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仪征低丘岗地营林开发模式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总结江苏省仪征低丘岗地开发的经济林、用材林等7种营林模式和5种纯板栗与农作物间作模式,评估其生产和经济效益,优化选择出了板栗与茶复合林模式、纯梨园、纯茶园、纯桃园等4种开发营林模式;板栗与山芋 雪菜、板栗与芝麻 胡罗卜、板栗与花生 苕子等3种板栗与农作物间模式。其中板栗与茶,并期板栗与山芋 雪菜等间作模式,可形成高效复合经营开发模式。文内还提出了该市低丘岗地综合治理与开发试点试区的建设原则,发展模式及应实施的集约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好     
枣粮间作好沧州的枣粮间作始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总面积已发展到13.1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栽植区和枣粮间作基地市。沧州市枣树与农作物的间作形式主要有8种:枣树+小麦,枣树+豆类,枣树+山芋,枣树+花生,枣树+蔬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研究表明:林网——杨农间作经营模式提供了一个较优的生态环境,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远高于同类型区的纯农田经营和林网——农田经营模式;间作区域内作物产量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分布,但总体收益一般高于纯农田;杨农间作的带间距以大于30m效果较好;间作作物较优的组合为西瓜—花生、小麦—花生以及小麦—黄豆3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仪征市低丘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实行林农、林经、林笔渔复合模式,是开发仪征低丘之路。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中,林网建设以意杨与杂交柳组合较好,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在经济林模式中,以梨与茶、甜柿与茶、板栗与茶组合效果好;在林牧渔模式中,板栗、牧草与鹅,桃树、牧草与鹅,板栗与鸡,桑与猪,鸭与鱼配置较佳。从林农间作的模式投入与产出比看,以经济林与花灌林组合效益最高,在经济林与农作物组合中,以板栗与玉米+蚕豆、板栗与山芋+雪菜、板栗与芝麻+胡萝卜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3年试验监测,对江汉平原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幼林农林间作不仅能促进杨树生长,还可以获得明显经济效益.不同间作模式收益及影响杨树生长有差异,综合效益较好的模式有: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和杨树+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林农间作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影响情况,从而确定病虫生态调控模式,在油茶幼林中分别间种金银花、大豆、花生3种作物,就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与差异及回归分析。调查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以及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油茶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炭疽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显著,其中,间作金银花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达27.80%;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烟煤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也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间种花生、大豆的油茶林与其纯林的虫咬率间差异显著,防效分别为21.97%、20.33%。文中由此得出,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主要病虫害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大豆是3种间作模式中最适用于调控油茶病虫害发生的间作模式,采用这种间作模式可以促进油茶幼林的生态调控,还可提高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一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菜—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一白菜配置以上为最适宜的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一类,油菜一花生配置以下为较差的一类,实践证明,该评判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徐州市丘陵山地立地条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设计了山地林业开发的8种营林模式和8种林下间作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其结果表明,以石榴为主导的3种营林模式最佳;山芋、小麦+花生及棉花为最佳林下间作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林间作对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不同间作模式的核桃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小,除土壤总孔隙度外,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的差异性不显著;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较大,林木地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枝梢数、花芽数和标准枝长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间作花生和红薯的核桃林Ⅲ最优,其次是间作小麦和花生的核桃林Ⅱ,而间作小麦和玉米的核桃林Ⅳ最差。间作物的高度是影响核桃幼林光照条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云南保山地区农村用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树种与农作物间作的造林方式对村社林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其主要间作模式有杉木+ 农作物、杉木+ 茶叶+ 农作物。本文在对主要杉木混农组合类型介绍的基础上, 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平原农区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有计划地发展农杨间作5年即可采伐檩材。