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杂交稻稻米品质的特点以及各品质性状的遗传特征 ,指出选育优质杂交组合必须以收集优质亲本资源为前提 ,并通过杂交选育、回交选育以及群体改良等手段加以改进 ,在创造出更为优良的亲本 (不育系与恢复系 )之后 ,采用优质亲本与中等或中等偏上米质的亲本配组 ,可以选育出适合广大群众所需要的普食型高产优质组合 ;采用优质亲本配优质亲本 ,可以选育出符合特殊消费和出口要求的高档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2.
广8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广8A与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恢复系绵恢6139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其亲本特性以及四川绵阳的气候特点,基于2018—2020年在绵阳的制种情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T优968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种业分公司合作用自选恢复系R968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配组育成的优质早熟杂交晚籼稻组合。介绍了其亲本特征特性和秋制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籼型优质超级稻中浙优1号育成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及其亲本选育的技术要点及创新点,提出在低纬度稻区筛选理想亲本转育不育系,与国内具理想株型的恢复系配组,可培育出株型、品质兼优的杂交籼稻组合.  相似文献   

5.
籼型杂交稻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29个杂交组合米粒外观品质和32个杂交组合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相应亲本的关系。一般来说杂交稻稻米的粒长、粒宽和垩白是双亲的中值,粒厚和粒重超双亲中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处于双亲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则与双亲中值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炎型组合间表现不一致。这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优687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1316S为母本,以自育优质恢复系R647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依据两优687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在汉中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该组合在汉中的高产制种技术,为生产制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其所配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相关性状与其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恢复系的整精米率高于不育系,而食味及其相关性状不如不育系,杂交组合的各项指标偏向于恢复系;整精米率、垩白米率、碎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评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以及米饭的粘度、味道综合评价值等性状在恢复系与杂交组合间以及双亲均值与杂交组合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各性状在不育系与杂交组合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要提高杂交粳稻的食味品质,应重点选育蛋白质含量低、糊化特性好和食味优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8.
长田优8号系江西红一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长田A与恢复系R181412配组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等特点,202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质源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通过NCⅡ双列杂交,最大化实现不同类型不育系核质互补,建立不同质源不育系杂交群,获得不同质源间核质互作新的中间型重组不育材料。再对这些不育材料迚行育性和抗性鉴定,幵与其亲本不育系的主要优势性状迚行对比,同时通过对测配杂交组合的产量潜力、抗病性和品质鉴定,选育出优势性状重组的中间型目标不育系10仹和优势明显的重组不育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2仹。研究表明,该重组选育技术可加快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及其杂交组合选配的迚程。  相似文献   

10.
泰丰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不育系泰丰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6139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多年来各地选育出的马铃薯品种或品系的亲本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了获得优良品种较多的亲本、杂交组合及育出品种类型(熟性)。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25许旭明,张爱刚,黄显波,余永安,谢小丹(福建三明市农科所365509)汕优925是珍汕97A与恢复系华明925配组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华明925是通过灿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其亲本配组方式是粳87/IR30//明恢63产量表现19...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6,(3):78-79
D两优7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自选的恢复系R71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HD9802S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熟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强、抗寒能力强。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选育过程,以及组合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杂交稻,本文采用优质不育系×优质恢复系的优优配组技术路线,选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而最终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宜优727,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132).该组合不仅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而且稻米品质达到农业农村部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02)二级,实现了杂交稻品质与产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米及其亲本淀粉粒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品质级别有显著差异的3个水稻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9个杂交组合共15个材料的胚乳淀粉粒。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的稻米均有其固定的淀粉粒形态。杂交稻米淀粉粒的形态因双亲米质的优劣而具有明显差异。双亲优质的杂交稻米,表现优质米淀粉粒形态;优质与中质杂交,表现中亲淀粉粒形态;优质与普通品质杂交,表现为超中亲淀粉粒形态;双亲均是普通品质者,表现质量超亲淀粉粒形态;中质与普通品质杂交,趋向高亲淀粉粒形态;双亲均是中质者,表现中质米淀粉粒形态。据此,淀粉的形态特征可作为鉴定稻米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又可为杂交稻品质育种从淀粉粒形态上选择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友文 《杂交水稻》2001,16(4):28-29
Ⅱ优7号是四川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中籼组合,199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总结了其亲本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隆晶优4013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香型优质野败型三系不育系隆晶4302A与自育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华恢4013杂交配组选育的高档优质抗病晚稻新组合,2019年和2022年相继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和长江中下游麦茬籼稻组审定。该组合具有整精米率高、垩白度低、米质优、食味佳、中抗稻瘟病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组合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垩白、香型优质不育系金山A-1的选育和利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育优质不育系是提高杂交稻米品质的关键。本研究以万利香与矮B杂文,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优质、柱头外露率高、具香味的优良保持系,并以此与珍汕97A连续多代成对回交,育成香型优质不育系金山A—1,其不育性稳定、米质好(垩白率0%,垩白度0%)、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用金山A—1与早R—2、早R—9、早R—11、晚R—9和晚R—13等配制成的优质杂交早、晚稻等组合兼具高产、优质特性,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粤丰A/R6547)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丰优香占糙米率、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接近双亲中值;整精米率明显高于双亲中值,偏向于高值亲本;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明显低于双亲中值,偏向于低值亲本;香味源自母本。针对杂交稻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和胶稠度低的突出问题,提出优质杂交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发展现状及品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10a福建省杂交早稻发展现状认为,早杂优种植面积下降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多数组合米质优劣,米质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综合性状的表现,胚乳属于三倍体,杂交稻的稻米是F2的杂合体,解决优质途径是培育优质亲本,以达到配制优质组合的目的,选育优质的不育系是培育优质组合的当务之急,福建省今后育种目标应是高产与优质,优质与抗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