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福建长汀县河田地区强度侵蚀坡地种植象草并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象草在侵蚀劣地上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分蘖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水保土效益显著,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水土保持草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天水市大樱桃园生草栽培间作10个草种的出苗率、越冬返青率、覆盖率、生长期和耐剪程度等草种自身生长特性指标以及草种生长对果园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氮等指标的影响,经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草种。综合分析认为,紫花苜蓿、白三叶可作为天水市大樱桃果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3.
果园种草,一是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使果树生长发育的立地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能提高土壤的吸附性、吸收性和缓冲性,草腐烂后新产生的腐殖质与黏土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团聚体”,增加吸附能力。三是果园种草可种养结合,种地、用地、养地相结合,形成立体生态,产生综合效益。果园种草有这些好处,那么如何选择草种和种植管理呢?1.草种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是:草的高度要适中,一般宜选低矮、生物量大、覆盖率高的草种;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有…  相似文献   

4.
我国果园生草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86-490
果园生草是改善果树生态条件的一项现代土壤管理技术,实施果园生草栽培可以确保现代果园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总结了我国10 a来的生草试验研究,从草种选择、果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果园生草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果园生草试验研究的现状。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果园生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果园的大气生态,并明显增加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改善了品质。预期今后将在筛选适宜草种、探明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和弄清生草对果树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优良草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7):96-102
为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果园生草草种,本研究以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引自美国的21种草为材料进行盆栽生草试验,调查并测定了22种草的种子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并参照评分标准和指标权重对不同草种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垂穗草(Bouteloua curtipendula)、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的出苗天数最少;弯叶画眉草的绿期最长、直立株数最多、叶片宽度最窄、平均高度最突出且越冬率最高;弯叶画眉草、镰刀草(Agrostis scabra)的平均样方密度较高;沙画眉草(Eragrostis trichodes)和弯叶画眉草的盖度较大;垂穗草的地上生物量最大;21种草的发病指数均小于5%,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本试验筛选出垂穗草、粗燕麦草(Sporobolus asper)、帚状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沙画眉草、弯叶画眉草、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加拿大披碱草、三齿稃草(Tridens flavus)共8个综合质量优良的草种。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草栽培需要注重掌握的草种特性,回顾中国南方果茶园生草栽培主要选择应用的草种(白三叶草、柱花草、圆叶决明、罗顿豆、铺地木兰、百喜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及糙叶丰花草)的研究进展情况,归纳出草种研究存在开发与筛选不足、研究与应用不接轨、生草建植存在困难、育种研究不够重视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草种开发筛选应遵从外在植物学性状适宜、与杂草竞争能力强、适应性能好、省力栽培及最好兼备一些其他功能性状的原则,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南方果茶园推广果园生草栽培选择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39个美国高羊茅草坪草品种中选出具有各类典型特征的品种,观察这些品种的景观品质、密度、颜色与日生长量等4个重要性状的周年表现。结果表明,1类草种是优质的多功能型草坪草;II类草种适宜建植优质运动场草坪;III类草种可用做保土型混播草坪草;IV类草种可做运动型草坪混播草;V类草种可做运动型兼用草坪草。与此同时,探讨了不同时期草坪草的两个重要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对草坪草的抗逆性具有调节作用;根系活力的周年变化,对各类草种的周年性状表现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周年变化可反映高羊茅在夏季生长量极小,而在其它季节表现良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百喜草对丘陵红壤改土保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丘陵红壤种植百喜草,并结合某些乡土草种、引进草种的试验比较,探讨了百喜草的种植对土壤的理化因子(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中各营养元素、p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丘陵红壤上种植百喜草具有百喜草具有明显改良红壤理化因子的作用,弥补了红壤理化因子的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经济林生产实际,在大扁杏行间种植不同类型的草种或组合,比较了各生草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扁杏行间种草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各生草处理中整体来说以单种白三叶、混种白三叶+高羊茅的效果较好,建议以后在我国北方林区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葡萄园土壤管理通常采用清耕法,土壤温湿度变幅大,有机质含量低下。该研究选择大麦草草和毛叶苕子为试验草种,对生草后的不同草种生物量变化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麦草的生长高度和所产鲜草量均高于毛叶苕子;大麦草和黑麦草前期生长较快,4月份达到生长最大,6月份全部收割,正好与葡萄的生长期错开;几种草种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对0~20cm表层土壤,平均增幅可达80%,对20~40cm表层土壤,平均增幅为37.5%。  相似文献   