间作形式以杨树株行距4米×24米较好;间作物以小麦最好,而玉米间作后受杨树影响最大,棉花、花生和谷子间作则介于两者之间;水浇地上杨树与间作物争水矛盾不突出;在杨树根系分布范围内,树木与农作物间争夺养分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采-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白菜配置以上为最 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7 坡耕地治理区7.4 退耕还林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7.4.1 技术思路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是指经济林树种与粮食作物间作的模式 ,是一种先还林后退耕模式。在某些地方 ,一次性退耕还林有困难 ,采用本模式先还林 ,但仍套种粮食等农作物 ,可待成林后退耕 ,能较好地缓解因一次性的造成粮食需求压力。可见 ,林粮模式是一种过渡性的退耕还林模式。适宜在坡中下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退耕地。7.4.2 主要技术措施(1)经济林树种或品种选择 宜选择品种优良、市场前景佳的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或品种 ,有板栗、核桃、银杏、柠檬、脐橙、柚、枣、…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沙地不同间作模式林粮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黄河故道冲积沙地间作花生、大豆、地瓜3种林粮间作模式的林分杨树胸径生长量、蓄积量、林地木材产量、间作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下,杨树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单株蓄积量、林地蓄积量、木材产量均表现为间作花生>间作大豆>间作地瓜。间作花生、间作大豆、间作地瓜模式第10年的胸径累积生长量分别为39.96,37.89和34.03 cm,木材总产量为700.50、664.13和584.40 m3.hm-2。间作作物产量以第2年最高,第3年最低,3 a后不宜间作。不同林粮间作模式,以花生的木材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大豆次之,地瓜最差,因此应选取豆科植物作为间作作物。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与经济林树种间作,称为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在乡村林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间作模式及管理措施对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抚育管理条件下核桃林地物理性状和林木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小麦和玉米核桃林Ⅱ的物理性状优于间作小麦、花生和棉花核桃林Ⅰ和Ⅲ,嫁接对土壤物理性状无影响;嫁接核桃林Ⅱ、Ⅲ在核桃地径生长、树高生长、枝下高、冠幅、枝梢数、花芽数、标准枝长度和粗度显著优于实生核桃林Ⅰ;间作小麦和玉米的核桃林Ⅱ生长指标也显著低于间作小麦、花生和棉花的核桃林Ⅲ。  相似文献   

17.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木和作物会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但搭配不合理也可能产生资源竞争,其中,种间水分竞争尤为突出。本文在冬小麦4个生育期内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了豫东平原2年生、6年生和15年生3个间作模式的杨树-小麦复合系统的水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杨树和小麦的δ13C(稳定碳同位素比率)和WUE(水分利用效率)均总体表现为小麦拔节期最高。在整个小麦生育期(拔节期除外),2年生杨树的δ13C和WUE都显著高于6年生和15年生杨树。在小麦返青期,相比其他模式,2年生杨树间作小麦的δ13C和WUE最高;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则均为单作小麦显著高于3种间作模式小麦。单作小麦的耗水量比与2年生杨树间作的小麦低25.71%,但分别是与6年生和15年生杨树间作小麦耗水量的2.78和1.88倍。3种林龄杨树-小麦间作模式总体都表现为树行中间和西侧的小麦WUE和耗水量大于树行东侧。2年生杨树间作小麦的株高、LMA(比叶重)、产量、总生物量、总耗水量和LER(土地当量)均高于单作小麦和其他模式间作小麦;但单作小麦的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则最大。2年生杨树-小麦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最高,但随着杨树的长大,间作模式内不再适合种植小麦,可替代种植一些耐荫作物。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内黄县枣树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枣乡”之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有大面积栽培,自唐宋时期,内黄大枣成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宝果。全县现有红枣43.3万亩,650万株,年产鲜枣12万吨,产值2.3亿元,红枣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面积和产量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内黄大枣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农枣间作,株行距3×15米,每亩15株。间作物主要是小麦、花生和蔬菜。这种“上有红枣,下有花生、蔬…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枣树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进行系统调查,摸清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分析枣农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及多样性。枣农间作系统节肢动物共有2纲14目60科109种。就科数、物种数而言,枣农间作系统中,枣+小麦间作系统的科与物种数最多,管理水平较好、行间距为3m×4m的枣园建议选择间作小麦,控制害虫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林农间作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影响的情况,并制定相关的病虫害良好预防及控制的模式,针对油茶幼林当作所间作种植的大豆、金银花、花生3种作物不同间作模式对病虫害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大豆及花生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的控制均有一定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中间作金银花达到的处理效果是最好的。3种间作模式均显著影响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间作大豆是调控病虫害发生最适用的一种间作模式,利用这种间作模式可以有效地达到调控油茶幼林生态情况的目的,可促进种植作物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