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优化复方抗病毒口服液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三个因素,以连翘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控制在80℃,提取时间为1h,提取2次,料液比为1:8时,综合评分最高。复方抗病毒口服液的提取工艺优化,为大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化清解合剂的提取工艺,充分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不同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及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芩苷的含量,以黄芩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筛选出清解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2次,黄芩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 499x-112 622(R2=0.999 6),黄芩苷对照品质量浓度在7.81~500.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5,时间60 min,液料比30:1(mL/g),温度80℃,平均得率为17.20%,RSD为0.64%。低共熔溶剂较传统溶剂(水、醇)对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率高,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草珊瑚总黄酮的溶剂。  相似文献   

4.
尹丽  孟学林 《饲料研究》2024,(4):99-103
试验以紫苏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探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紫苏叶总黄酮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紫苏叶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0 mL/g、提取温度70℃和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叶总黄酮得率为4.05%。紫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与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60 mg/L和196 mg/L。研究表明,紫苏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别采用乙醇浸提技术和微波提取技术对绞股蓝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和优化。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浸提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40%,得率为4.185mg/g。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300W,微波时间10min,微波温度70℃,料液比1:25g/mL,乙醇体积分数30%,此条件下黄酮的平均得率为4.898mg/g。微波提取绞股蓝中黄酮快速高效,可将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促进天然黄酮的快速生产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以蛇床子素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3个水平的试验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28,乙醇浓度77.1%,提取温度72.08℃,提取时间2.5 h。预测蛇床子素得率为13.54 mg/g。为了操作方便,提取条件修正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77%,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2.5 h,验证蛇床子素平均得率为13.51 mg/g,与模型预测值较一致。说明响应曲面法优化蛇床子中蛇床子素提取工艺条件,预测值可靠,方法便捷、可行。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优化麻疯树籽提油工艺并分析其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以提油率、提油后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为优化指标,探讨料液比、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麻疯树籽提油率及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获得麻疯树籽提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18、温度为40℃、提取时间30 min时,提油率达到最高,分别为38.22%、32.21%及34.1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提油率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料液比 > 提取时间,其中温度和料液比对提油率的影响极显著(P < 0.01),提取时间对提油率无显著影响(P > 0.05);影响籽粕粗蛋白质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提取时间 > 料液比,其中温度对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 < 0.01),提取时间对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 < 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麻疯树籽最佳提油工艺组合为A3B3C3,即在料液比为1∶22、温度为50℃、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提油率为39.41%,籽粕粗蛋白质为24.13%。本研究为麻疯树籽提油及提油后籽粕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复方中草药多糖成分中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醇液比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其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试验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结果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 h、醇液比4∶1;通过正交分析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醇液比4∶1。提取工艺优化后,复方板蓝根的粗多糖得率为10.25%,较优化前复方板蓝根粗多糖得率(6.54%)提高了3.71%。说明本试验可为复方板蓝根多糖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零陵香总黄酮提取工艺,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依据Box-Bebnken的方法设计对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四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零陵香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微波时间17 min,微波功率600 W,液料比68 mL/g。本试验得到的工艺条件参数可行性强,重复性好,为提高零陵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零陵香|总黄酮|微波功率|体积分数|得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本研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确定测定波长500 nm,参比波长580 nm,对金樱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纤维素酶用量、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在19.90~398.00 μg范围内,芦丁的质量与吸光度差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8x-0.0047,该方法下测得其得率为87.94 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8.23%,相对标准偏差为8.77%;正交试验优化的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乙醇浓度40%、纤维素酶用量0.5%、液料比40:1、提取时间90 min、pH为6.0、提取次数2次,且各因素对金樱子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 液料比 > 乙醇浓度;在该提取条件下,金樱子总黄酮得率为(93.35±3.15)mg/g。因此,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可行,得率较高,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11.