11.
郭永红  张义华  张宏霞  樊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80-16983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改善土壤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3种造林模式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水稳性团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农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草)3种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地高;0—20cm表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地高,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低;0~20cm表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地低,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高;各土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3种造林模式中以乔草型效果为最好。[结论]实施7年退耕还林(草)后,与农田相比,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纳帕海高原湖泊湿地面山不同地类的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对坡面不同地类的产流与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作用,坡耕地的产流量分别是二者的3.6倍和2.7倍,产沙量分别为二者的13.8倍和6.7倍;云杉人工幼林地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42.2%和81.2%。不同地类的坡面产沙量均随径流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坡耕地显著相关。人工林不宜树种单一,乔灌草结合的空间配置方式是水土保持防护林营造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农田土为对照,以草炭、农田土、沙子等为原料配制10种基质组合,研究不同基质组合的持水能力及其对盆栽一串红生长情况和节水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基质的持水量均随着草炭和保水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沙子量的增加而减少;T9(农田土∶草炭=2∶1,保水剂0.10g/盆)、T10(农田土∶草炭=2∶1,保水剂0.15g/盆)、T7(农田土∶草炭=1∶1,保水剂0.15g/盆)基质中一串红的暂时性萎蔫时间分别比对照延长3、2、1d;一串红生长综合指数最高的处理依次为T9、T10、T7。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的农田、灌木丛、针叶林、阁叶林和草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库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均以>10 mm团聚体为主,总体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然后增加,最后减小的变化.(2)0~20 cm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形维数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农田>灌木丛>草地,草地的分形维数与灌木丛、阔叶林、农田、针叶林间差异极显著,在20~40 cm土层中,分形维数表现为:灌木丛>草地>阔叶林>农田>针叶林,针叶林的分形维数与灌木丛、草地、阔叶林、农田间差异极显著.(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碳贮量降低,在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碳贮量随着土壤粒径大小的变化趋势与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相同,主要以> 10 mm粒级团聚体最高,且与其余粒级间均呈极显著关系,>10mm粒级的有机碳贮量表现为农田>阔叶林>灌木丛>针叶林>草地.  相似文献   

15.
16.
在粤北阳山县江英镇设计了祼地、耕地、草坡地3种类型的石漠化试验样地,现场观测降雨在上述3种样地所产生的径流量,分析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粤北石漠化地区,绝大部分的雨水下渗成为土壤水和裂隙水,其中祼地的降雨有91.36%下渗,耕地的降雨有95.85%下渗,草坡地的降雨有97.53%下渗。地表径流量祼地>耕地>草坡地,草坡地地表径流深最小,其次为耕地,最大是祼地,说明草坡地对降雨截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牧场防护林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的影响是评价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草场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分别对牧草营养期和绿果期,用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指标评价了4年生白城杨(Populux×xiaozuanica)林带对几种主要牧草质量的影响。用牧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能量评价林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的牧草磷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0.012%和1.365%,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2.025%,牧草质量得到了改善;草场生物量和能量分别增加131.5kg/ha和741.4MJ/ha,提高了草场生产力。绿果期的牧草磷、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与林带的存在无关、各草种粗脂肪的加权平均含量明显降低(降低值为0.634%),说明林带对牧草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单位重牧草能量增加了0.175MJ/kg,使单位面积牧草能量提高634MJ/ha。各草种单位重能量加权平构值在10H和15H处较大,与林网内净辐射量较大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程李  王小波  陈正刚  朱青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47-8249,8309
[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适宜方法。坡耕地A层的K值随着年份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整个土层可蚀性强、抗侵蚀弱,侵蚀的危害大。通过4年不同种植制度和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层的K值都下降,其中A层下降1.26%~12.34%,B层下降1.29%~13.80%,C层下降1.26%~10.80%,ABC三层平均下降3.17%~11.64%。除工程梯化处理外,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处理的K值下降幅度都高于农民处理,下降幅度的顺序是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结论]种树种草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玉米与其他植物间套作,提高覆盖度和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作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5种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山杏×紫花苜蓿>山杏×红豆草>油松×紫花苜蓿>油松×红豆草>沙棘×紫花苜蓿;林草间作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影响的土层深度看,林草间作对40 cm以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要比对60 cm层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宏霞  沈育伊  郭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82-15783,15786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9年后3种不同造林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退耕模式下,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和放线菌的平均值都是农田对照>经济林型>乔草型>乔木型,而真菌表现为乔草型>乔木型>经济林型>农田对照。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变化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巩固退耕还林(草)后续工程可改善土壤肥力;乔草型造林模式比单一树种造林模式(乔木型和经济林型)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