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牛乳中常常会污染许多微生物,因此饮用牛奶前必须经过一定的杀菌处理。本试验应用3种杀菌方法(巴氏、煮沸、常规杀菌)对生鲜乳进行热力处理,然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观察保存期内细菌数目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4℃低温保存时,巴氏杀菌法(62.5℃作用30 min)的杀菌时间长,杀菌温度低,只能保存7 d,杀菌效果不太理想;煮沸杀菌法(煮沸5 min)的杀菌效果较好,能够保存8 d;常规杀菌法(115℃作用15 min)的杀菌效果较前两者都好,能够保存18 d。可见,常规杀菌法最适合对生鲜牛乳进行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2.
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LTLT):即牛奶在63℃下保持30min以达到巴氏杀菌的目的。目前,这种方法在液态奶生产中已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最大限度提高全蛋液的乳化性,以全蛋液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乳化性专用全蛋液超声杀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保证微生物致死率大于90%的条件下,优化乳化性专用全蛋液的超声功率(130~390 W)与处理时间(10~30 min)。结果显示:随超声功率增大和时间延长,乳化性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超声功率为260 W和超声时间为20 min时达到较大值(1.455和1.456)。考虑到实际生产和响应面结果,较优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278 W、处理时间19 min,在此条件下,乳化性为1.486,较未经处理全蛋液的乳化性提高3.6%,较巴氏杀菌蛋液的乳化性高7.07%。研究表明:超声波杀菌较巴氏杀菌更适宜生产乳化性专用全蛋液。  相似文献   

4.
液态蛋冷杀菌的技术中具有杀灭液态蛋中的微生物,又能最大限度保持液态蛋的色泽、风味和营养.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和紫外线杀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液态蛋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比较传统高温热杀菌、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对延长货架期牛乳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指标、货架期、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损失率及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优化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比较,蒸汽浸入式杀菌(147 ℃、0.09 s)产品货架期更长,品质更稳定,杀菌后糠氨酸含量较低且保留少量的活性物质;膜过滤结合72 ℃、15 s杀菌能更好地保留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IgG,但是该工艺对贮藏温度要求较高,全程贮藏温度需低于6 ℃,才能够确保产品在货架期内的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7.
低温贮藏是防止巴氏杀菌奶变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许多地区无法达到对易腐败的食品进行低温运输及储藏。在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巴氏杀菌奶的货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杀菌及加入乳酸链球菌素能达到此目的。通过实验得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延长牛奶的货架期,而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牛奶的货架期也增加,在不同杀菌时间及温度下实验的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对经90℃杀菌15秒的奶样的保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消毒剂-卫克的杀菌效果,以含相同主要成分的卫可消毒剂为对照,采用悬液定量法,观察了卫克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抗有机物干扰杀菌效果及温度对其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卫克消毒剂1∶2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2 min即可将大肠杆菌全部杀灭,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温度影响;1∶4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10 min杀菌率可达100.0%,30 min杀菌效果不受有机物和温度影响;1∶600稀释液在室温下作用30 min杀菌率达99.8%,30℃±2℃下作用30min可达100.0%的杀菌率.卫可1∶400稀释液在22℃±2℃和30℃士2℃下作用10 min、30 min杀菌率均为100.0%.两种消毒剂不同作用浓度在22℃±2℃和30℃±2℃下的杀菌效果均好于13℃±0.3℃.表明,卫克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高浓度(1∶200)消毒时不受作用时间、有机物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低浓度(1∶400和1∶600)使用时可通过延长其作用时间和提高环境温度来加强其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巴氏杀菌乳     
《四川奶业》2004,(4):1-2
1.1全脂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液体产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东南某乳品企业特优级(A+)生乳,采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74℃、75℃、76℃、77℃、78℃、79℃和80℃(15 s保持时间),检测杀菌乳中的热敏感物质糠氨酸、碱性磷酸酶、乳过氧化物酶和乳中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ɑ-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优质乳在74℃和75℃杀菌条件下活性物...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似文献   

13.
对经不同条件二次巴氏杀菌的长保质期酸乳的黏度、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usceptibility to syneresis,STS)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将长保质期酸乳分别置于25、37℃条件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产品的霉菌、酵母菌数及菌落总数。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产品的黏度逐渐降低、STS逐渐增大;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60℃、30 s产品的喜好度最高,90℃、30 s杀菌产品的喜好度最低;本研究选择的二次巴氏杀菌条件能将残存的霉菌和酵母菌灭活,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贮藏温度越高,产品越容易受到污染。综上所述,选择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70℃、30 s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巴氏杀菌酸奶是一种能在4℃~24℃时贮藏6个月的产品,采用搅拌型酸奶在发酵酸度为95°T~110°T时,经过71℃,60秒杀菌后进行无菌灌装而成。  相似文献   

15.
<正>巴氏奶(Fresh milk)是巴氏杀菌鲜牛奶的简称,系指采用62~65℃/30min或72~75℃/15s、75~85℃/15~20s等低温杀菌方法进行处理所得的乳制品。这种低温处理方法既能杀灭牛奶中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长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和生产试制,对巴氏杀菌乳的杀菌工艺进行改进,采取2次杀菌法,在均质前增加一道"杀菌"工序,并对2次杀菌工艺参数做了科学合理的筛选。结果表明:一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2℃、15 s,二次巴氏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是75℃、15 s。按上述工艺及参数生产出的巴氏杀菌乳在2~4℃下保质期可达6天,比通用工艺生产的产品保质期延长了3天。抽样检测产品各项理化、微生物指标均合格,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拓宽了销售范围。  相似文献   

17.
巴氏杀菌奶通称消毒牛奶,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短时巴氏杀菌,即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s热处理,达到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并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营养物质的目的。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包装,需要冷链贮运,保质期48h。 超高温灭菌奶简称UHT奶,常用的方法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欧盟关于UHT产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周颖  黄锐 《中国乳业》2018,(3):63-66
采用利乐多功能巴氏杀菌机对生乳进行温度72 ℃、73 ℃、74 ℃、75 ℃、80 ℃的巴氏杀菌,研究了杀菌后样品的菌落总数、糠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乳铁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72 ℃、73 ℃杀菌后,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而74 ℃、75 ℃、80 ℃有显著性下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糠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而显著性下降,在80 ℃时仅为126 U/L; 72 ℃、73 ℃、74 ℃和75 ℃杀菌后,乳铁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而在80 ℃时有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酸奶二次杀菌工艺的可行性、二次杀菌最佳参数及产品保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奶经75℃、15min二次杀菌处理后,常温条件下保质期可以延长到70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巴氏杀菌奶的生产加工工艺,并通过对国内外巴氏杀菌奶发展形势的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奶在我国发展受到制约的各种条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