料)、低(2.0 g/kg饲料)剂量试验组,连续给药35 d,于第17、35天测定对虾体长、体重,肝胰腺指数、血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及肝胰腺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17天,低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5天时,低中高剂量组的iNOS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中剂量试验组南美白对虾血液中ACP和TP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南美白对虾终末体长、体重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血液中颗粒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血液中TP、SOD、T-AOC、iNOS、ACP、AKP等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含量以及肝胰腺组织中ProPO、PE、LGBP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五味子枸杞子大枣复合醋(简称五味子复合醋,SCV)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试验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0只,正常饮食)和NAFLD模型组(40只,高脂饮食),于第4周末将NAFLD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模型组(高脂饮食,给予蒸馏水)和SCV低、中、高剂量组(高脂饮食,分别给予25%SCV、50%SCV、100%SCV),于第8周结束试验;继而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肝脏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脂质代谢PPARα/ACOX1/CPT1A通路和抗氧化Keap-1/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CV显著降低大鼠体重指数(P<0.01)、外周血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P<0.05或P<0.01)、外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0.05或P<0.01)和血清转氨酶活性(P<0.05或P<0.01),极显著升高外周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复方益母草粉对老龄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羽健康状况良好的70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4.5 g/kg)、中剂量组(3.0 g/kg)、低剂量组(1.5 g/kg)。测定产蛋率、畸形蛋率、平均蛋重、全蛋中的干物质含量;检测鸡血清中蛋白含量、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红细胞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测定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测定卵泡发育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产蛋率提高,畸形蛋率降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平均蛋重和总干物质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鸡血清中总蛋白(TP)与球蛋白(GLO)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鸡血清中球蛋白(GLO)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鸡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模型验证后,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埋线A组、空白埋线B组、模型组、模型埋线A组、模型埋线B组,每组6只。埋线组进行穴位埋线,A组:肝俞、胆俞、后海;B组:肝俞、胆俞、后海、后三里。2周后检测血清TG、TC、FFA、LDL-C、HDL-C、ADPN含量及肝脏TG、TC、FFA、ACC、FAS含量;RT-PCR检测肝脏AdipoR2、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模型埋线A、B组血清HDL-C、ADPN含量显著升高,TC/HDL-C、TG/HDL-C比值显著降低;模型埋线A、B组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埋线B组肝脏FFA、FAS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埋线A、B组肝脏PPA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脂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有效降低肝脏TG、FAS含量,调节肝脏脂质的合成,其机理可能与其参与PPAR通路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素(OMT)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以及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OMT和水飞蓟素分别对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同时对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采血并取肝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GSH水平极显著(P<0.01)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与模型组相比,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显著(P<0.05)降低,OMT高剂量和中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极显著(P<0.01)升高,而OMT低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显著(P<0.05)升高;同时,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显著(P<0.05)降低。[结论]苦参素在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能明显下调其肝脏组织中TGF-β1的基因表达,这一结果提示OMT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苦参素对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矮脚京星黄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上市日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对其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矮脚京星黄鸡饲养至98日龄时,选同批饲养的273只公鸡分两次进行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性能测定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同时利用HE染色与油红O染色切片,判断脂肪肝的程度。结果显示,53只公鸡的肝脏细胞排列紊乱,发生一定程度空泡变性并有较多脂肪沉积,分入轻度脂肪肝组;而另外219只公鸡肝脏细胞排列致密,无明显变性特征,分入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脂肪肝组公鸡: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重和肝脏指数均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且血清胆固醇含量与肝脏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屠宰性能有所提升,活体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及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③肌肉品质显著提升,胸肌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胸肌肉色亮度(L*45 min、L*24 h)显著降低(P<0.05),红度(a*45 min)极显著增加(P<0.01);pH24 h仅相差0.04,但差异显著(P<0.05);④腹脂过多沉积,腹脂重、腹脂率极显著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上市日龄矮脚黄鸡发生轻度脂肪肝可使鸡部分屠宰性能提升,且对肉品质有改善作用,但会造成腹脂的过多沉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45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损伤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预给药组(缺血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后给药组(再灌注后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6 h和12 h取样。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损伤组AL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肝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上升(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PERK、ATF-6、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与损伤组相比,预给药组、后给药组ALT含量和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预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后给药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质代谢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选择240羽40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SP1组)、2(SP2组)、3 g/kg(SP3组)四逆散加葛根混合物。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P3组的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1),SP1和SP3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SP1、SP2和SP3组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SP2和SP3组的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1和SP3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活性氧自由基(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SP3组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3)与CON组相比,SP1、SP2和SP3组的肝脏甘油三酯(TG)和低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加味理中汤方对脾虚泄泻模型小鼠血常规、血糖及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中复方由干姜、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山药、木香、桂枝、砂仁组成。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小鼠,雌、雄各半。除空白对照组(C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番泻叶提取物9 d建立脾虚泄泻模型。试验第10 d停用番泻叶,恩诺沙星治疗组(A组)小鼠灌胃恩诺沙星水溶液,各中药组分别给予低剂量(6.5 g/kg)、中剂量(13.0 g/kg)、高剂量(26.0 g/kg)灌胃治疗,C组和泄泻模型组(M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3 d。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M组小鼠空腹血糖含量、淋巴细胞百分比、肝脏指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数目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各治疗组小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降低(P<0.01),淋巴细胞百分及空腹血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ZH组)小鼠血小板数目显著提高(P<0.05),肝脏指数极显著提高(P&l...  相似文献   

11.
