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那么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又会有什么现象呢?结果是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属于碱,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可知,它能与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上述反应的发生:1.反应物减少;2.有新物质生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做了一组实验:分别向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学们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了吗?怎样通过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一、实验改进目的在碱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学生探究活动,先通过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推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后通过讨论两反应的共同点,得出碱溶液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条性质。但在探究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很容易,再加上对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的探究,学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的化学性质时,涉及碱与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的反应。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比较熟悉,因为在前面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时已经知道,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然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只是以此类推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但并没有设计相关的实验。于是,李明就提出了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  相似文献   

5.
正一、实验目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特点有:(1)气体和溶液的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均为无色溶液。因此,两者之间是否发生反应比较难于判断。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根据反应后容器内气压减小而导致的相应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为此,我特创新设计了本实验装置,来重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二、实验仪器及试剂圆底烧瓶、尖嘴导管、橡胶管、  相似文献   

6.
正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教材上是通过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来认识的。但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那怎样才能证明中和反应确实发生了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方法一:借助酸碱指示剂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7.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教科书中是通过酸碱指示剂变色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拓展探究。一、提出问题1.除用酚酞等酸碱指示剂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2.怎样证明中和反应生成了水?二、设计方案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有四种可能:一是不反应;二是两者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小明马上想到了酚酞,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溶液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因为氢氧化钠是碱,碳酸钠是盐,所以用酸碱指示剂可以进行鉴别。为了验证这一设想,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在化学课上,老师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振荡,没有发现明显现象,可是摸烧杯外壁有热的感觉。难道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吗?现在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铁、碳酸钠、硫酸铜溶液、pH试纸、玻璃棒,我们就来看看它们能发生反应吗?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物质间是否发生了反应。可有些反应,它们虽然能够进行,但并没有很明显的现象。比如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没有什么现象,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装置来探究反应与否,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实验三王洋同学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等于7,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用稀碱法处理海南细江蓠(Gracilaria sp.)制取琼胶的研究结果。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发现在原料用氢氧化钠处理的条件下,在碱浓,温度和时间三因素中,温度为影响琼胶质量的主要因素。实验过程中探索了稀碱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100℃处理细江蓠1小时,所得琼胶的凝胶强度高于用35%氢氧化钠溶液在70℃处理16小时者,胶的产率亦接近于浓碱法。实验证明,碱处理后的酸化与漂白条件,对胶的质量和产率亦有显著的影响,操作过程必须小心进行。胶液的过滤工序,对产品的光泽,颜色,透明度和凝胶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胶液经数层纱布过滤之后,再用过滤棉进行第二次过滤,可以明显地提高这些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因溶解性、腐蚀性及所含阳离子等方面的不同而使二者存在差异。二者对应的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易溶于水且溶液显碱性渐碳酸钙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发现问题九年级学生小明看到妈妈用厨房清洁剂清洗抽油烟机上的油污,他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知道有些厨房清洁剂的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钠,他想通过实验探究厨房清洁剂的成分中是否含氢氧化钠。小明把家中的厨房清洁剂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活动。二、设计实验方案小明和同学们想通过测定厨房清洁剂是否显碱性初步判断厨房清洁剂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此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1所示,在集气瓶上配一个单孔塞,单孔塞上固定一根细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系上一个瘪的小气球。实验时先在集气瓶内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紧单孔塞,并轻轻摇晃集气瓶,可以看到集气瓶内的小气球慢慢变大,直  相似文献   

17.
正餐桌上,妈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煮鸡蛋。九岁的妹妹把剥了皮的鸡蛋随手放在了玻璃杯的杯口上。看到这一幕,我忽然想起了老师在化学课上做的"请君入瓮"实验:老师用集气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并立即将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放在了瓶口,过了一会儿鸡蛋被"吞"进瓶里。老师说,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发现问题在探究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的放热现象时,小明同学把打磨好的约2 cm长的镁条卷起后放在小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用手触碰试管外壁,发现试管外壁发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此外,小明还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少量白色沉淀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实验目的和要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分别贴有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装于烧杯中,洗涤仪器用),放滴管用的烧杯(200 m 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1个,抹布。【实验简述】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从触觉上感觉到二者发生的是放热反应,但是在视觉上却观察不到明显变化,因为该反应既没有沉淀  相似文献   

20.
变色康乃馨     
<正>在酸和碱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类重要的物质,那就是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指示剂滴入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能作酸碱指示剂的物质有很多种,其中,石蕊和酚酞是初中化学中最常用的指示剂。在课堂上测定指示剂变色情况的演示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酚酞溶液遇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变成漂亮的红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