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华平  王倩 《农业与技术》2023,(24):143-14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关系人民利益,关系人民生活品质。赣南革命老区为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定走绿、富、美并进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生态修复保护治理,积极融入“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振兴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形成了以系统、综合治理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振兴“赣南模式”,积累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经验,对革命老区等推动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生态保护在乡村振兴中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乡村生态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安徽省颍上县乡村生态保护实践探索的实例,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建议,以期促进颍上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农文旅融合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昆明市为例,首先探索昆明市各区在民宿经济、农家乐、环境生态保护、高品质休闲游、产业品牌化等农文旅结合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在农文旅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昆明市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与人才供给等方面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以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保护与产业经济如何协调并进,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价值转换。文章以承德市双桥区都市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为例,剖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生态农业如何高效推进,探索生态严格保护与乡村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滩区,自河南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河道总长1092公里,滩区面积381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186万人,是最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做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与脱贫攻坚,不仅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确保黄河安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更要担负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通过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围绕凉山彝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基层党建5个方面提供帮扶,具体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参与民族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优秀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结对指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7.
质量兴农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主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实施质量兴农、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与《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契合。质量兴农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全面延伸、优质优价导向是关键,另外还要加强政府引导、多方协同,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田园综合体依托质量兴农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实现产业兴旺及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 景下,文章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其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维度构建福建农村茶产业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基于福建农村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剖析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最 后,提出实现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相似文献   

10.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包括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关系为把握尺度,注重战略目标的多元化;以发展保护为调和目标,注重战略主体的系统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战略规划整体性;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资源整合以及推进城乡多元参与,实现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事业长远发展的保证。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计量分析2018年至2023年9月我国乡村生态振兴领域的高质量文献,把握学界在乡村生态振兴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而全面了解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振兴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针对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整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8—2020年的初始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21—2023年(预测)的逐渐深入阶段;该领域研究学者多,但整体来看学者之间合作不够紧密;乡村生态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治理、乡村生态宜居及生态环境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是共同富裕、数字乡村、职业教育、生态扶贫、农业绿色发展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宁夏正在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建设,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美丽新宁夏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以宁夏玉泉营葡萄小镇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将其打造为彰显葡萄历史文化的生态田园小镇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下歙县林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林业及产业发展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该文结合歙县实际,提出了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投融资模式和林业科技,积极探索"绿色+振兴"新路子,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挖掘培育乡村森林与生态文化产业等对策,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歙县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无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同时,实现无锡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着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大力保护乡村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增强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从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内涵和发展模式。文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将逐渐呈现出"重精品项目打造"、"重生态资源保护"、"重产业融合"、"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将逐渐迎来"多元化发展""公共环境大幅改善""相关人才缺乏问题得到解决"等机遇;乡村旅游发展将会出现"依托农业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依托乡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模式"以及"综合发展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保障与抓手,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用好养好黑土地,通过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高质量可持续利用,解决黑土地保护急需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分析了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阐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间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大生态建设、科技体制创新和人才战略等解决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的"主战场",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要素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是逻辑必然。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导向单一、师资配套不合理、实训实习资源有限等供给侧困境,应实施包括建立人才培养导向双元化机制、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扩展实训实习资源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构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稳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地制宜,实现共同富裕,也需要咬定目标推动乡村振兴产业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现代化,争做先锋推动乡村振兴组织现代化,紧抓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现代化,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现代化。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取得新突破,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亦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自然资源产权明晰、功能性平台建设、资本要素汇聚与特色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可持续性供给提供值得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省中部的农业生产基地江汉平原为研究对象,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业生产服务业4个方面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构建乡村产业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障碍度模型对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优化程度不及乡村产业。有效治理与农业生产服务业对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起阻碍作用,而产业兴旺和乡村旅游业则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推动江汉平原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快乡村治理步伐与完善乡村产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二要革除乡风陋习,加大种植业规模,补齐发展短板;三要稳步推进产业兴旺与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