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紫皮洋葱粉为特征风味原料,将其添加至酥性饼干配方中。以感官评价分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洋葱粉、全脂奶粉、起酥油和白砂糖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洋葱酥性饼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洋葱粉添加量15%,全脂奶粉添加量5%,起酥油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1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洋葱酥性饼干外形完整、口感酥脆、后味浓郁、酥松可口,感官评分最高为90.7分。洋葱酥性饼干食用方便、美味营养,增加了酥性饼干新的品种类别,同时也为洋葱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蓝莓残渣中除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外,还富含膳食纤维。为了开发利用蓝莓渣,将其加入到面粉中制得蓝莓渣膳食纤维面包。通过蓝莓渣膳食纤维面包的感官评分和质构分析,优化出影响蓝莓渣膳食纤维面包品质的主要因素,得出最佳工艺配方为酵母添加量1.6%,蓝莓渣粉添加量2.5%,发酵时间120 min,醒发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第1次发酵时间、小苏打添加量、金针菇粉添加量及酵母添加量对金针菇苏打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饼干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配方。通过质构分析及显著性分析,判断金针菇粉的添加对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苏打饼干最佳制备工艺配方为:第1次发酵时间1.5 h,小苏打添加量1.2%,金针菇粉添加量4%,酵母添加量1.0%;添加金针菇粉与未添加金针菇粉的苏打饼干质构分析(TPA)结果显示,未添加金针菇粉饼干的TPA参数值(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脆性、弹性、黏着性)均高于添加金针菇粉的饼干,其中,金针菇粉的添加对苏打饼干的咀嚼性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以绿豆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绿豆酥性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了绿豆酥性饼干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绿豆粉35 g,白砂糖30 g,黄油35 g。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制作绿豆酥性饼干的最佳烘烤条件为面火温度190℃,底火温度180℃,烘烤时间10 min,并且通过SAS软件分析,感官评分和质构数据中饼干硬度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猴头菇粉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饼干,探索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对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利用色差仪分析色度,质构仪测定质构品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测定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价筛选最佳猴头粉添加量。结果表明,不同猴头菇粉添加量均可显著提高苏打饼干的脆度,降低色度值L*值,增加a*值、b*值,使饼干颜色偏黄、偏暗,猴头菇粉添加量为7.5%的苏打饼干比普通苏打饼干多了18种不同的风味成分,且感官品质最佳。因此,猴头菇粉的最适添加量为7.5%。  相似文献   

6.
以烘干和冻干白萝卜粉为原料,采用酶法、酸法和碱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测定IDF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并用性质最佳的IDF制作韧性饼干,研究其对饼干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冻干粉提取的IDF理化性质总体优于烘干粉。其中,以酶法从冻干粉提取的IDF最优,其持水力为17.19 g/g,持油力为2.11 g/g,膨胀力为18.2 m L/g。添加10%的白萝卜膳食纤维不影响饼干的风味和口感,但可降低淀粉的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7.
转谷氨酰胺酶对鲢鱼鱼丸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转谷氨酰胺酶(TG酶)对鲢鱼鱼丸品质影响,本研究测定了TG酶添加量、温度、时间的变化对鲢鱼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G酶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鱼丸持水性、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但对色泽无明显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总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延长,鱼丸持水性、色泽、质构特性、感官品质总分均呈上升趋势,而后趋于平缓。TG酶对鲢鱼鱼丸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米糠膳食纤维添加到熏煮香肠中替代部分脂肪,得到低脂香肠,米糠膳食纤维在肠馅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1%,3%,5%,7%,9%,11%。通过感官评定和TPA测定,对添加不同比例膳食纤维的香肠进行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9%时,香肠的质构和口感较好。TPA压缩测定中的硬度、黏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137.32N,0.59,2.84,864.51g,与普通市售香肠的132.58N,0.56,3.01,685.46g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残次裂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酶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以脱糖枣粉计,纤维素酶添加量0.4%、木聚糖酶添加量0.5%、糖化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70 min时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达10.69%。通过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测定显示,总膳食纤维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NO_2~-清除能力均显著优于枣粉,总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也显著优于枣粉,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胆固醇吸附能力略低于枣粉。残次裂枣可作为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优良原料,酶解法生产的残次裂枣膳食纤维其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木聚糖酶对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DRBDF水解使其改性,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改性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添加量30 FXU/g,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粒径范围100~150μm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7.13%。经过改性后的米糠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持油力分别为改性前的1.18倍和2.04倍,溶胀力降低为原来的79%。  相似文献   

11.
将藕粉取代部分低筋粉并加入保健食材红枣,研制出更为营养美味的藕粉红枣酥性饼干。设置影响饼干品质较大的因素:藕粉添加量、枣浆添加量、糖粉添加量作为试验因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产品的最佳配方(以低筋粉和藕粉总质量为基准100%)为低筋粉添加量60%,藕粉添加量40%,糖粉添加量30%,枣浆添加量40%,黄油添加量43%,色拉油添加量24%,纯牛奶添加量5%;焙烤条件为上火180℃,下火120℃,烘烤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出的藕粉红枣酥性饼干色泽深红、口感酥脆、口味香甜、后味浓郁、枣香四溢。  相似文献   

