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一个简单易做的学生实验,但往往因为实验前疏于考虑,实验中重视不足,导致实验的失败率很高。下面就几个问题做一些简单分析。问题1按照课本实验器材,安装并实验,弊端主要有:时间比较长;沸腾时现象不明显(如沸腾时剧烈程度不够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试题简介河北省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化学试题"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过程为: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用砂纸打磨长金属丝X,并分别放入两种溶液中,仔细观察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如图1);2.用镊子将0.5 cm长的金属丝X、铜丝、镁带分别放入烧杯底部三个位置,并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仔细观察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如图2)。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简介河北省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化学试题"探究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过程为: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硫酸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用砂纸打磨长金属丝X,并分别放入两种溶液中,仔细观察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如图1);2.用镊子将0.5 cm长的金属丝X、铜丝、镁带分别放入烧杯底部三个位置,并向烧杯中倒入少量稀盐酸,仔细观察现象,判断并记录结果(如图2)。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研究】教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2-6演示分子无规则运动实验,该实验用到了浓氨水、酚酞。实验一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滴入浓氨水中,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小烧杯A中放浓氨水、小烧杯B中放酚酞溶液,再用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变红了,学生马上产生疑问:两种溶液并没  相似文献   

5.
正【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问题与解析】1.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1和图2),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蒸气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不太方便,现象也不明显;(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验装置示意图】【提出问题与解析】1.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1和图2),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蒸气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2)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很多小液珠,实验时需持续"追寻"白磷,操作不太方便,现象也不明显;(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目的和要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分别贴有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装于烧杯中,洗涤仪器用),放滴管用的烧杯(200 m 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1个,抹布。【实验简述】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可以从触觉上感觉到二者发生的是放热反应,但是在视觉上却观察不到明显变化,因为该反应既没有沉淀  相似文献   

8.
【实验题目】用准备好的10%的氯化钠溶液(密度按1g/cm3计算)配制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钠溶液50mL。【实验仪器】10mL和100mL的量筒各一个,胶头滴管两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内),100mL的烧杯(贴有"1%氯化钠溶液"标签)一个,10mL10%的氯化钠溶液盛于60mL的细口瓶中,蒸馏水盛于125mL的细口瓶中,试管刷一个,抹布。  相似文献   

9.
<正>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宏观现象可以透视微观实质,利用微观理论可以解释宏观变化。大家对于图1这个实验一定不陌生吧?这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实验中,从A烧杯的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B烧杯,溶解在酚酞溶液中,使无色酚酞溶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  相似文献   

10.
正课上,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了"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水沸腾前气泡是图1右所示的形状,沸腾后是图1左所示的形状。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那么,水沸腾时为什么会有气泡?气泡是怎样形成的?气泡里面全部是水蒸气吗?带着这些疑问,小明和同学们又一起踏上了探究之旅。  相似文献   

11.
正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安排在沪教版教材第13页,在实验中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大胆质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该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探究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中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平时教学实验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1/5,我认为是因为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现问题九年级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发现某种钙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且这种钙片包装盒上的文字显示每片含钙500毫克(如图1)。于是,他们决定和老师一起到实验室去测定一下这种钙片中钙的含量是否属实。二、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讨论交流后设计出实验方案:1.向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称量钙片、小烧杯和其中稀盐酸的总质量;2.把钙片放入稀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称量烧杯及  相似文献   

13.
【实验目的和要求】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分别贴有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装于烧杯中,洗涤仪器用),放滴管用的烧杯(200 m 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1个,抹布。  相似文献   

14.
喷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经常见诸于各种化学文献资料 ,但尚未见有关有机气体的喷泉实验 ,本实验曾参加 1 999年河南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荣获省级三等奖。1 实验用品铁架台、圆底烧瓶、烧杯、喷泉配套仪器、乙烯、溴水。2 实验原理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H2 =CH2 Br2 →CH2 Br- CH2 Br使烧瓶内压强下降而产生棕黄色喷泉。3 实验操作按图 1将装置安装好 ,先将小滴管中溴水挤入圆底烧瓶约 5 ml,1 0 S后再打开水夹 ,迅速观察到美丽的溴水喷泉。4 讨论   1乙烯的快速制备是本实验的关键环节 ,通过油浴 (稍高于教材中的 1 70℃ )加…  相似文献   

15.
<正>请看下面这个小魔术: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表面有一层水的薄玻璃片上,将硝酸铵粉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快速溶解,发现烧杯外壁凝结水珠;当把烧杯拿起来的时候,薄玻璃片居然也一块被拿了上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观察,原来杯底的水结成了冰,将烧杯与玻璃片粘在了一起。那么,杯底为什么会结冰呢?原来,这个魔术的关键在于硝酸铵。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化肥,无色无味,结晶呈白色或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做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用烧杯配制硫酸铜溶液。他们发现新配制的硫酸铜溶液有些浑浊,静置后观察,烧杯底部有浅绿色固体沉淀物。同学们产生了疑问:这些绿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于是,他们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分析和讨论,同学们认  相似文献   

17.
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在崇明东滩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大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筛选出适合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系),在统一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了引进的7个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银香28"、"沪香11-21"、"沪香10-16"、"光明粳1号"的种植表现较好,可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科书中设计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如上图所示:这个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使密闭装置中的气压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然后再根据所进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界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很多的,由于大多数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往往只能观察到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于是,物理课上老师让学生利用"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分组做了"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奇特现象。一、碘的升华之美实验时,老师用试管夹夹住密封的玻璃管一端,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如图1)。当紫色的碘蒸气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一、实验原理:ρ=m/V。二、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1.利用天平称量出金属块的质量m。(1)天平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使用前要通过平衡螺母调平,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者在中央刻度线两侧均匀摆动;(2)天平一旦调平,称量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3)左盘放要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4)砝码取用顺序:估测重量,从大到小,镊子夹取(如图1);(5)特殊物品的称量(液体:可以借助烧杯,采用示差法称量;化学药品:固体粉末称量之前要在左右托盘中提前放入称量纸,再继续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