芒果核是芒果的重要副产物,其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及经济价值。本研究旨在优化芒果核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以芒果核黄酮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62%、液料比为35 mL/g,提取时间为47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芒果核黄酮得率平均值为2.372%。  相似文献   

12.
筛选并确定加味茵陈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口服液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水提、醇提、水提醇沉3种提取工艺,以栀子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结合实际生产流程繁简、成本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工艺。其中水提工艺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醇提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水提醇沉工艺以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基础,进行醇沉终浓度和醇沉时间单因素试验。加味茵陈蒿口服液最佳工艺为水提工艺,即补足2倍吸水量后加12倍水,浸泡30 min,每次煎煮1 h,煎煮2次。考虑成本、工时等因素,采用水提工艺时具有成本低、提取效率高、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益生菌FGM发酵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发酵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的提取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发酵黄芪多糖的含量影响显著,并且两两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影响发酵黄芪多糖提取含量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料液比 > 提取温度 > 提取时间;乳酸菌发酵黄芪液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9,在此条件下,发酵黄芪多糖的含量为6.72 mg/mL。试验证明该工艺可行,可为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了蛇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主要影响原花青素得率因素,得到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42 min、微波时间3.2 min、液料比23 mL/g、乙醇体积分数43 mL/mL、微波功率350 W、超声功率400 W、微波温度58℃、超声温度60℃,原花青素得率1.224 g/100 g,此种提取方法得率高于普通溶剂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车轴草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取热水浸提法提取白车轴草多糖,研究其最佳提取工艺.以白车轴草为原料,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分别对4个提取参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然后对上述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车轴草多糖提取得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100℃时达到最大;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单峰曲线,上述条件分别为1:15、4 h和8时多糖得率最高.pH值、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白车轴草多糖得率的影响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影响多糖得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pH值>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浸提液pH值对白车轴草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白车轴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15,温度100℃,浸提液pH值为9.经验证试验测得,此条件下白车轴草多糖得率为2.26%.试验结果揭示,白车轴草多糖的提取得率受提取工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液pH值)的影响显著,调整提取工艺可获得更高的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尼泊尔酸模根、茎和叶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各部位的总多酚,并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根部多酚含量最高。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根部总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42 min,料液比为1:104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55%时,多酚的平均得率最高,为7.24%,与预测值7.21%的标准偏差为0.41%,说明此提取方法可行。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36 mg/mL和0.28 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尼泊尔酸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尼泊尔酸模根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建立测定黄酮含量的同步荧光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微波功率、萃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提取液的荧光强度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确定同步荧光法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判定系数R2=0.964 8,说明模型与实际结果拟合程度好,所得模型能解释96.48%的响应值改变,校正判定系数(RAdj2=0.929 5)与预测判定系数(RPred2=0.886 0)接近。2)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250 W,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 (g∶mL)。3)同步荧光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差值(Δλ)=55 nm, Al(NO3)3浓度0.2%,加入pH=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 mL,室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在最佳测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优化砂生槐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兽药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建立砂生槐子中4种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4种生物碱的提取率及干粉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因素对OD值的影响,并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方法来优化砂生槐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750 mL/L,提取温度55℃,料液比为1 g/mL∶30 g/mL,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功率为150 W,在此条件下,OD值为0.5586,干粉得率为20.37%,4种生物碱总含量为388.48 mg/g。此工艺优化显著提升了砂生槐子生物碱作为兽用药物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优化杂交构树叶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检测其对禽重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以杂交构叶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对黄酮提取得率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9 g/mL,超声温度34 ℃,超声时间24 min,验证试验黄酮平均提取得率1.75%,接近1.77%的理论值|通过二倍稀释法检测杂交构叶黄酮对5种禽重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 50 mg/mL,表明杂交构叶黄酮抗菌活性显著,作为鸡饲料添加成分防治传染性细菌病研发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为杂交构叶黄酮开发为天然植物饲料添加成分及加速杂交构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构树|黄酮|响应面|禽病原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