12.
采用炒制法对麦麸进行脂肪酶钝化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以黄油、白砂糖、麦麸、鸡蛋添加量为自变量,以麦麸膳食纤维饼干感官评价得分为因变量,考察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麦麸膳食纤维饼干配方,研制富含膳食纤维的保健功能饼干。结果表明,麦麸脂肪酶钝化处理最佳条件为5 min,320℃,6 kg;麦麸膳食纤维饼干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黄油34.97 g,白砂糖30.12 g,麦麸19.71 g,鸡蛋8.17 g,淀粉8 g,奶粉1 g,碳酸氢钠0.9 g,碳酸氢铵0.5 g,食盐0.5 g,卵磷脂0.2 g;烘焙参数为面火230℃,底火180℃,烘焙6 min。  相似文献   

13.
以香蕉皮中提取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脱脂奶粉、植脂末、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作膳食纤维奶片。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膳食纤维、植脂末和葡萄糖添加量对奶片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膳食纤维奶片配方。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奶片的最优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10%,植脂末添加量16%,葡萄糖添加量15%,奶粉添加量59%,制得奶片质量为0.32 g,硬度为4 489 N,水分为1.73%,该配方下产品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4.
苹果肉渣膳食纤维丰富,加入蛋糕中能明显提高其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将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分别以0%,5%,10%,15%的量加入面粉而混合制得苹果肉渣膳食纤维蛋糕,通过测定其比容、保水性、质构等指标,分析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确定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随着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糕物理性质变化不大,其中当苹果肉渣膳食纤维粉添加量为5%时,蛋糕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小麦粉中添加桑叶粉进行复配,制成桑叶海绵蛋糕,分别考察不同桑叶粉添加量(2%、4%、6%、8%)和桑叶粉粒径(60、120、180、240目)对桑叶海绵蛋糕品质及其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会阻碍蛋糕面糊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影响蛋糕的持水性,从而影响蛋糕的品质。综合各项参数,制备桑叶海绵蛋糕的最佳桑叶粉添加量为6%,最佳桑叶粉粒径为180目。  相似文献   

16.
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本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富含大豆膳食纤维的豆渣粉,对影响大豆膳食纤维饼干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面粉88%,豆渣粉12%,油脂25%,白砂糖35%,小苏打1.0%,碳酸氢铵0.6%,δ-葡萄糖酸内酯1.2%,单甘酯0.6%,食盐0.4%,香精和水适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稳定剂对玉米汁水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稳定剂添加量。利用酶法分离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并加入玉米汁饮料中,以产品的感官评分和混浊稳定系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稳定剂进行筛选,确定提高产品稳定性的最佳稳定剂添加量。稳定性研究表明,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玉米汁水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影响较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最佳添加量为0.12%,海藻酸钠最佳添加量为0.10%,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添加量为0.1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配稳定剂最佳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12%,海藻酸钠添加量0.2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此时产品的稳定性较好。稳定剂复配使用可以增加玉米汁水溶性纤维饮料的稳定性,并能得到良好的感官性状。  相似文献   

18.
以工厂制取大豆油所得副产物大豆皮为研究对象,采取酶碱结合法提取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对其进行粉碎改性处理,考查其改性处理所得到的膳食纤维细粉加入到制作高膳食纤维面包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分析大豆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细粉对面包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膳食纤维面包的最优配方为大豆皮膳食纤维细粉添加量7%,VC添加量170 mg/kg,DATEM添加量20 g/kg,木聚糖酶添加量6 000 U/kg;在此条件下进行加工的膳食纤维面包口感和保健作用较好,且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紫甘蓝泥、酵母、面包改良剂和烤焙油对紫甘蓝吐司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判断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吐司的最佳工艺配方并对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紫甘蓝泥添加量9.0%,酵母添加量1.2%,面包改良剂添加量0.6%,烤焙油添加量6.0%时,研制出的紫甘蓝吐司感官品质最佳。同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感官评分与质构特性间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Y(感官评分)=-92.388+18.315X2(弹性)。本研究为紫甘蓝吐司的研发与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豆皮粉营养风味改良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国内豆皮资源大量浪费与研究深度不够的现状,寻求简便、低成本方法使豆皮高值化。通过焙烤制备豆皮粉风味改良剂,由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将豆皮粉添加到面包中,进行感官评定和持水性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豆皮粉风味改良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180℃,烘烤时间10 min,粉碎细度200目;通过感官评定和核磁共振CPMG实验发现,豆皮粉添加量为2%时的面包具有大豆特有的香味,弾柔性好,有嚼劲,同时持水性较好。制备的改良剂具有大豆特有豆香味,富含膳食纤维,颜色、细度与高筋面粉相近,适量添加可改善面包品质,可以作为营养风味改良剂添加到面包等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