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城疫野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春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鸡群中分离到2株新城疫病毒,该二毒株经鸡胚传代培养,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试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6周龄非免疫鸡静脉接种指数(IVPI)测定及空斑试验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二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2.
不同新城疫分离株的毒力测定与单克隆抗体分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传统方法对15株新城疫分离毒株进行毒力测定,根据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与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测定结果,Fw、F48属E8于速发型毒株;ND98、P1、P2,鸽NDV、Ⅰ系、H2、BY属于中发型毒株,Ⅱ系、L2、P3、ND99,ND89 Lasota属于缓发型毒株。同时对这些毒株的表型特征进行观察发现,病毒血凝解脱速率、血凝素对热的稳定性、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血凝谱等表型特征与NDV毒力没有相关性。通过问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采用针对NDVHN基因的单克隆抗体对贵州ND不同分离株进行分群研究,表明A群为速发型强毒株;B群为缓发型弱毒与某些中等毒力株;C群分离物的毒力介于速发型强毒与中等毒力之间。  相似文献   

3.
广西山雉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从广西某山雉养殖场发病山雉中分离得到的新城疫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50.4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58,F蛋白核苷酸序列与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5%,与La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8%,推导氨基酸在裂解位点的序列是112G-R-R-Q-K-R-F117.通过MDT、ICPI和推导氨基酸裂解位点分析,确定分离株是一株毒力较强的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 3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 1 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 3株 ,即 HG97C5 、YG97F1 1 、YG98- 2 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 :3株鹅副粘病毒的 MDT分别为 56.7、52 .0、53 .2 ,ICPI分别为 1 .64、1 .69、1 .70 ,IVPI分别为 2 .62、2 .60、2 .60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将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为 :上述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 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8.8、6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52、1 .64、1 .66,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2 6、1 .65、1 .68。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对鸡和鹅均属于强毒力的毒株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毒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3项指标,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1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3株,即HG97C5,YG97F11,YG98.2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3株鹅副粘病毒的MDT分别为56.7、52.0、5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2014年4月,从哈尔滨市18个地区鸡场中疑似新城疫(ND)发病鸡群体内分离到6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和电镜观察证实了6株病毒为新城疫病毒(NDV)。经蚀斑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显示,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37.2~60.8 h、1.71~1.80,说明该病毒属于NDV强毒株或中强毒株。  相似文献   

7.
两株新城疫(ND)病毒分别分离自发病鸡群与鸵鸟群,本实验室对两株病毒的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6周龄鸡静脉接指数(IVPI)、血凝解脱速率和血凝素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源于发病鸡群的分离物是一株中发型的ND病毒,属快速解脱型,血凝素对热的抵抗力较强;而源于鸵鸟的分离物是一株缓发型的ND病毒,属慢速解脱型,血凝素对热的抵抗力较差。本文还对新城疫病毒的毒力与血凝解脱速率和血凝素热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病毒地方株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某养鸡场发病率为90%、病死率为80%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 (H1)试验、鸡胚中和试验及回归试验初步鉴定为鸡新城疫病毒。继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最小致 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测定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对不同动物红 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命名为YL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赛鸽群中新城疫流行毒株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变异情况,从河北省疑似赛鸽新城疫病例中采集病料,常规处理后接种SPF鸡胚,经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致病性试验、毒力测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F基因,并与其他不同种属新城疫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发育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B株),致病性试验产生与发病鸽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2.8 h、1.78和2.59,表明HB株新城疫病毒为强毒株;HB株F基因碱基序列包含1个大小为1 66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HB株属于基因型Ⅵ型。根据遗传进化发育关系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HB株与pi/CH/LGD/110208、dove/Italy/2736/00、Q-GB 506/97等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尤其与pigeon/Qinghai/1344/2017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分别达98.45%和99.5%;与目前使用的传统新城疫疫苗毒株LaSota、B1、V4、Mukteswar株等遗传关系较远;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特征。以上结果表明,HB株为强毒株且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城疫疫苗毒株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一株分离的鹅副粘病毒的毒力、致病性和传播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血清学、生物学方法,从一群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鹅副粘病毒(GPMV)。血清学鉴定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禽副粘病毒-I型(PMV-I);毒力测定显示分离病毒GPMV毒力与鸡F48E9毒株的毒力相似;F基因裂解位点序列的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GPMV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分离病毒GP-MV攻击不同新城疫(ND)抗体水平的雏鸡、蛋鸡和鹅,结果显示分离病毒GPMV与鸡ND强毒株的致病性相似,既可引起鸡、鹅典型的ND,也可引起非典型的ND,其发病率、死亡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鹅本身的免疫状况有关。经不同途经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病毒GPMV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给鸡。  相似文献   

11.
将强启动子Ps插入载体7S中构建成插入载体7SP,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基因和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9A基因共同克隆到插入载体7SP中,获得重且转移质粒7SPGA,通过酶切鉴定获得Ps-gB与P7.5-HA同向的转移质粒,再将报告基因盒PL11-LacZ插入转移质粒7SPGA得7SPLGA,将质粒7SPLGA与禽痘病毒疫苗株共转染鸡成纤维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rFPV-Ps-gB-P7.5-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gB基因和HA基因同时得到表达。该研究为探索新型基因工程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木薯天蛾颗粒体病毒(Erinnyis ello Granulosis Virus简称EeGV)的DNA。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病毒包涵体蛋白质和病毒粒子结构多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eGV基因组的分子量为89.82 Kbp(硷基对);包涵体蛋白只有一条带,其分子量为31.0KDa(道尔顿);病毒粒子至少有18种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在14.00~205.00 KDa范围之间,其中,有6条带明显地不同于Piris rapae GV和Trichoplusia ni GV;经EcoR_1,Hind Ⅲ,Kpnl酶解的EeGV DNA片段数目和分子量都明显不同于PrGV和TnGV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从自然感病的109株莴苣上鉴定出莴苣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蒲公英黄色花叶病毒(DYMV)。LMV 可通过种子传毒,病株种子的传毒率为10.35%(商业种子为5.37%);而 CMV 则不能种传。DYMV 也可种传(3.07%),桃蚜(Myzus persica)作非持久性传播,而汁液接种较为困难。其 TDP 为65—70℃,DEP 为10~(-4)—10~(-5),而 L 则为24h。病毒粒体呈球状,直径约为30mm,DYMV 与 SPqMV,RMV 及 TRSV 的抗血清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脱毒马铃薯投放大田后重新感染病毒病.其重新罹病的程度、速率和大田连续种植代数、海拔高度等密切相关.在海拔2000m左右的地区,脱毒薯的有效种植年限至多为3代;当海拔升至2400~2700m,到第3代时,病情指数低于5%,可保持高产,若连续种植5~6代,则病情剧增,丰产性丧失;在海拔2800m的农区,重新感病速率接近于零.因此在高寒农区设置原种繁殖基地,并建立梯级循环繁种供种体系,是保持其高产势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