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革拉泽氏病的病原体,该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副猪嗜血杆菌相关致病性毒力因子的研究目前很少,关于转铁结合蛋白更是鲜为人知。在此对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免疫原性进行综述,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机理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郭林 《猪业科学》2016,(12):66-67
正1概述目前,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最为常见的两种细菌性疾病,其危害严重且发病后的治疗效果极差,常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猪场造成了较高的死淘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链球菌和副猪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疫苗免疫方案进行分析,以期对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2链球菌血清型与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3.
<正>副猪嗜血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侵入机体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成为近年来危害猪场的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及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在佳木斯地区某  相似文献   

4.
<正>副猪嗜血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侵入机体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成为近年来危害猪场的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及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在佳木斯地区某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脑炎,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并已证实在中国绝大多数猪场存在和流行。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差异很大,对其毒力因子了解很少,对其主要的致病机理更是知之甚少,现已发现该病原可能的毒力相关因子有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及酶类等。笔者对这些毒力因子及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新发细菌性传染病,我们对其毒力因子的了解却很少。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该病原体,作者对副猪嗜血杆菌各种因素与菌株毒力的关系做了简要的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血清型与毒力的关系,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巴氏杆菌科毒力相关因子荚膜、菌毛、脂多糖、外膜蛋白以及酶类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的关系,并认为神经氨酸酶是副猪嗜血杆菌重要毒力因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的研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猪链球菌病是猪最重要的几种细菌性疾病之一,临床上有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发病,以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等为主要特征。随着规模猪场集约化的发展,一旦发生感染,往往会迅速波及全群,造成大量病死猪,成为猪场的常发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1])。更为严重的是,该致病菌不仅可以导致猪发病,同时可以感染人类,病猪排出的细菌污染环境,人通过与病猪和环境接触,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或是经口等途径感染人类。我国于1998年和2005年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猪病流行概况和防控对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春 《北方牧业》2009,(13):15-15
<正>六、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疾病十分普遍1.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细菌性疾病分为原发性细菌疾病和继发性细菌性疾病,其中继发性是猪场细菌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生产中最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  相似文献   

9.
广泛发生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是多种细菌为主的病原混合感染形成的高死亡率疾病。高温季节尤其严重,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猪肺炎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猪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等是主要的原发性元凶,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霉菌毒素作用也不可忽视,细菌性呼吸道病控制重点在环境控制、猪场管理和容易控制的细菌病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青岛地区3个猪场病死猪的致病菌,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血清型鉴定、毒力因子基因表型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特性与猪链球菌的生化特征大致相符;16S rRNA 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3株细菌均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1,2,7,9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3株细菌均为猪2型链球菌,其中有2株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1株细菌毒力因子基因表型为Mrp-Epf+Sly+;3株细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对多肽类、林可胺类抗生素耐药。说明猪场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均为2型猪链球菌,可选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流行病学和防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常规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共栖菌,它可在特定条件下侵入机体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侵入全身的有关因素仍然很不清楚。然而,我们已知的副猪嗜血杆菌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建立了具有种特异性的PCR诊断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样品中的副猪嗜血杆菌;(2)利用rep-PCR技术进行猪场内和猪场间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3)提出了另一种血清分型技术;(4)提出并测试了一种新的活体动物模型用于致病性和毒力研究,以及(5)使用低剂量的有毒力副猪嗜血杆菌活菌在控制下感染青年猪的方法来降低发病猪场保育猪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猪格拉塞病和其它许多疾病,对与该茵有关的疾病进行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分离,但由于有无毒菌株(nonvirulent strain)的存在及其在健康仔猪上呼吸道上的早期定殖,使得对该菌的诊断变得较为复杂.而且,在同一猪场甚至是同一只猪体内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菌株,因此确定可导致临床发病的特定菌株显得尤为重要.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些针对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分型方法,目的是确定该茵的基因型与其毒力强度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副猪嗜血杆菌完整基因组序列及其致病因子(virulence factor)的知识,因此将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型与其毒力联系起来极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猪场在疾病发生与流行中,细菌主要是由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个方面引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一般夏、秋季节多见继发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丹毒杆菌、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与弓形虫等;冬季与早春季节多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疫、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败血波氏杆菌等病原菌。目前由于许多猪场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血清型;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增高,甚至出现  相似文献   

14.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目前影响养猪业的头号疾病,特别是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问题更加突出,发病率一般在30%~70%,死亡率在15%~30%,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种,其中细菌性病原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目前影响养猪业的头号疾病,特别是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问题更加突出,发病率一般在30%~70%,死亡率在15%~30%,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种,其中细菌性病原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猪病还是以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为主,除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2型等病毒性疾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在猪场疾病中占主要地位.据华中农大陈焕春院士调查,从近几年分离的4000多株细菌中,副猪嗜血杆菌有833株占18.27%,链球菌1 046株占22.94%,致病性大肠杆菌989株占21.69%,猪巴氏杆菌377株占8.27%.笔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现将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猪的腹泻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困扰猪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细菌性腹泻是导致出生和哺乳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1细菌性腹泻分类1.1大肠杆菌—仔猪黄白痢由致病菌大肠埃希式杆菌感染引起。幼龄常发,头胎多发;黄痢主要发生于1~7日龄仔猪。本病四季均发,在冬夏或春季温差大时更易发。该病占新生仔猪消化道疾病的50%,环境较差、营养  相似文献   

18.
王潇娣  廖春燕  朱玲 《养猪》2012,(3):69-72
为研究南方高热高湿地区发酵床养殖模式的微生态菌群分布,以四川邛崃、遂宁两大发酵床养猪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猪只肠道内容物及不同饲养阶段发酵床垫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对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猪肠道以及发酵床分离细菌种类相同,但是细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分离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黏液性枯草芽孢杆菌、普通枯草芽孢杆菌。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致病菌,黏液性枯草芽孢杆菌与普通枯草芽孢杆菌为有益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4种病原菌仅对第3代头孢类药物(头孢曲松钠、头孢吡肟)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低。可见,发酵床养猪模式的环境中存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威胁,且致病菌的耐药性严重,一旦发病很难用药物控制。本试验结果可为发酵床养猪模式细菌性疾病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9):98-101
为掌握现代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疫病的流行状况,本研究运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方法对贵州省10家规模化猪场的220份样本进行了检测及细菌鉴定,以实现对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调查。结果表明:10家规模化猪场中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及猪丹毒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5.5%、17.5%、31.5%、9.5%,说明这些规模化猪场存在的细菌性疫病主要由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感染引起,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做好这些疫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猪场内发病比较多的是猪蓝耳病,其次是猪伪狂犬病,再次是猪瘟,这些均是病毒性的疾病,在规模化的猪场主要面临猪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的问题。但除了病毒性的疾病,细菌性的疾病也要注意防控,否则也会对猪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猪场内细菌性的疾病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疾病,同样也给猪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中链球菌疾病个别的猪场主要集中在中大猪,所以针对链球菌发病情况,山东烟台某猪场发病较为严重,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