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肉苁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etLink),别名大芸、寸芸、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受梭梭林分布的影响,在亚洲荒漠地带均有分布,苏联中亚细亚、蒙古亦有分布。生于湖边、沙地梭梭林中,寄生在梭梭的根上。在我国则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戈壁滩上甚多。内蒙古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伊克昭盟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别名:苁蓉、大芸。该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适生在荒漠地区的沙漠和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肉苁蓉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在抗衰老、延年益寿方剂中,用途仅次于人参,有"沙漠人参"之美称。其人工栽培技术如下: 肉苁蓉有两种接种方式: (1)利用天然寄主接种:盐碱地、沙地生长着大量的梭梭、红柳、碱蓬等肉苁蓉寄主,利用天然生长的寄主人工接种肉苁蓉,省去了播种寄主及管理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天然寄主已生长几十年,根系老化,萌发力弱,肉苁蓉接种出土比人工种植寄主接种肉苁…  相似文献   

3.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的面积为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近70%.自1998年引种梭梭造林成功后,当地人工梭梭林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沙区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万多亩;境内有湖泊湿地86处、面积142590亩,芦苇年产量达到3.43万吨;现有从事沙产业的企业30余家,开发的产品有苁蓉酒、苁蓉养生液、苁蓉茶等,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别名苁蓉、大芸。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生寄生草本。寄生于梭梭根部。茎肉质,圆柱形或稍扁,高40~160cm,具鳞片状叶。肉苁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人称“沙漠人参”。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提出了在阿拉善盟(以下简称阿盟)荒漠生态条件下,保护天然梭梭资源、发展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梭梭——苁蓉产业化工程的龙头企业模式。文章介绍了天然梭梭林复壮和建造人工梭梭林方法,并提出了苁蓉基地建设的两种主要形式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荒漠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不占用耕地,还可以恢复荒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和沙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是一项前景良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区试栽梭梭并接种肉苁蓉技术取得了成功。通过实地了解、调研,并召集有关技术人员座谈讨论,我们认为在条件适宜的地块人工栽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然后发展沙产业,是践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沙草产业理论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当地防沙治沙事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一条可行之路。一、人工栽植梭梭和接种肉苁蓉的重要意义1、有效改善沙地生态环境从植物学角度看,梭梭是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梭梭生长期沙丘含水量的基础上,适时观测降雨情况,分别在降小雨、中雨和大雨后种植肉苁蓉,充分依靠自然降水,探索无人工灌溉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张掖市五泉林场开展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相关性研究,从2种植物种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入手,对梭梭细根密度的分布情况,肉苁蓉寄生对梭梭树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梭梭水平距主干20~40 cm处垂直40 cm深的土壤环境利于细根生长,肉苁蓉接种成功率高。接种后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的梭梭,寄主梭梭的生物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去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的人可以发现:在一张二三十厘米长、十厘米宽的纸片上,撒些经过诱导液处理的像针尖一样小的肉苁蓉籽,再用刷子将泥浆刷过去,埋在长在沙漠的梭梭、红柳的根部,就可以长出肥大的肉苁蓉(又称大芸)。2003年,仅这小小的纸条就卖出了75万张。这种由新疆有关部门研制的肉苁蓉种子纸,以纸条为载体,解决了人工种植肉苁蓉接种率低的难题,并引起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荒漠、盐碱地的梭梭、红柳等沙生植物根部,是珍贵的药用植物,具有强筋壮骨、滋阴壮阳、延年益寿、抗衰老…  相似文献   

12.
正肉苁蓉(别名大芸)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草药,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在全世界约有22个品种,其中我国有8种,分别为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沙生肉苁蓉、迷肉苁蓉、兰州肉苁蓉、宁夏肉苁蓉、深裂肉苁蓉,主要生长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区肉苁蓉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苁蓉系珍稀草本植物,被誉为“沙漠人参”,是名贵中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长于干旱沙漠地区,寄生于梭梭根部,可耐-40℃严寒和50℃炎热的气候,也可利用自身水分维持生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是中国肉苁蓉的最大产地,拥有“世界苁蓉之乡”的美誉。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产肉苁蓉个大、肉厚,富含胶质、鞣质,质量上乘,居肉苁蓉之首,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伊犁地区图开沙漠盐生肉苁蓉的天然寄生植物有滨藜、刺沙蓬、假木贼、猪毛菜、驼绒藜、白梭梭等。以白梭梭为寄主所做试验表明,盐生肉苁蓉不仅能够人工寄生,其产量也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工栽培肉苁蓉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乌拉特后旗的天然梭梭林资源和对野生肉苁蓉的管理情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发展肉苁蓉产业的想法,通过加大天然梭梭林资源保护,大力种植人工肉苁蓉,引进肉苁蓉加工企业,推进肉苁蓉产业化发展,实现治沙、致富两不误,生态、经济效益兼赢。  相似文献   

16.
梭梭,属于藜科,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有的高近10米。梭梭种植3年后即可接种苁蓉,从而产生巨大的生态型经济效益,梭梭产业化在沙产业中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意义的人工造林需要在春季人工栽植苗木后进行人工浇水,其中在西北干旱及沙漠地区栽植后的浇水尤为重要。在干旱沙漠地区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水是决定造林成活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梭梭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是一种耐风蚀、耐干旱、耐盐碱、抗日灼高温、抗沙埋、防风固沙能力强的超旱生植物,是沙漠中天然的防风固沙植物。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梭梭人工造林被广泛应用到林业工程建设中,并取得显著成效。梭梭已成为干旱荒漠区珍贵的生物资源.不仅具有独特的森林景观,同时还是珍稀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寄主。  相似文献   

18.
梭梭被肉苁蓉寄生后的生理代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以被肉苁蓉寄生、未被肉苁蓉寄生和曾被肉苁蓉寄生但已解除寄生关系的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等水分代谢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生理代谢反应.结果表明:与未被肉苁蓉寄生的以及曾被肉苁蓉寄生但采收了肉苁蓉种子的梭梭比较,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同化枝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三者之间的各项测定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程度.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反应,既是梭梭被肉苁蓉寄生以后的一种生理代谢适应,也是引起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子采收、种子处理、接种技术、病虫鼠害防治、采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