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顺铂(cisplatin,CP)诱导大鼠肾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 选取24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io组(Dio)、模型组(CP)和Dio干预组(Dio+CP)。C和CP组每天灌胃6 mL 0.5% CMC-Na,Dio和Dio+CP组每天灌胃Dio (60 mg/kg),连续灌胃10 d。在试验第7天,CP和Dio+CP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CP (6 mg/kg),然后每天继续灌胃Dio,CP给药72 h后处死各组大鼠,无菌分离肾脏组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化学法检测肾脏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和RIPK3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Dio组肾脏结构正常;CP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脱落以及空泡变性,肾脏结构被破坏,Dio+CP组肾小管的损伤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CP和Dio+CP组肾脏中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AOC和CAT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CP组相比,Dio+CP组肾脏中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AOC和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P组大鼠肾脏中TNF-α、COX-2、NFκB p65和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CP组相比,Dio+CP组TNF-α、COX-2、NFκB p65和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P组大鼠肾脏中RIPK1和RIPK3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CP组相比,Dio+CP组大鼠肾脏中RIPK1和RIPK3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降低。【结论】 Dio通过抑制肾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程序性坏死缓解CP诱导的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骆驼乳清蛋白(CWP)对热应激(HS)大鼠肝损伤、氧化应激及肝功能的保护作用。选取6周龄SD大鼠36只,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WP对照组添加400 mg·kg-1的CWP;HS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进行2 h HS处理,连续8 d;3个CWP干预组分别于每次HS前灌服100、200和400 mg·kg-1的CWP。试验结束后,取大鼠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检测肝功能生物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CWP降低了HS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400 mg·kg-1的CWP干预效果最好(P<0.01);400 mg·kg-1CWP干预组有效降低了HS诱导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CWP降低了大鼠肝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水平,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水平,400 mg·kg-1的CWP干预效果最好(P<0.01)。结果提示,CWP干预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大鼠肝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系统防御能力,从而缓解HS所致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索高铜对大鼠肝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试验选取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铜I组、高铜II组、高铜III组和高铜IV组,分别连续每天按体重灌胃0、20、40、80、160 mg·kg-1铜63 d,采集肝组织。使用ICP-MS测定肝组织铜含量,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自噬小体,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Pink1、Parkin、LCB3、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灌胃铜水平的增加,蓄积在肝组织中的铜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且长期高水平铜暴露会造成明显的肝组织结构破坏;随着铜暴露水平的增加,线粒体自噬和细胞焦亡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高铜Ⅱ组、Ⅲ组中PINK1和LC3II/LC3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铜Ⅱ组中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铜Ⅲ组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高铜IV组表现为下调。高铜长期暴露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和细胞焦亡诱导大鼠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三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0 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24与48 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甘油释放量、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脂滴包被蛋白A (perilipin A)及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2 h时,1.0 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 μmol/L组HS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1);在24 h时,各试验组甘油释放量、1.0 μmol/L组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1);1.0 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在48 h时,1.0 μmol/L组甘油释放量、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1.0 μmol/L组perilipin 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P<0.05),0.5、1.0 μmol/L组ADR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生物素可通过促进perilipin A与ADRP表达,同时抑制ATGL与HSL表达,达到抑制脂肪分解的效果,且浓度为1.0 μmol/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甘露寡糖可能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0头体重(8.10±0.32)kg的35日龄PIC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霉变玉米(0、100%)和甘露寡糖(0、0.2%)的饲粮。结果表明:霉变玉米组仔猪全期平均日增重(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发生严重颗粒和空泡变性,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Bax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甘露寡糖极显著提高仔猪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P<0.01),缓解霉变玉米导致的肝脏病理损伤,且霉变玉米与甘露寡糖对T-AOC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由此可见,自然霉变玉米降低仔猪生长性能,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并损伤肝脏结构;添加甘露寡糖对自然霉变玉米导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空肠核因子κB (NF-κB)及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 1,ZO-1))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的变化,为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0羽1日龄罗斯肉鸡常规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饲料添加3%猪油和4%鱼粉,饮水添加0.12% NaCl,9~11℃低温饲养),35日龄检测体重,并取心脏组织测腹水心脏指数,取空肠组织以HE染色切片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NF-κB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肉鸡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腹水心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长度、绒隐比极显著下降(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0.01),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表明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异常及肠通透性增高促进了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以相同代谢能水平为基础,研究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3个组分别饲喂高脂饲粮(HF组)、高碳水化合物饲粮(HC组)和对照饲粮(CON组),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F组、HC组大鼠的初重、末重、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饲料转化效率极显著升高(P0.01)。2)各组大鼠的Lee’s指数、肾脏指数、胃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与CON组和HF组相比,HC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C组和CON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ON组和HC组相比,HF组大鼠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相同代谢能水平下,HF组和H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增加。HC组大鼠血脂升高;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且通过肝脏PEPCK和SREBP1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影响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